大事件  我校新增9名长江学者

 

目前,我校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师总人数达到60人。...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名单。我校9名教师成功入选,总人数居全国高校第11位。我校入选教师中包括公共管理学院姜晓萍、历史文化学院姜生、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丁楅森、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4名特聘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傅其林、化学工程学院巨晓洁、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吕粟、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逯光文4名青年学者,以及文学与新闻学院引进的讲座教授Svend Erik Larsen。

目前,我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人数已增至60人。


新增长江学者简介



特聘教授







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美国公共行政协会委员,国际行政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围绕地方政府治理、统筹城乡发展、地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向开展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与监测体系研究》等重点、年度项目共5项;教育部项目《我国地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等2项;省社科规划重点和年度项目7项;主持完成省、市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委托项目40余项;研究成果《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出版专著、教材 15部。



姜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历史学、宗教学、科学史的交叉学科研究,尤致力基于考古资料的两汉思想文化研究。

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宋元明清道教与科学技术研究”及横向项目等。出版《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国家社科文库)、《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国家重点项目)、“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国家重点项目)等多部。



丁楅森,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2年,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和康奈尔大学再生医学博士后;2013年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基因医学系聘为助理教授建立独立课题组。2013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主要研究微环境对肺和肝再生的调控,揭示了血液和血管细胞作为干细胞微环境调控器官再生以及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于Natur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Cell Biology、 Cancer Cell、Blood、Circulation、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发表多篇论文。被引用近2000次。相关研究工作已被包括Cell, Cancer Cell,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Nature Reviews Cancer,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Science Signaling等多个著名期刊引用或作重点评述;申请专利3项,包括1项美国专利授权。

回国工作前以独立项目负责人获得包括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美国心脏协会,和纽约干细胞协会等多项基金资助;在四川大学开展工作后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科技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2013年获得纽约科学院Blavatnik青年科学家奖。



余宏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0-2011年在美国疾控中心任客座研究员;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树兰医学青年奖”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担任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 Hygiene 和《科学通报》编委;兼任WHO全球流感疫苗行动计划顾问组成员、WHO免疫策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流感疫苗专家组成员、全国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其研究领域主要是针对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包括Ebola、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狂犬病、季节性流感等;运用经典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经济学、现代统计学、地理信息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究其传播动力学、流行病学参数、疾病负担、干预措施评价,以及疫苗的效力、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5篇,IF计675,其中15篇IF>10。



青年学者





巨晓洁,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6—9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3年),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2014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

主要从事智能化控制释放系统、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相关学术成果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EI收录90余篇,已申请中国专利20项(已授权12项)。



傅其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第十二届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主要研究文艺学,在东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领域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主持相关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级项目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

出版学术专著《宏大叙事批判与多元美学建构——布达佩斯学派重构美学思想研究》、《审美意识形态的人类学阐释——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文论》、《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等5部;在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美国A&HCI) ,Thesis Eleven(澳大利亚著名批判理论杂志)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逯光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

主要从事囊膜病毒的受体识别和致病机制研究,以结构生物学为基础,交叉整合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毒学等研究方法,揭示病原侵入机制,为寻找有效的、靶向病毒侵入过程的抑制剂分子提供基础。

目前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8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第一和共同通讯)在Nature,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3篇,参与译校《病毒学原理》(第三版)书籍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项目1项。



吕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临床医、教、研工作,主要研究工作是应用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为代表的重大精神疾病的亚临床、临床初期和治疗后期开展大样本纵向随访深入研究。

近五年来,先后在《PNAS》等相关领域顶级国际期刊及ISMRM等最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成果20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NAS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33篇,其中在影响因子IF>5.0期刊上的论著18篇,包括IF>12分的论著7篇;论文他引超过1900次。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4.48;主编和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流程》、《医学影像学》等多部教材和著作的编写。

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磁共振年会(ISMRM)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提名(中国人首次)、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影像学领域首位获此殊荣),2011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15年被评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讲座教授





Svend Erik Larsen,欧洲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欧洲语言文化与社会学院名誉教授,欧洲科学院文学与理论研究分会主席、专家组成员,国家与国际博士论文委员会主席,国际比较文学博士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欧洲科学基金会斯堪的纳维亚与欧洲研究学院与委员会评论家,欧洲科学基金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评论家,丹麦国家研究基金会董事,布鲁塞尔科学技术委员会丹麦代表,丹麦文化与传播国家研究基金会副主席,葡萄牙研究中心评估组外聘专家,布鲁塞尔科学技术委员会丹麦代表,富布莱特研究资助研究者,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国际符号学研究协会成员,北欧符号学协会创始成员,国家丹麦研究战略研究部下属委员会成员, 博士论文金奖获得者,菲英时报奖获得者,《Eksil》合作编辑,《 Orbis Literarum 》合作编辑。

出版《Litterær semiologi》、《Sémiologie littéraire》、《Sprogets geometri 1-2》、《Uvod u semiotiku》、《Signs in Use》、《Naturen er ligeglad》、《 A Roundtrip from Code to Structure》、《Mutters alene》、《I byen med Balzac》、《Tekster uden grænser. Litteratur og globalisering》、《litteraturDK》等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背景资料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由教育部设立的一项高层次人才计划,设立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等岗位及长江学者成就奖,鼓励各设岗高校面向全球招揽高层次人才。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是2015年首次设立的项目,旨在重点支持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青年人才的储备和成长给予有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大川

来源/人事处

编辑/王允保


    关注 四川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