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青年的真榜样!地学界的大神们!

 

在古老深邃的老北京胡同里,有一个叫做“兵马司9号院”的地方,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科学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的所址,成立于1913年,1916年迁入兵马司胡同9号。...

在古老深邃的老北京胡同里,有一个叫做“兵马司9号院”的地方,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科学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的所址,成立于1913年,1916年迁入兵马司胡同9号(现今已改为“兵马司胡同十五号”)。


地质调查所旧影


中国地质调查所旧址


1913年10月,民国政府工商部成立地质调查所,自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丁文江出任所长。其后,在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等学者的努力下,借助北京大学的校舍、仪器,到1916年,培养出了中国本土的第一批地质学人才。


地质调查所旧址大门
到1922年,翁文灏代表中国出席第13届国际地质学大会时,向大会提交了中国地质学家的四篇高水平论文,内容涉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地震地质学等重要领域,震惊了世界地质科学界,由此,国外的地质学者第一次知道了北京的兵马司胡同九号这个地方。

这是个占地四亩多的院落,共有房屋264间。有意思的是,作为官方机构的地质调查所,其办公场所的这三座楼房,却都靠向民间团体和个人募捐建起来的。

第一座是地质调查所图书馆。建于1922年,所长丁文江与章鸿钊、翁文灏,会同农商部矿政司司长邢端发起募捐,现今成为中国地质图书馆的故址。



这座两层的德国民居样式的楼房,1921年春,由德国雷虎建筑公司承建,据说这是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颇有名气的雷虎建筑公司在北京硕果仅存的作品。其大门位于正南,拱券形的大门顶上是一方由时任农商部总长王迺斌题写的“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汉白玉石额。

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旧址
第二座是地质调查所办公楼,被称为“西楼”。建于1928年,造型稳重,色彩柔和,德国样式的精致的小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楼顶起出一间阁楼,楼体西墙上尚能看出“土壤研究室”的字样。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设计者是第一个赴西方学习建筑的中国人、世界建筑业著名的贝氏家族第一代创始者、当代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贝寿同,但其留存的建筑作品极其罕见。

贝寿同先生设计的西楼
当年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先生的办公室就在此楼的二层。所长翁文灏带着王恒升四处去矿厂“化缘”去募捐建造而来。


地质调查所办公楼内部建筑,考究的花砖地
历史在地质调查所办公楼内墙上留下的痕迹
第三座是沁园燃料研究室,俗称“北楼”,建于1930年。它是一个人捐的——丁文江和翁文灏的好友金绍基。金绍基以父亲金焘的字“沁园”命名了这座三层楼。并题写了“沁园燃料研究所”的门额。

这是座科学实验楼,工作者在此从事矿物岩石的化学研究,他们成为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先行者。

沁园燃料研究室落成留念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到1935年,地质调查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先后创办了5个研究室,现今海峡两岸的许多科研机构,如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台湾经济部中央地质研究所等都是由这些研究室发展形成的。

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地学界有6人,其中4位出自地质调查所:翁文灏、谢家荣、黄汲清、杨钟健。1949年后,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过的百余位科学家中,就有近50位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近代中国任何一个科学机构所难望项背的。

其中在早期地学发展中,主要是由留学回国人员推动的,你都知道哪些?
章鸿钊


留学所在国:日本

回国时间:1911年

专业:地质学学士

工作单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
丁文江


留学所在国:英国


回国时间:1911年

专业: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士

工作单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
翁文灏


留学所在国:比利时

回国时间:1912年

专业:地质学博士

工作单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
蒋丙然


留学所在国:比利时

回国时间:1912年

专业:气象学博士

工作单位:教育部中央观象台
王应伟


留学所在国:日本

回国时间:1915年

专业:数学学士

工作单位:教育部中央观象台
竺可桢


留学所在国:美国

回国时间:1918年

专业:气象学博士

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丁燮林


留学所在国:英国

回国时间:1919年

专业:理科硕士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物理系
李四光


留学所在国:英国

回国时间:1920年

专业:地质学硕士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李书华


留学所在国:法国

回国时间:1922年

专业:理学博士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桂质廷


留学所在国:美国

回国时间:1924年

专业:物理学博士

工作单位:华中大学、武汉大学
涂长望


留学所在国:英国

回国时间:1934年

专业:气象学硕士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
赵九章


留学所在国:德国

回国时间:1938年

专业:气象专业博士

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顾功叙


留学所在国:美国

回国时间:1938年

专业:地球物理勘探博士

工作单位:北平研究所物理所
翁文波


留学所在国:英国

回国时间:1939年

专业:勘探地球物理博士

工作单位:重庆 中央大学
梁百先


留学所在国:英国

回国时间:1939年

专业:理科硕士

工作单位:武汉大学
王子昌
留学所在国:德国

回国时间:1940年

专业:地球物理(哲学)博士

工作单位:北平研究所物理所
傅承义


留学所在国:美国

回国时间:1947年

专业:地球物理博士

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朱岗崑


留学所在国:英国

回国时间:1949年

专业:物理学博士

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除了留学归国的人员外,各研究部门派遣研究人员研习地学专业知识,其中你知道哪些?
陈宗器


派往国家:德国、英国

时间:1936年、1939年

专业:地磁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探矿

派出单位: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李善邦


派往国家:日本、美国、德国

时间:1931年、1934-1936年

专业:地震学、物理探矿、地震学

派出单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
金泳深
派往国家:日本

时间:1931年

专业:地震学

派出单位: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方俊


派往国家:德国

时间:1937-1938年

专业:地震学、重力、地球物理学

派出单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
秦馨菱


派往国家:美国

时间:1945-1946年

专业:勘探地球物理学

派出单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

在这里:

  • 翁文灏纠正了李希霍芬等人的错误,创立了“燕山运动”及与之相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
  • 1920年,地质调查所陈列馆馆长、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发现举世闻名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
  • 同年甘肃海原(今属宁夏)发生8.5级的特大地震后,地质调查所的科学家们冒着不断的余震亲赴震区调查,完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地震科考活动,开创了中国的地震研究事业;
  • 1929年12月2日,年轻的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了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猿人头盖骨化石;
  • 1930年,地质调查所还在北京西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地震研究机构———鹫峰地震台。
  • 1933年,上海《申报》馆出版了一部由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编撰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开中国现代化地图集之先河,代表了当时中国测绘界的最高水平,先后再版四次,执中国地图界之牛耳20余年;
兵马司9号成为彪炳史册的科学成果发祥地......

而今,当我们走过这些七零八落的胡同时,瞧着几度风雨的三栋小洋楼时,有谁知道:这里走出了这么多的科学大师、奠基了中国的地质事业,建造了一个国家的栋梁?
-End-
(长按二维码识别)
TOP榜


点击下文直接查阅
  1. 都说了,别和搞地质的一起出去旅游……
  2. 学院路上八大学院的“荣辱变迁”
  3. 石油工业动画,堪称「好莱坞大片」
  4. 物探版《小苹果》,一曲唱尽物探甜酸
  5. 南山南(地质队版)
  6. 舌尖上的勘探队
  7. 地质人的苦难与幸福
  8. 世界石油之最,最全总结,吐血整理!
  9. 构造地质演示动画,史上最全版,必藏!
  10. 壮观 | 地质学家拍摄的地质美景
  11. 你所不知道的“页岩气革命”!(知识量巨大、烧脑、慎入!)
  12. 『中国地质图』最全汇总
  13. 地质之美-构造地质学科普系列图片
  14. 8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人员体验了9天的“地质生活”:收入、社会地位和付出太不对等了!
  15. 曾经的“五大地院”,如今怎样?


精选榜


  1. 世界上最贵的石头,惊艳啊!
  2. 打开中国地图的正确方式
  3. 中国地质大学为什么有两个?——谈中国的“八大学院”
  4. 史上最全、最美的惊艳矿石(330张高清图)
  5.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识别大全
  6. 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这是目前为止最清晰解释 !
  7. 水力压裂技术,动画讲解(带中文字幕),涨姿势了
  8. 给力的国外地质科学网站(更新),超实用!
  9. 历数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共33处,最全整理)
  10. 绝美的石头开花,大自然巨献!
  11. 鬼斧神工的地质之美!


    关注 桔灯勘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