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古|男人的阳刚之美,历朝历代的军服形制!

 

与现代不一样,古代作战出战有战车,战将衣铠甲,威风凛凛。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本文盘点中国古代历朝军装...

与现代不一样,古代作战出战有战车,战将衣铠甲,威风凛凛。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本文盘点中国古代历朝军装,以逼真的写实复原图还原历史原貌。

历代的戎装虽然与常装在风格品位上存在着一致性,但是由于功能的特殊要求,其衣、帽以及所有服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服饰体系。

据史书记载,军服的演变,是从简--繁,又从繁--简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延伸至今的。这种变化是与当时年代的冶铁业、制革业、手工加工业,服装服饰业的发展状况及经济水平息息相关的。军戎可显示国威、士气,军戎也可以向人们述说它的功绩和败北的原因。


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武士复原图。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武士复原图。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武士复原图。春秋战国除大量使用皮甲胄外,也使用青铜铠甲。战国后期,出现了铁制铠。


秦代(前221年-前207年)将军服饰复原图。 秦代的戎服,上自将军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裤,士卒腿上裹有行缠,足穿靴或履。兵的首饰有四类:第一类为帻,有两种,一种为骑兵,一种为军吏的。第二类是冠,为骑兵所戴。第三类为帽。第四类是发髻。


秦代骑兵、步兵服饰复原图。


汉代(前202年-220年)将帅服饰复原图。汉代的戎服在整体上有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又称沙毂禅衣(即有绉纹的单衣)。汉代军人的冠饰基本上是平巾帻外罩武冠。


汉骑士手持铁铩复原图。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复原图。魏晋时期(220年-420年)的戎服主要是战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是交直领,但也有盘圆领。裤则为大口裤。东晋与西晋相比较裤脚更大,很像今天的女裙裤。


南北朝武士复原图。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的戎服很具特色,不仅样式多,融合了多民族的服饰,而且因武官制度进一步完善,官兵在服饰上有了更明显的区别。


隋代(581年-618年)武士复原图。左为戎服,右为胄甲。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


唐代(618-907年)穿明光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穿铠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


宋代(960-1279年)武士复原图。宋代军队的普通士兵作战时只有衣甲,头上戴的是皮莅子。


辽(916年-1125年)武士的铠甲和戎服复原图。辽在契丹国时,军队就已使用铠甲,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


西夏(1038年-1227年)武士复原图。西夏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一些。


金(1115-1234年)武士复原图。 金早期的铠甲只有半身,下面是护膝;中期前后,铠甲很快完备起来,铠甲都有长而宽大的腿裙,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


元代武士复原图。元代(公元1279年-1368年)蒙古主力军全部是骑兵,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而且还配有火器,尤为突出的是甲胄。甲身全部用网甲制成,外表用铜铁丝缀满甲片,内层用牛皮为衬,制作十分精巧。元代的戎服在建国之初无论将帅士兵,只有本民族的服饰-质孙服。蒙古式戎服的冠是帽和笠。


明代武士复原图。明代(1368年-1644年)的甲胄绝大多数是用钢铁制造的,技术十分先进,种类繁多。明代的武官制度是历史上最完备的,而军戎服饰的等级差别也最明显。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


清代武士复原图。清代(1644年-1911年)火器的日益发达使铠甲越来越不受重视,因此清代的铠甲在前期还用于作战,中期以后纯粹成了摆设,只有在阅兵典礼上有时还使用,作战时只穿戎服或绵甲,根本不穿铠甲。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拾遗古今,格物鉴器!

闲情雅趣|人文空间|古典家具|器物之美


    关注 拾器格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