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电回收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如何细则化?

 

业内专家根据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预测,2015年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为2万~4万吨,但是据调查,2015年报废电池的实际回收量不足5千吨。也就是说,依然存在数万吨报废动力电池不知去向。为何这些动力电池没有流入回收拆解企业?...



业内专家根据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预测,2015年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为2万~4万吨,但是据调查,2015年报废电池的实际回收量不足5千吨。也就是说,依然存在数万吨报废动力电池不知去向。为何这些动力电池没有流入回收拆解企业?



1


动电非法回收



尽管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才兴起,但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市面已经出现非法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业内从业人员透露,动力电池实际报废数量远远小于预测数据,主要原因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或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将退役的动力电池暂存不作处理或将其作为B品出售。邦普汽车循环公司总经理余海军告诉记者,“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电池回收处理都是需要交纳环保处理费的,但是国内部分车企和电池企业对支付电池的环保处理费存在不容易接受的固有心理,这种理念是囤积废电池、变相卖给二手回收商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能真正像宝马、大众、本田、三星、新能源这些优秀企业主动承担回收处理费用,交付给专业回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企业不是很多。”

将退役的动力电池暂存不作处理或将其作为B品出售的行为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电动汽车整车企业来说,既不需为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支出费用,甚至还可产生利润,当然“乐见其成”。但是这种行为将导致日后的回收难度以及环保风险大幅增加,其次非法回收行为必然压榨了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或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将回收产业扼杀在萌芽阶段,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都是有弊而无利的。

2


缺乏回收细则



动力电池非法处理行为出现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缺乏实施细则。尽管《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以下简称《技术政策》)明确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制,要求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电动汽车整车企业和梯次利用企业承担相应的回收责任,《电动汽车回收利用动力电池拆解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拆解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相继发布,给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利好。但无论是《技术政策》还是《拆解技术规范》,都只是指导性文件,既缺乏实施的细则,也没有实质性的处罚。

据了解,德国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要求生产商、进口商向全国统一的废旧电子电器设备注册基金会进行注册,提供财务保证以及支付废弃物管理承担的回收处理费用。政府可以通过禁止未注册生产者在市场销售电子产品约束生产者,管理基金会需接受政府以及生产商、进口商的监督,定期报告汇总数据。同时,政府与生产商、渠道商三者都需为社会建设回收点。数据显示,德国政府、生产商与渠道商已经分别设立了4500,30000,1000个回收点,形成了完善的回收网络。

3


建设统一回收平台



德国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下,生产商需要承担经济、行为和信息披露三方面的责任。工信部信息中心梁处长在第四届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再生暨二次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讨会指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生产商只需交纳一定的税费,承担经济责任一项责任,难以调动回收利用的积极性。另外,动力电池生产商、回收商和处理商分属工信部、商务部和环保部管理,缺乏统一的政府管理,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回收体系以及信息服务平台。

该观点与余海军的观点不谋而合,余海军认为应立法规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整车企业、梯次利用企业以及回收企业将动力电池生产数量、回收处理数量以及流向等信息上报到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向社会报告汇总数据,加速动力电池编码追溯制度以及全国性回收网络建设的实行,促使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的落实。

关于邦普集团汽车循环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业致力于传统与新能源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关键零部件再制造等循环利用服务研究。2010年开始组建动力电池前沿研究团队,建立全国首个电动汽车循环利用研究院士工作站和动力电池定向循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电池包、模组、单体等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主研发全自动动力电池单体拆解系统和自动化模组拆解设备,单体、电池箱、电池模组年回收拆解能力可达30000吨。业务合作电话:0731-877018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