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编织爱与美的无量之网

 


同频共振、生命康健与心灵觉悟之前读《心经》、《坛经》、《老子》、《庄子》、《无量之网》、《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王凤仪性理劝病思想、冬吴相对论广播以及台湾教授王维工关于中医的一套书,结合自己工作生活的所感所悟,整理了一点东西,供大家交流讨论。

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万物皆是能量,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是能量的聚集体。物质和能量本身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也暗合了佛教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者并没有什么差异,只是不同的“相”或曰形态而已。世界就是泛能量波,所有的物质以及由物质构成的环境都是能量。它们发射着各种各样的波,有的我们能检测到,有的我们检测不到。而波是有频率的,同频率的波是可以产生共振效应的。我们发出什么频率的波,就会与宇宙万物间相应频率的能量波共振。因此,佛家里面有“心念一转,震动十方”之说。一个心念能让宇宙十方坍塌,重启新局。在朗达·拜恩《秘密》(全球销量已经超过1500万本)这本书里面,这个道理即所谓的“吸引力法则”。这个法则零星地存在于各种口述的历史、文学、宗教与哲学之中,更藏在人与世界的各个互动层面,每个人自身都存在着自己所不知道的能量。当我们开始运用它时,会惊讶给人生带来的喜悦转变。因此,人的心想事成,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运气好。而是因为他在“心想”和“发愿”时释放出了一个的能量波或者形成了一个能量场,与此频率相同的波就会遥相呼应接引,就能得到宇宙间高能量的加持。于是,心想事成便真的发生了。

因此,在佛家里面非常重视发愿的力量。老师曾经开示,药师佛的修行法门就是发大愿(十二大愿),帮扶众生,所以大愿就是大药,佛也是大医王,医治人们的身心灵,这个是大关键,大秘法,有时候甚至比真正的药物还要灵。


图:药师佛法相

企业经营必须重视使命和愿景的力量。愿景即“愿”和“景”,英文里叫做Vision,愿就是愿望。景的意思是一种可视觉化的相,也就是将愿化作景。关于Vision,汉语里准确的翻译应该叫“异象”,在古代的史书中经常提到“天降异象”,皇帝必须要遵从上天的意思,而不能违背那来自天上的异象。在《圣经》中记载,这个词语与圣·保罗有关。耶稣死后,早期的基督教徒因被视为异教徒而遭受迫害。保罗也参加过这种迫害活动。但是一次在前往大马士革的旅途中,耶稣在异象中同他讲话:“保罗,你为什么要追逼我?”他看四下根本就没有人,但是他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这个声音,他一下子就相信原来真的是有这么一个所谓的叫基督的人,从此他改变了宗教信仰,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这位曾一度是基督教的反对者,摇身变成了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支持者。这就是后来的圣·保罗。

但凡伟大的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都建立起合乎天道的使命愿景。稻盛和夫将京瓷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为“利他经营”与“敬天爱人”,即所谓敬畏天道,成就众生。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洛克菲勒先生曾经说过,“我相信上帝给了我赚钱的能力,并让我尽最大的努力用之于人类的福祉。”他16岁时找到了一份簿记员的工作,月薪17美元。从领到第一份薪水开始,他就将每个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教会,还有百分之六捐赠慈善,直到去世。随着他往后财富的增加,这份捐助也跟着增加。他的财产换算成如今的价值,至少有1900亿美元。最终他捐出了超过一半的财产。其家族基金会的宗旨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传播、预防和缓解痛苦、促进一切使人类进步的因素,以此来造福美国和各国人民,推进文明。这就是从小我走向了大我,从自觉走向了觉他。



图:洛克菲勒家族捐资创建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稻盛和夫思想的源头之一是石田梅岩的心学,石门心学对日本经济和商业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石门心学看来,世间万物其实没有可以称为己物之物,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顶多可以说是有经营权、管理权,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是修炼自己的灵魂,然后布施给大家去创造福利。石田梅岩的心学与中国阳明心学的源头都是来自孔子的“仁义”和孟子“尽心”。利他的理念也暗合了佛家的“觉他”、“利乐众生”的思想。而以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大企业家则是奉承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教诲,将资本看做是推动社会进步之动力,而非囤积财富之私物。他们以良知驱动资本,造福社会,最终有了资本主义之大成。东西方大哲的思想其实是一致的,即从我的我的我的的“小我”漩涡和局促中,走向“大我”。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五层次需求模型,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可以说是佛陀讲的自觉阶段,真正圆满的人生还要走向觉他和圆觉。尔后,马斯洛先生研究东方文化,也感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他愈来愈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中心的倾向。他说,“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因此,他去世前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Theory Z),提出了“超越自我”的第六层次,从而对之前的五层次模型完成了修正,这可以说是他的一大进步,但对比伟大的先哲,仍有局限性。

在这个层面上,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道教,其最高目标之一就是认知所有事物的统一和相互关系,超越孤立的单个自我的概念,并且使自身与终极的实在归于统一。终极的实在,在印度教中称为“梵”,在佛教里称为“真如”,而在老子那里称为“道”,在孔子那里则称为“仁”。这种关于事物无差别的无分别心以及超越自我的认知被认为是“悟”。例如,仁者爱人,“仁”也就是≥二人,思考的不是自己,而是众生。释迦牟尼佛,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是“能仁”,也就是能以仁来爱人、教化众生。在大乘佛教中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布施,其内涵就是要模糊人我的边界,我的东西只是名义上为我所有,你需要的时候就是你的,只管拿去。可以说,很多人的病根就是“我”。因为了我,人们才会有贪心,并且这种由“我执”而引发的贪心之病,无量劫来一直缠绕着我们每个人。

孔子、释迦牟尼、耶稣等医治人类灵魂的大圣人,他们都是超越了单个自我的概念,而是以造福人类为己任。孔子周游列国,为了实行德治,著书立说,以实现人类大同为最终目标,所以被尊为千古圣人。释迦牟尼为了给人类开辟一条离苦得乐、了悟生死的道路,抛弃了太子的荣华富贵,而遁入深山苦修多年,终于大彻大悟成为佛陀,创立佛教,以普度众生为己任,被尊为佛祖。西方的耶稣是基督教的教主,为了拯救世人,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其教义的生命力,千古不衰。这就是愿心与实践的力量。在吉姆·柯林斯的《基业长青》中,他也提到了所有伟大的企业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都有宗教的因素,也就是企业的存在并不是企业家私有之物,而是要创造普世价值,增进人类福祉。


图:孔子画像



图:释迦牟尼佛



图:耶稣

“当思维受干扰时,就产生了事物的多样性,而当思维平静时,事物的多样性就消失了”,所谓,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看似重复,却是认识世界的心法。回到篇首的能量波理论,当思维受干扰时,我们发出的波也是混乱的,也就无法接受到宇宙中正能量的波频。在印度教的瑜伽冥想、禅宗的打坐禅定、道家的太极修真等,或静或动,目的都是让心平静下来,从而能够与天地之能量场相应,从而悟道。庄子说:“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在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的体验下,一切差别都消失了,即达到了无分别心。

这些东方哲学的神秘体验,在西方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科学长期受限于笛卡尔哲学与牛顿力学的“机械论”,将世界看成是许多独立物体和事件的集合体,把自然环境看成是由独立部分组成的,并由兴趣不同的人去探索。这种分割的观点进一步推广到社会,进而成为一系列社会、生态和文化危机的主要根源。例如,按照这套思维建立起的西方医学体系,始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割裂思维和线性思维,而不是将人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在中医理论看来,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合一。西方人的这种线性思维会导致什么结果呢?那就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又化为问题的一部分,继续扩大这个问题,使这个问题不断地放大,不断地像细胞一样地裂变,然后再想出新一个的注定要失败的解决方案。它是在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而制造问题,最后把问题越来越大。对此,爱因斯坦说,问题不可能通过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全息的,系统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在本层级系统里无解,而是在到更大的系统里找到答案。在这一点上,直到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宇宙全息理论的提出后,西方科学才开始向东方哲学相接近。因此,爱因斯坦等先哲说,当西方科学家们历尽千辛攀登上真理的顶峰时,却发现神学家们早已在那里等待了几千年。



图:爱因斯坦

刚刚讲到中西医的差别,下面再从医学和生命的角度来分析下共振理论。

台湾教授王维工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即以共振理论来研究中医与人体。以共振理论观之,生命就是一个能量场,每个脏腑、器官、细胞都是能量聚集体,都有自己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其中,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就是身体永恒振动、周而复始的节拍器,其他脏腑和器官的振动与之相应。我们知道血液作为生命之泉源,携带各种营养和氧气,通过我们的循环系统输送到各个细胞单元,或提供能量,或维修元件,或运走垃圾……当我们读书思考时,心脏就通过调整频率的方式,将血更多的输送到大脑,当我们饮食后,心脏又调整频率与脾胃的频率趋同,通过共振将血更多的输送到脾胃。总之,哪里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心脏就通过波长和频率的调整改变血液行进的方向,从而达到维系生命的目的。

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有“归经”之说。这是中医用药的核心指导思想,也是中医“精准医疗”的关键,归即归属,经即脏腑经络,归经就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作用。换言之,药物进入体内后,其药性会走到哪个经络脏腑。按照共振理论,药物的能量也是有振动频率的,有的频率就跟肝的频率比较接近,所以它就能被肝这个系统吸收,或者说这副药可以改变气血运行的方向到肝系统去。王唯工教授用了很多的科学方法对中草药进行频率检测,几乎所有的归经认识都是正确的。因此,中医只要用对了药,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是真正的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我们应该对祖国的瑰宝充满信心!在上古时代,中国的先哲圣人通过内证实验能力,可以清晰的知道药物的归经,几千年后,王维工的实验可以说是以科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理论。中医治疗疾病的方式包括砭、针、灸、药、导引、按跷,这些其实都是改变气血运行的频率,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人体健康的目的。



图:东方智慧代表的中医药

有了同频共振理论,再理解五行、五脏、五色、五味、五官、五音、五情……这些的关系就容易多了。下面以中医音乐疗法和王凤仪性理劝病学派为例简要说明一下。

中医里面有音乐疗法。传说在古代,真正中医大师不用针灸和中药,而是用音乐。用乐如用药。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有“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之说。中国古代的音乐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对应不同的五行属性,也就对应了五脏,分别为:肝木(角)、心火(徵)、脾土(宫)、肺金(商)、肾水(羽)。在聆听中让曲调与情志、脏腑之气产生共鸣,达到鼓动血脉、通畅精神的作用。当音乐振动的频率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相吻合时,就会产生共振、共鸣。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脏腑之气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运用五行原理,五音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关系,五音搭配组合,影响失调的人体来调和身体。音乐也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例如鼓声的波长频率与心脏的波长频率是趋同的,因此古代征战时有“鼓”舞士气、一“鼓”作气的说法,而在中医里还有用鼓声的振动来治疗心脏病症的方法。



图:古琴

在中医里有个性理劝病学派,是由清末民初大善人王凤仪先生创立。王凤仪三十五岁那年,听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而沉痛后悔自己的过错,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并由此悟道,创立性理劝病理论。“性理”是运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的气质与性格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及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性理劝病”便是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分析其致病的内在情志因素,通过语言为人劝病或用以自我治疗。其核心观点,即“五毒”致病。王凤仪先生认为人与人交往最易产生“五毒”,即怒、恨、怨、恼、烦五种消极情志感受,而疾病的产生与此五毒密切相关。通过内心的醒悟去除这五毒,身体就能很快的自愈。



图:王凤仪大善人

这一观点,在西方世界也得到了呼应。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说,凡是生病的人都是用负面的意念,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爱,只有痛苦和沮丧,振动频率低于200易得病。而具备大慈悲的佛菩萨名号、佛经、道德经、论语等正能量是非常惊人,信心精纯,足以治病。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见过振动频率最高的有700,这700以上的是开悟、觉悟的人,他的能量特别足,这些人出现的时候,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磁场。他看到天主教一位诺贝尔和平得奖得主特瑞萨修女出现在颁奖会上的时候,全场气氛相当好,全场振动频率非常的高,没有一个人起一个恶念,为什么?因为她的振动频率让全场的人都感受到她能量,不起恶念。这其实就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当正报能量很高的时候,整个依报能量也会特别高。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说过一句类似的话:“我们所称为现实的一切,都是通过我们所参与的积极的营造来显现的。”

当很高能量的人出现的时候,就带动整个万事万物向正能量转圜。庄子说,“与人为善,与物为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的内心里要有暖洋洋的气息,而且这种气息可以温暖到消融周围的人。喜欢慈悲喜舍,帮助别人关怀别人,净定安乐,这些都是很高的振动频率。相反的,喜欢嗔恨,喜欢指责别人、怨恨人,这些都相当的低,这些低的振动频率就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原因。

再回到我们之前讲过的,小我和大我问题。人为什么会产生怒、恨、怨、恼、烦这五毒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考虑自己,而不是考虑更多人。陷在自己的所谓的得失成败荣辱中走不出来,就会产生这些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频率就会与宇宙间的那些负能量相应,久而久之,五脏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而当一个人他考虑的是天下众生的时候,他是慈悲智慧利他经营的时候,这个人是不容易生病的,即使生病也能很快的康复。当然一些外感和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的病痛除外,如车祸以及一些特殊疾病等,这里面有大的因果在,不可思不可议。所以,我们的人生要从自觉走向觉他!

总结一下,万物都有能量,它们发出能量的波长和频率却不一样。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不同,能量的状态也不同。比如,一个人的情绪如何、精气神如何,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人是一个能量场,外界也是一个能量场,“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能量是相互选择的,是基于频率的,当一个人处于某种状态的时候,就是在发射某种频率,他的频率找到了共振频率后,就会形成某种能量的对接。正如王凤仪先生所说的:“我这个人活在世上,真象一粒芥子那么藐小,可是我的心里藏着佛国、天堂、苦海、地狱。”心中念念有佛的人,就与佛的境界相应;心地柔软善良,就与天界相应;善恶交错,就与人道相应,贪心悭吝,与饿鬼道相应;痴愚顽钝,与畜生道相应;冷酷暴戾的心,就是与地狱相应了。



图:天人合一

这里面其实又讲到了全息理论。全息理论即每一个个体中,都包含周边的整体信息;而整体环境,反过来是个体的衍射。例如算卦可以随机起象。比如来问卦的时间、当时所站的方位、随机报的一个数字、身上所穿的衣服颜色等等,都可以起卦。技艺到位的话,基本能测出正确的结论。比如DNA技术,可以通过一点细碎的皮屑、一滴血中,测出人的整体状况;中医的诊脉,只要把一下手腕上的脉象,人的健康状况和命运格局,全部可以在脉象中显现出来。

被铃木大拙誉为大乘佛教精髓的《华严经》,就是把世界描绘成完美的相互关系网,在其中,一切事物都以一种无限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着。因此说“于一微尘中,悉见诸世界”。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局部,都包含宇宙之全象。但显现出来的是具体哪一个象,却是因心而现。例如诊脉,中医可以从脉象中诊断出全身健康状况,还是同一个脉象,易学家却能由此推断出人一生的祸福际遇。这就是入手点不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象。从任何一个切入点入手,随着认识的深入,都能层层叠叠地展现出相应的全景图像。

人的精神层面,一念心中,包藏三界六道,十方世界。在这个天人合一、全息图景的自身世界里,看自己打开的哪一层境界。与什么念在一起,当下与未来就感生什么境界。身口意三业之中,结上手印,即与佛境界相应,这是身相应;念一句佛号、持一个咒语、诵一卷佛经,这是口相应;《无量寿经》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这是意相应。很多人对念佛法门不理解,那几个字,真是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在全息世界中,一句佛号,即是与净土世界息息相应的切入点。此处念佛,彼处花敷。声声佛号中,心上莲花次第开。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生活中处处皆是悟道场,愿我们的身心灵与宇宙高能量相应,天人合一,觉行利他!与此同时,我们彼此心心相联,仁者爱人,共同结成爱与美的无量之网,造福天下!

赵长城,于2016年春节。

如果文章中的观点启发了你,可以长按此二维码,支持我的研究成果。


    关注 德智养生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