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汤姆林森:用“@”连通世界

 

1971年,雷·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



1971年,雷·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与很多技术人一样,汤姆林森深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对电子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7年,在语音识别的研究上迟迟没有进展的他,接受一个朋友的建议到BBN公司参观,希望能有所启发。他参观后却发现,那里才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于是他果断地接受了BBN计算机研究中心的邀请,成为那里的一名工程师。
SNDMSG
1968年,BBN公司与美国国家安全局达成了共同建立ARPA网的协议,开始了早期互联网技术的研究项目。那时候网络技术还在起步阶段,汤姆林森的同事、BBN的网络工程师Jerry Burchfiel回忆到:“我们的任务是为最初的ARPA硬件编写操作系统,汤姆林森却提出要为ARPA网编写一套数据传输程序,他将这个程序命名为SNDMSG(Send Message),并告诉我们,SNDMSG开始可以用于内部局域网,以后将可能应用在整个网络上。”
虽然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但在最初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因为在最初的应用中,SNDMSG几乎没有太多实际用途。虽然汤姆林森在SNDMSG的数据终端设计了名为Mail Box(邮箱)的存储程序,但它只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使用。
EMAIL
随着ARPA网建设的日趋完善,汤姆林森开始设想如何通过现有网络传递一些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他发现通过将SNDMSG与CYPNET(一种远程数据传输程序)相结合,可以实现网络内不同计算机发送电子文档的功能,这就形成了最初的电子邮件。
1971年秋季的一天,汤姆林森使用改进后的SNDMSG程序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ARPA网成功地向另一台计算机的“邮箱”发送了一条电子消息,而这条他事后连内容都记不起来的电子文档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邮件。不过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项发明的重要性,而是继续不断地修改他称之为EMAIL的程序。
走红的@
1972年3月,他首次在计算机的邮箱地址上使用了“@”符号,并在DARPA(ARPA网的上级政府部门)主管Larry Roberts的支持下,大力推广EMAIL沟通方式。不久后,EMAIL开始火爆流行,符号“@”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标志。
当时,汤姆林森决定采用“@”符号分隔用户名和计算机名。他把这个符号叫做是电脑键盘上唯一的一个介词——之所以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它具有介词或者前置语的性质,而这个符号不存在于26个字母中,所以我们就不会将它和邮箱用户名以及后缀搞混。
“我看着电脑键盘,然后开始想:我该选哪个才不会让人们把这个字母和用户名混在一起呢?”汤姆林森回忆说,“人们可能会在用户名中使用逗号、斜杠和空格,而在剩下的几个可选的符号中,‘@’最有意义、最说的通,它可以表示介词‘at’——哈哈,可能是我英语不太好吧。”
尽管汤姆林森发明的电子邮件程序只不过是现代Email的一个雏形,几十年间,电子邮件又经过了无数人的改进才发展到了今天,然而我们无法对他的智慧和创意视而不见。汤姆林森本人对这一成就倒是看得很淡,“很多发明可以变成财富,但很明显,我的发明不是那一种。”然后又很满足地笑道,“能够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我感觉棒极了,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汤姆林森因发明了电子邮件(E-mail)因此入选由互联网协会(ISOC)评选的首届互联网名人堂,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对汤姆林森评价说:“对他个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件小发明,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一件伟大的发明。”
美国《Darwin》杂志甚至认为,“电子邮件的发明毫不逊色于电话的发明。”“可以说,是汤姆林森在无意间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工具。”这是伦斯勒理工学院(RPI)技术名人堂对他的评语,而这也应该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


    关注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汤姆林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