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重回17年前高点,A股创业板还在挤泡沫。同样的成长股为何命运大不同?

 

昔日跌倒的沙坑,也成为美国互联网企业重新站起来的地方。4月25日,纳斯达克指数史上首次突破6000点,距离上一次创出的历史新高,已经过去了17年!...

权威资讯,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昔日跌倒的沙坑,也成为美国互联网企业重新站起来的地方。4月25日,纳斯达克指数史上首次突破6000点,距离上一次创出的历史新高,已经过去了17年!

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曾令该指数直泻数千点。在此后漫长的反弹过程中,亚马逊及谷歌等互联网企业重新回到辉煌时代,互联网零售、硬件及存储等板块的股价在过去十年中至少翻了几倍,数家科技行业龙头企业甚至翻了十余倍。

纳指浴火重生的17年间,曾经的一代“黑科技”企业沉淀自我,成为踏实厚重的蓝筹公司,新一代“黑科技”企业乘风直上,续写资本造神的新传奇。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创业板距离形成这样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还有多远?值得深思。
科技股创市值神话
受卡特彼勒、杜邦及麦当劳等企业亮眼业绩提振,美股三大股指在25日的交易中上扬0.6%至1.12%不等。其中,主要覆盖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史上首次突破6000点,并一度触及6036.02点的纪录高位。

涨势的背后,有着大环境的因素,但更多的动力来自成份股本身,纳斯达克指数主要覆盖高科技股票,它们在过去几年表现亮眼。

华尔街著名投资人Jim Cramer所创造出的“FANG”一词便是其中的代表,它指的是脸谱网(FB)、亚马逊(AMZN),奈飞(NFLX)和谷歌(GOOG)四家企业。今年以来,它们的涨幅在12%至31%间不等,帮助提振纳斯达克指数年内涨幅达到12%左右,标普500指数的科技类股今年迄今上涨14%,而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仅为约6.7%。

就在纳斯达克指数迈向6000点的时候,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也实现了自己的“六千里程碑”,该公司市值本周首次超过6000亿美元。目前,苹果、亚马逊及脸谱网等科技股的市值在四千亿至七千多亿美元之间,规模甚至相当于一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汤森路透的数据则显示,美股科技股的整体市值几乎可以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相媲美。
市场格局之变
市值的变化也影射着美国金融市场格局之变。十年前,全球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包括埃克森美孚、通用等老牌企业,也包括花旗及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今却被科技股大举占领。

根据富达投资集团的数据,截至4月25日,依托亚马逊约1927%的涨幅,互联网与目录零售分项指数十年涨幅高达1343%。技术硬件、存储和外围设备指数及生物技术指数分别上扬279.5%及258.7%。英特网软件及服务指数和生命科学工具及服务指数十年涨幅也都超过200%。
高科技大公司支撑纳指
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涨势让人想起17年前的繁荣,投资者纷纷涌入高科技股不断推高纳斯达克指数,从1999年12月末的4000点到2000年3月上旬的5000点,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此后,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带来的是长期的低迷,这一指数再回到5000点却已经是15年后。而从首次触及5000点到突破6000点,用了17年。

昔日的重创无疑影响深远。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与过去的狂热相比,科技股近期的涨势更为坚实。

每当有评论说股市涨得太快或者太贵时,Jim Cramer总会分析一下估值:“我不得不承认,风险似乎降低了很多。”2000年时,微软的市盈率高达59倍,思科为179倍,英特尔则为126倍。如今,微软的盈利为20倍,思科的收益为13倍,英特尔的收益为17倍。

回首这些公司的估值变迁路,过去17年来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进步史也栩栩如生。2000年,人们还以拥有一台坚不可摧的诺基亚直板手机为荣,iPOD刚以一种黑科技的姿态横空出世。而在17年后,iPhone已成为街机,移动互联网已俨然成为与水电煤同等重要的基本公共品。与之同步,苹果、微软、英特尔等昔日享受高估值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商业模式稳定、现金流健康的蓝筹公司。
并非没有高估值企业
与此同时,如今的纳斯达克并非没有高估值企业。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已经接过昔日老兵的旗帜,以高估值彰显资本对其高成长的期待。

在纳指成分股市值前30位中,市盈率过百倍的就有两家,都是中国投资者与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公司:亚马逊和《纸牌屋》的制作发行商,Netflix。

其中,Netflix尤其具有代表性。这家公司创立之初的主业是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然而在过去几年中,它从海量订阅、评分的大数据积累中破茧而出,华丽转型为在全球市场中都备受欢迎的影视内容提供商,也由此享受资本市场高达191倍的市盈率和647亿美元的市值。
“中国版纳斯达克”差距在哪儿
A股市场的创业板通常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回顾2012年末起步的创业板牛市,创业板指从585.44点开始,保持了2年半的单边上行趋势,最高行至4037.96点,涨势之凌厉与2000年前的纳斯达克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此后至今,中国版纳斯达克仍在经历痛苦的挤泡沫过程。同一片蓝天下,同样以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为标榜的成长型公司何以有如此迥异的命运?

答案很简单,如果以高科技高成长为衡量标准,“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成色还远远不够。不是中国市场支撑不起高估值的成长股,而是这些所谓的成长股无论从商业逻辑还是技术潜力都配不上理性思考后的高估值。

截至27日收盘,位列纳斯达克成分股市值第一的是苹果,排名第二的是微软;创业板指成分股中市值第一的是温氏股份,主业肉猪养殖,市值第二的是蓝思科技,主营消费电子产品显示屏,也就是说,苹果或其竞争对手的供应商之一。

不可否认,上述对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事实分工不同。乐视网与Netflix的对比可能更值得深思。

同样在2000年前后成立,同样以影视产品传播者的角色起家,Netflix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围绕主业强化研发之路,投入重金推进大数据推荐算法研究,将“更了解受众口味”作为转型内容提供商的护城河。而乐视则在上市公司体外陆续衍生出手机、汽车、金融等各种“生态系统”,在遭遇现金流危机冲击,股价自高位回落近2/3,估值仍在百倍以上。

孰优孰劣,留待时间评说。
制作:何永欣 | 图编: 比由


感谢关注,上海证券报为你每日发送最权威最具深度的财经新闻,欢迎订阅!(微信号:上海证券报)。如你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你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浏览更多财经资讯可登陆:

http://www.cnstock.com/

本微信号内容均来自于上海证券报原创报道或版面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获取文章授权,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上海证券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