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底坐穿之前,请不要离开银行

 



最近看到那些银行大佬离开了银行,身为银行人,内心骚动了?我们又作何感想?

兴业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腾讯;中国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乐视;华夏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苏宁;渤海银行行长离职去了万达;杭州银行行长、建设银行网络金融部老总离职去了阿里;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老总离职自己去搞中关村银行了;那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家伙,还在里面没有出来,黄光裕你什么时候能出来啊?

我们也离职试试?能力不行,没人会要我们的啊;离开银行业需要多大的勇气?其实离职不需要勇气,是需要能力的。

其实银行的平台很好的,我们还没有把其牢底坐穿、我们还没有羽翼丰满,我们有什么资格炒银行的鱿鱼,在任何一个行业我们如果从表面看得到的东西那就太狭隘了,单从薪酬来讲,我们根本根本根本不具备王亚伟和黄光裕(此处我要说,我很佩服黄光裕)的实力,王亚伟最少个人货币资金3000万以上,实际上,我们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始终很难把自己看清楚。黄光裕的案子结了,判了14年,罚了将近8亿元。当然,这案子背后还有很多故事,曾经在车上看到新加坡讲黄光裕的一篇文章,说他已经赚了这么多钱,还不如把这些钱捐掉,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些文章的动机是好的,但很多评论都是书生之见。一个人在演员的状态下和在观众的状态下,表现是不一样的。大家对黄光裕有所了解,当时他处在演员的状态下,他在演一个角色,结果没演好,失败了。如果他当观众,可能就不是现在的结果了。

通常我们习惯性的替演员操心,以至于整夜无眠,其实我们就是观众。



如果我们从银行离职后,我们反思过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得到别人认可嘛?我们问过自己能持续保持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么?

可能那个时点认可,后来日均就不认可了,到时候职业发展仍然受限,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不能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包括同业)的搬运工,我们不能将所在企业的文件、资料、思路、打法毫无保留的搬运给另外一个雇主,我们要做的是将其自己所在的公司的内部构造输出成自己做事的方法论,这点十分重要……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



高效、透明、通力合作、注重流程、结果导向、整合资源、技术密集型等;

传统银行业的优势:



产业、平台、客户资源、政府、区域优势、多通道、知识储备密集型等;

其实在银行工作,你可以接触到客户,客户来自不同的行业;你也可以接触到同业伙伴,担保公司、券商、信托、基金、保险、评估公司、房产交易中心、政府部门、国企、央企,及很多重要的监管部门,还有总、分、支行的同仁,这是多么大的人脉平台,还有那么多隐性的潜在资源,互联网企业都给予不了你...(你会反问,这个互联网企业也会合作也会面临的啊?但是互联网企业的流程和张力是你驾驭不了的,而且你的工作仅仅是一个点而已,而传统的银行业是锻炼你这方面最好的平台...)

你认真思考过么?



互联网企业也在改变,原来通过不断完善的所谓的人性管理来榨干你的创新思维和高效协同能力,现在改变成用高薪和大平台整合来榨干你的人脉和视野。

传统银行还是具有谈判筹码的,不管怎么调整,政策还是倾斜“大奶”,未来“二奶”发展还是心惊胆战,吃碗边饭永远无法高速成长;套用冯仑的一句话:夜总会里的处女,平时不把人家当好人看,关键时刻还是能辨别是不是好人;我认为传统银行也在蝶变,大象翻身碾压蚂蚁,我们期待大象尽快翻身,这才是纠结的地方,期待尽快觉醒,尽快翻身。

想的太多容易一个人,一个人容易想太多。

综上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我说的不能跳槽的,指的是不被限制薪水的那些人,可能咱们还没资格达到被人家限薪,被限制薪水的那些人根本不计较薪水;反而担心薪水的人是我们,期望提升薪水更不能频繁跳槽,我们不要做替别人初始化的那个人。





不要给别人做嫁衣,不要给别人拨灯芯,那体现不出来我们的价值。




    关注 金融人士备忘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