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教你怎么写出闪闪发光的东西

 

对于这么个具有学术气息的标题,其实是很难开头の........



对于这么个具有学术气息的标题,其实是很难开头。既然难,那么就丢了开头,从此刻开始随手捡个线头....

有一个聪明且善于分析的死忠粉的好处是什么?他会仔细看你的每篇文章,然后有各种戏码会开始上演。站在他的角度分析对于我而言很有价值,也顺带能感受他的认知和世界观。交流的过程中有种身着夜行衣感觉,跳下月色如洗的城墙下,拐弯到城角桂花树下的石桌前对饮小酌,划拳对仗,身后延绵到云雾的古城下只有我们,旁边的青石桥上空无一人。

谈一篇好文章应该具备什么?还不如说一个好的作者应该具备哪种表达能力。

故事一:

在天山缥缈峰灵鹫宫山后有个山洞是天山童姥闭关修炼的地方,她对门下人说需要在40岁以后才能进来学习墙壁上的独门绝学。姑娘们非常不理解认为姥姥小气。直到虚竹开放禁令任何人都可以进去,一群年轻人欢呼雀跃钻进去照着墙壁上武功开始练起来,可是不到一会大家都有轻微的走火入魔之症,只能停下来。后来才明白,没有一定内力的积累是不能练习的,否则指会伤及自己,最后众人只能退出来。

好的作者应该是一个传球高手,不仅能把球搓起来还能准确的把它抛到读者手中来完成一次成功沟通。他清楚自己要传什么球,也能精准的投出去,能很好控制表达内容让读者接的住。

思绪杂乱念头太多,会呈现出心中万言抬手泉已干的虚像。想要炫耀技法,一边写一边还与模仿对象默默对比,都会干扰你想投递的内容。放掉束缚和框架开始写就行了。不过,大多数人即使知道道理也未必能做到,干扰就像权钱酒色一直围绕在你身边。

整天高屋建瓴,指点江山的并不是好作者,真正好的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不远处,能眺望远方,也能向你讲述风华秀林,更能回身伸手拉你一把,让登高望远的宽阔也出现在你面前。紧贴你的生活却不觉得烦腻,与你烹饪般的真实体验,给你熬制想象力,带你品尝细致入微的思考,让你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内在力。而不是熬出了鸡汤却不给勺子那种蹩脚大厨。

故事二:

死忠粉在看完某篇后告诉我觉得内容不“深刻”,当时瞬间陷入了如何体现深刻的凌乱焦灼感。什么是深刻?它怎么来?怎么表现? 就像一个小学生般容易被击倒,睁大双眼在字里行间满屏的寻找它的踪影,在已有知识体系的草稿纸上推演着步骤,希望能解答出怎样才能获得“深刻"。是内容的解释出了问题?还是逻辑不清晰?或是框架不明确?

当还在用技法来推演时,对方在另一个世界淡淡的笑道:就是没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此刻的他,用一种仙风道骨,满脸笑容的模样在指点迷津。

一刹那电光火石,身上还带着来不及摆脱的无底深渊黑暗迸发出来,就像来自敦煌大漠的风,吹翻了脑海里所有的结构,但它们的倒塌却让我身体有种莫名其妙的轻松,呼吸和情绪安定了下来,刚才那束光让我豁然开朗直至天外三重天,全身放松而通畅,因为知道了答案。

令人焦虑和恐惧的不是办不到,而是不知道究竟问题在哪。依赖固有的框架反而会被其所累,任何问题都能被归纳在某个模型当中解决,这个不是艺术而是科学。

对“形状”的要求严苛度是衡量是科学与艺术的重要区别,用逻辑步骤来处理的文章,只是一篇很好的干货。一直在揉的面团是艺术,而被拉扯出形状的面条则是科学。

当人们还在掀开铁皮用仪器去检查机器里哪个部位需要修复时,“情感共鸣”的缺失早已杀死了所有的源代码,工业时代的切割修复都不会起到作用,我们需要的是人爬上去安放一颗鲜热的心脏。

热锅上的蚂蚁总是希望越爬越快的逃离问题,烦躁症的人总是要越说越多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只能离自己越来越远。从诗里来,结果走向诗的更深处。

哪怕能在内容中寻找到一丝“共鸣”的感受,就能让你和接球人通过文字共同划出美妙的弧线。有时候的一刹那激爽,就像当你还没开口找她借钱,对方已经拿出50块钱丢你桌上,还说了句:不用还了。察觉到世界上还有人如他这般认知世界。就算你青纱步履仰岔立在大宋青楼,也能够和他在不同的时空紧紧拥抱在一起,激动瞬间能溢满整个天际。

我们的孤独与生俱来,却又无比渴望找到内心深处和自己有一样颜色的人。什么是有价值:当你翻开泛黄的古老秘籍,会发现上面居然还斜画了一只皮卡丘,那时候你会逗比的潜质能被完全唤醒,“这谁啊?创作的太特么有喜感了。”

原声旁白:

当你感觉这篇没意思,就对了。每个人的内心独白总是很难规整,万千念头如同瀑布奔流直下带出巨大轰鸣声来干扰自己。想要让杂乱无章的火丝打成一束光,要在内心反复锻造只是为了让创作更好的运行在一个轨道上,而上面内容就是我自己总结的路,好让让层层稻草错落有致的堆成一个谷堆。

欢乐的星期三 说:

今天在后台被人催着更新,这种紧逼的压迫感就像吃了麦旋风一样欢乐.....

——————————————————————

宝宝,长按关注我,快!


    关注 奇异的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