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GDP为啥又排全国倒数第一!说的太对了!

 

删前速看!!!...




近日,今年一季度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出炉。

作为一个辽宁人,那心真是拔凉拔凉的!

曾经的辉煌现如今去哪儿了?振兴的口号响了那么多年,时至今日仍无起色,东三省的GDP放缓已震惊全国。

东北经济真的不行了吗?





据澎湃新闻,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辽宁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和已公布的各省份2015年GDP增速相比,辽宁目前排在倒数第一位,比山西省3.1%的GDP增速还低0.1个百分点。

3%的GDP增速也创下23年以来的最低值。

总理去年讲过的话怎么办?



2015年4月9日到10日,李克强总理到访东北。现场“督阵”东北经济。当过辽宁省委书记的他的原话是:“我在东北工作过,算是半个东北人,讲话也就不客气了:你们的各项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

据每日财经报道,当时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谈论的也是被各界密切关注的话题——“分析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今年年底(2015年),我们要回过头‘算总账’,东北三省必须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李克强的话掷地有声。

必须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那就是“军令状”啊。

说起来好笑,东北人现在都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感谢黑吉辽三省的主政者,这一次,至少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上,他们没有造假,宁可排名倒数或垫底,也要把东北经济的真实状况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

前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GDP增速全部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黑龙江在全国垫底。到去年第一季度,情况进一步恶化,黑吉辽的增速还是处在全国后五名之列,垫底的,则换成了辽宁。



各路大侠马上扑上来,一脸真诚地给东北经济下诊断,开处方。

说国有企业比重过高,说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说民营企业欠发达,说政府的权力过大,说资源枯竭造成并发症,说东北人才外流严重,说东北人观念落后,等等。

他们说的,都对,都有道理,只是,并没有谁真正说到了点子上。

东北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东三省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政策红利。也就是说,这三十余年来,在政策层面,东北一直遭到了无情的忽视,甚至是抛弃!



这才是令全体东北人最为委屈又无奈的。

我知道,马上会有人跳出来说:“你们东北人就知道要政策!”别急,且容我慢慢道来。

1978年,辽宁的GDP总量是广东的两倍;到2000年,广东则是辽宁的两倍。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什么?难道说,辽宁人突然变笨了,或者说,他们天天都在睡懒觉?

经济特区在广东,这就是标准答案。什么叫经济特区?万事特事特办!企业注册?好,简化程序。税收减免?好,完全可以。因此,特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与引领作用,早已为我们所公认。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特区不是设在深圳,而是设在大连,那么今天的辽宁会怎样,东北又会怎样?



有人又会说了,那特区设在青岛,山东还厉害了呢。对。没错。你说的,和我说的,没有任何矛盾。特区,名义上是试点,实际上,就是机会占先,这已是三岁娃娃都明白的常识。

说东北国有企业比重太大,亏损严重,这是历史造成的。那么,说东北民营经济不大不强,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必须承认,是在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开发的带动下,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才有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请不要动不动就批评东北人观念保守,不肯发展民营经济了。你以为民营经济就是在路边支个摊子烤肉串那么低成本吗?看看广东与浙江的民营企业,哪一家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技术引进和人才支撑?



那么,第一,资本从哪里来?

那些民营企业主,一没有祖上大量的遗产传承,二没有机会得到银行的贷款,三又不偷又不抢,那么资本原始积累是如何完成的?其秘密就在于,免税政策将大量资金沉淀在了民间。更不要说,某些地区的走私,明晃晃地给多少企业带来了第一桶金!第二,技术从哪里来?离开了开放政策,就不会有大批外企落地生根;没有了大批外企,管理与技术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以市场换技术,这是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东北,基本上没有得到这样的好处。

第三,人才又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包括东北在内的内地来。说实话,是政策,让东北在改革开放第一波就掉了队,其恶果之一,就是人口外流,包括人才外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东三省每年净流出人口达200万。他们本身是观念最新的一群人,也是最有闯劲的一群人。他们的离开,是东北的重大损失。但是,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离开,造成了东北今天的困境,而是因为东北没有占得政策先机,整个地区先陷入了萧条,然后才导致他们的离开。反过来,人口与人才的流失,又加剧了东北的萧条。这才是符合事实的因果关系!



那些天天骂东北的人,求求你们闭嘴吧。

人才由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这是天经地义不可阻挡的,问题只在于,是谁,凭什么,让东北首先成为低收入地区呢?

东北人从来不缺乏创业的冲动和干劲,只不过他们的企业,都落脚在了广东、上海或北京。

提起王健林,还有多少人认为他是东北企业家呢?他的主业,早已移师北京。这就是东北的现实,人才留不住,资本也留不住。说到底,没有以改革开放为依托的经济环境的彻底变化与强大逼迫,舆论只空口鼓励东北人要观念更新,要思想解放,那不过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往轻了说一种看客心理,往重了说则根本是欺负人。

实际上,这一次,黑吉辽三省不再搞数据作假,自甘倒数或垫底,与其说是勇于担当,不如说是一种不约而同的抗议。

因为直到今天,在政策层面,东北依然被置于边缘地带。





一带一路战略是好的,但与东北没有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可期待的,但与东北没有关系;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第四增长极,但同样与东北没有关系;自贸区一定会成为经济转型的强力引擎,可是,与东北还是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说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都受地域所限,那么自贸区,为什么就不能给东北呢?

上海、天津、福建与广东四大自贸区的设立,活生生体现了马太效应:多的,给你更多;少的,给你更少。其结果,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由此,东北,必将又一次掉队;东北人,真的好可怜。

真不敢想象,从现在起算,十年之后,自贸区又在沿海结出累累硕果,我们还要坐下来装模作样地讨论又一次的“东北危机”,问题还是老问题,焦虑还是旧焦虑,批评还是原批评,招法还是虚招法,可足以促使东北发生根本变化的政策,依然不肯给予这片黑土地。



解决东北困局,在不大可能实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的前提下,设立自贸区会是一副“倒逼”改革的良药。金融开放,税收减免,法治国际化,以及负面清单管理,这才是振兴东北真正的利器。

尤其是,没有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的压迫,怎么可能会有政府真正的简政放权?仅靠总理的行政命令,或仅靠舆论的苦口婆心规劝,地方政府绝对不可能主动放弃干预经济的冲动,这一点,不早已被事实证明了吗?

直到2015年5月6日,黑龙江省长陆昊还在率领庞大的政府代表团赴香港招商。这种努力是相当可贵的,并且会有一定效果,可是想想看,这难道不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打法吗?由此可见,开放政策的滞后,对东北经济的伤害有多大!

好,现在,你把黑龙江设为自贸区试试,根本用不着花钱又费力地出去招商,海内外客商会主动地蜂拥而至寻找商机!这就是所谓的政策红利,这才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主导作用!

想让东北这盘棋活起来,我们完全可以再大胆一点,结合东北相对独立的地理特点,将整个东北设为国际经济自由区,像香港一样,或像韩国济州岛一样,特许国外人员往来免签证,特许海外资本自由出入,这样,才有望给东北经济带来脱胎换骨的全方位转型。



而到那时,工业领域的技术升级与意识层面的观念更新,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已。同时,人口与人才的回流,也完全是可以预期的,想一想,有多少流落在外的东北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跑回去,而且边跑边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本文转载自经济观察,深度君深信用不了多久,这篇文章就会被官方和谐,删除。

尽管某些单位见不得敢说真话的人,但深度君相信,这篇文章所阐述的,也正是东北包括沈阳在内的,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心声!

同意请扩散!




    关注 深度沈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