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清照遇上徐志摩

 

恐怕那个人会笑我“没有春花长得好看”。我要戴起来,定要他说出我好看还是花好看。...

1985年,在徐志摩死后半个世纪,
《徐志摩白话词手稿》发布,
我们才发现他对古典词也有一番研究。


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18岁时嫁给了丈夫赵明诚,两人情意相投,羡煞旁人。新婚不久,有一天李清照上街,遇到卖花担子挑着一肩春色,便买下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枝。正在她细细欣赏手中还带着晨露的花时,转念想到自己的丈夫:他会不会笑我不如花娇美呢?可是一想又不对。哼,我要戴上这朵花,让他看看什么是人比花娇!
自诩貌美与才高的李清照才不是真的疑心丈夫认为自己不美呢,所以她才会跟花比美,在这里她的小女儿情态展露无遗。此时,李格非(李清照父)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赵明诚父)为吏部侍郎。夫妻俩在生活上无忧无虑,打情骂俏更见其恩爱。来看看她原话是怎么说的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她没有想到的是,800年后居然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将她的词作译成了诗。这位诗人不是别人,正是多情才子徐志摩。这些译诗在徐生前并不为人所知,直到他死后半个世纪,儿子回国扫墓将这些手稿复印本带回来,我们才得以品读。他将上面这首词翻译为:

刚才向花担卖(买)得一枝春花,新鲜得很。泪珠般的朝露,还未干呢!

恐怕那个人会笑我“没有春花长得好看”。我要戴起来,定要他说出我好看还是花好看。

是不是妙趣横生呢?同样的娇俏,原词的韵味也丝毫不减。从古至今,恋爱中的女子对于甜蜜爱情的体验都是一样的,我相信在800年后的民国时期,也定有一位这样的娇小姐,对着心上人撒娇。李清照的词与徐志摩的诗,都将这些美好描绘了出来。
当时的李清照,时常外出游玩,因此少不了吟咏美景之作,《庆清朝慢·禁幄低张》便是其中一首。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词中将经过雨露浇洒的花儿比喻为美人新妆,令人耳目一新。这娇媚的花儿竟能惹得春风嫉妒,明月为之绽开笑脸,还能把春天久久留住。词人沉醉于这样的美色中,忽又感伤起花落之后再无花可赏,但其情感不算悲观,大约与她新婚不久、对生活充满期盼有关。而徐志摩是这样翻译的:

这一盘花长得象美人一般 , 天真可爱 , 教人怎不爱惜她 , 何况春花都已开过 , 越发觉得她的时妆一新 , 不单风啊月啊有些不自在 ,春皇为了她也不愿走呢 。所以东城的哥儿南乡的妞儿 , 都争着赏花去 , 不过赏花的酒吃过了。 还有什么花要赏呢 ? 假使能够挽留的话 , 一天早赏到晚 , 晚赏到早 , 我都愿意的 。

这样浑然天成,倒像是自己的创作,一点儿都不像翻译之作。不独将清照原词的意味说了出来,还添了许多自己的味道,十分难得。
李清照的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而在金兵南下之后,她与丈夫流寓南方,中间丈夫又病逝,家庭的变故使得她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哀伤的情调。这首《满庭芳·残梅》,便是在南渡前后所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词中说世人只知梅花“韵胜”,却不知道梅花“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表现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后“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宕开一笔,写出梅花的风流韵致,赏梅亦自赏,咏梅亦自咏。徐志摩对这种情感的把握也十分到位:

躲起小阁来,日子虽然显长,也觉得深幽有趣。炉香已过,天也晚了,种的梅花很不错呀,何必要到外面看去?寂寞是寂寞一点,从前何先生在扬州时不是这样吗?

要晓得梅花不是讲热闹的,也经不起风雨,现在这样零落,我太难过了。由他去吧,感情是永远不能磨灭的,再到了有月亮的时候,对他的零落影子也一样可爱。





李清照很喜欢写花,梅花、桂花都在她笔下沁出芬芳,菊花更是她词作中不可或缺的意象。除了“人比黄花瘦”这一首,还有其他许多,譬如《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词中描写白菊与屈原、陶渊明风韵相宜,气质高洁,却遭受风雨摧残。世人不知爱惜白菊,只会在吟诗作对的时候赞颂她,这是李清照所不能理解的。而徐志摩将之译为:

一个人独住小楼 , 又为秋天更觉寂寞 , 夜也特别长 , 管他呢 , 早睡罢 , 怎晓夜来风雨无情地 , 打得花枝尽落 , 愁眉丧脸。只有菊花 , 越有风雨越发起劲 , 你看啊 , 一股清香。酴醾不如呢?不过秋也快还 ( 完 ) 了 , 花也觉得渐渐憔悴 , 怪可怜的 , 我倒有点依依不舍的样 子 , 有什么办法呢 , 纵然是十分爱惜也爱惜不来啊 , 各处的菊花都不过如此 ,东篱不是一样吗 ?

比之清照词的通篇用典,徐志摩的版本更为通俗,却又能将那种寂静孤独、良辰难再的凄凉再现,不能不说是佳作。不过这种简单化的处理,也损失了不少细节。
我们再来看她的《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这首诗作于1138年,当时李清照已经是54岁。经历了宋庭南渡、亡夫之痛后,她辗转由金华到杭州定居。她晚年的生活是孤独凄凉的, 这首词回忆当年的“胜赏”,以昔年之乐更衬今日之哀,寄故国之思,叹身世浮沉,读来令人唏嘘。

而我们徐大才子的译作也是十分哀婉:

池边青草,院里绿阴,向窗外一望,晚晴真好啊!帘也打起来,门也打开来,有客来么,正好。我一个人吃酒正觉得寂寞,又想起行人未归,好不难过。坐下吃一杯酒吧,荼蘼是开过了,还有梨花可赏呢。

不要谈到从前赏花的胜会,打扮起来,高朋满座,看著外面的王孙公子,车水马龙。虽然遇到风雨,依然觉得痛快。如今没有这种兴会了,这样的好时节也是空的。

一句“这样的好时节也是空的”就将词人怅然若失的情态表露出来,可见徐功力之深。翻译界向来推崇信达雅,徐志摩以诗翻译清照词,不但令人耳目一新,也赋予了古词新的意味,可谓“雅”;其情致是不变的,可谓“信”。如此佳作,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关注 爱花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