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妮塔之子拉斐尔·沃尔费什

 

劫后余生成世家 (二)——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女大提琴家阿妮塔的一家...

「点击上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免费订阅 」
图书广告|新书广告|上音考级|音史钩沉|书评书话
经典重温|微课堂|活动预告|活动回顾|节日特辑


(续)
拉斐尔与伊丽莎白
(Raphael Wallfisch and Elizabeth Wallfisch)


音乐圈内常把那些精力过人、常年忙碌奔走于世界各地、每年要开一二百场音乐会,又同时在录音棚内屡创高产的音乐家称为“全天候演奏家”或“全能演奏家”。在当今的大提琴领域,这种健将级的演奏家似乎非拉斐尔·沃尔费什莫属了。举凡他演奏的大提琴曲目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风格之杂,即便在比过往涌现出更多优异大提琴家的今天,他也堪称是一佼佼者。拉斐尔1953 年出生于伦敦,成长于音乐之家的他自小学过钢琴和小提琴,8 岁起由母亲开始教他学大提琴。起先拉斐尔由于兴趣过于广泛,对于学大提琴还显得有些心猿意马,但在他 14 岁那年欣赏了杰出的女大提琴家内尔索娃(Zara Nelsova,1919-2002)的演奏,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从此便心无旁骛,决心终身以演 奏大提琴为业。
拉斐尔·沃尔费什


拉斐尔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时的老师是他母亲的好友、著名女大提琴家弗莱明(Amaryllis Fleming,1925- ),她是提琴泰斗卡萨尔斯和福尼埃的学生,也是拉斐尔的父亲彼得在音乐会上的合作伙伴。对于一贯主张教、演并举的弗莱明来说,拉斐尔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除了严厉地授课外,她还经常地带他一起出席在伦敦举行的每一场大提琴演奏会,让他多方面地了解和鉴别不同的演奏风格。在弗莱明的悉心调教下,拉斐尔成长很快。从音乐学院毕业后拉斐尔又专程赴罗马,师从意大利的著名教授巴尔多维诺(Amadeo Baldovino,1916-    )。然而,在拉斐尔的求艺之路上使他获益最多的当数伟大的皮亚蒂戈尔斯基。20 世纪 60 年代,皮氏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举办的大师班闻名遐迩,令每一位学琴者神往。拉斐尔也不例外,他在欧洲学成之后来到美国,拜在皮氏门下继续深造,并成为其得意弟子。由于皮氏与当代小提琴名宿海菲茨不仅是音乐会上的黄金拍档,更是南加州大学的同事,故彼此常互相串门欢晤。某次,皮氏在自己家中举行派对,特意让拉斐尔与来府造访的海菲兹一起演奏室内乐重奏。其时拉斐尔不过 24 岁,尚是一籍籍无名的学琴后生;而海菲兹已 65 岁,却仍可谓是技艺登峰造极的暮年老骥。结果这一老一少合作得极为成功,惹得平素一贯冷若冰霜、从不轻易赞许人的海菲兹也笑逐颜开。消息传开后自然令拉斐尔的名声大振,而他也确实从皮雅蒂戈尔斯基那里学到了更多的艺术真谛。

名声在外、踌躇满志的拉斐尔自然急切地想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的实力。1977 年,他报名参加了两年一度的“第五届卡萨多国际大提琴比赛”,果然以其不凡的艺术功底和出色的临场发挥技压群雄,一举拔得头筹,成为这次重要的大提琴专项赛事的第四位冠军得主(因 1971 年的第二届比赛无第一名)。自那时起,拉斐尔便以一位令人生畏的新生代大提琴高手活跃于世界乐坛上。20 多年来拉斐尔一直是演奏舞台上的弄潮儿,与他合作过的交响乐团包括英国所有的一流交响乐团,此外还有莱比锡的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柏林交响乐团、美国的洛杉矶爱乐、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以及东欧的捷克爱乐和华沙爱乐等。他被定期邀请参加英国的逍遥音乐会、爱丁堡艺术节、普拉德音乐节以及奥斯陆现代音乐节等,所到之处皆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作为一位当代演奏艺术家赖以立足的两翼,除音乐会外,在唱片的录制方面,拉斐尔对此的热衷也可以说近乎于狂热。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人们总能从他的录音中去重新发现和认识那些长期遭冷落、鲜为人知的生僻曲目的价值。英国的《留声机》杂志就这样评价拉斐尔演奏的布利斯《大提琴协奏曲》:“听着拉斐尔·沃尔费什的演奏,我不禁在心理朝着自己喊,为什么我们以前一直不听听这样的作品呢?”

作为 Chandos 唱片公司旗下的首席干将,近年来,拉斐尔也先后将多少年来鲜有人问津的多南伊、雷斯皮基、亨德米特、马蒂努以及英国当代作曲家麦克米兰(James Macmillan)、芬齐(Gerald Finzi)、巴克斯、布利斯、莫伦(Ernest Moeran)、莱顿(Kenneth Leighton)和塔文纳(John Tavener)等人的大提琴作品一一从尘封已久的纸堆里搬了出来。当然,这其中的部分作品原本就是由作曲家为拉斐尔度身定制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他在今日乐坛的地位和影响所在。

对于传统、经典的曲目,拉斐尔的演释同样可圈可点。对于布里顿那首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提琴交响曲》,他是在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权威版出现后第一位敢于在唱片公司录音的大提琴家。《企鹅 CD 指南》曾评述:“这是令人惊诧的!沃尔费什多么准确地把握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又一个事实,那就是不少欣赏者更略为偏爱沃尔费什的诠释,这比直接逼近音调崎岖、片断性的第一乐章来得更……(原文如此。此处欲言又止,耐人寻味——笔者注)他与指挥家贝德福德为我们传递了一种更具前后统一的感觉。”同样是有罗氏珠玉在前的普罗科菲耶夫的《大提琴交响协奏曲》,《留声机》的评论家又写道:“这个辉煌的新版本是多少年来听到的第一个,它足以在唱片目录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这个杰出的录音中沃尔费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能被首肯的理由,而指挥家尼米·雅维则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给予他支持。”他与著名指挥家马克拉斯合作的德沃夏克《B 小调协奏曲》被誉为是“有别于其他当代版本的深刻而毫不夸张、极富表现力和给人带来愉悦的震颤的新经典”。而他为 Naxos 唱片公司录制的四张维瓦尔弟的《大提琴协奏曲全集》则是迄今为止收录最为齐备的该作品的演奏版本,被 BBC 称为是“10 年来 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项录音工程”。当然,在他庞大的唱片目录里,他与钢琴家父亲合作的勃拉姆斯、布里奇和戴留斯的《大提琴奏鸣曲》、舒曼的《五首基于民歌曲调的练习曲》等录音又是让世人探寻父子亲情、相向而歌的音乐妙品。

拉斐尔不仅是一位活跃于国际乐坛的杰出大提琴家,也是一位声誉卓著的提琴教育家。他如今是英国伦敦市政音乐戏剧学校,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在曼彻斯特)和瑞士苏黎世温特图尔音乐学院的大提琴教授。

伊丽莎白是拉斐尔的妻子,她 1954 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原籍捷克。她是一位小提琴家。
伊莉莎白·沃尔费什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一位钢琴家兼作曲家,而她的外祖父则更知名些,乃是英国指挥家阿 尔伯特·柯茨(Albert Coates,1882-1953)。伊丽莎白从小学习小提琴,12 岁时就能在公开 场合演奏协奏曲了。她曾在澳大利亚广播委员会(ABC)主办的“协奏曲比赛”中夺冠,16 岁考入英国皇家学院师从格林克(Frederick Grinke)教授。在学期间她一直名列前茅,获得过由学院颁发的“总统奖”以及其他奖项。学成后又赴意大利,在以教授弦乐艺术著称于世的锡耶纳契吉亚娜音乐学院进修,荣获了弗兰科·古利高级演奏奖。1974 年,刚满 20 岁 的伊丽莎白在英国参加了“卡尔·弗莱什国际 小提琴比赛”。由于极其出色地诠释了巴赫的 小提琴作品而获得了“巴赫作品最佳演奏奖”。 自此,她立足于对巴洛克时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与研究,历经 30 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成为这一演奏领域内的佼佼者。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伊丽莎白的演奏以室内乐作品为主,与此同时她也接受英国和澳大利亚各主要交响乐团的邀请与他们合作演奏协奏曲。论气质与个性,伊丽莎白倒与她那位终日忙碌的丈夫绝对般配,也是一位工作狂,她集独奏家、重奏家和乐队指挥于一身。1989 年,她与管风琴家保罗·尼科尔森(Paul Nicholson)、大提琴家理查德·图尼克利夫(Richard Tunnicliffe)成立了专事演奏巴洛克时期作品的“洛卡泰利三重奏组”。同时,她也是一个名为“启蒙时代管弦乐团”的领导者和指挥。事实上,伊丽莎白本人最值得关注的唱片录音都来自于她与这个乐团的合作。她与乐团已为专门出版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作品的英国 Hyperion 唱片公司完成了巴赫父子和海顿的小提琴协奏曲全集的录制工作。她的 演奏兼具艺术性和学术性,由于她对这一时期的乐器沿革和版本流变均具有人所不及的独特造诣,因而这些唱片同时又具备了相当的权威性。

此外,伊丽莎白与丈夫拉斐尔也时常是伉俪同台、琴瑟相和。目前她是澳洲墨尔本大学的“驻校艺术家”,还是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在近期伊丽莎白最令人关注的音乐会当数 2004 年 9 月,她与自己的胞姐,大提琴家塔妮 娅·普罗哈兹卡(Tayna Procházka,1952-    )在祖国联袂上演了勃拉姆斯的《A 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未完待续……


以上图文节选自

《国际乐坛上的名门望族》

夏宏 编著



购书方式:

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2、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微商城进入中国音乐学网书城购书

3、直接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部:021-64315769、021-64313256

4、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楼一楼 出版社小仓库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号:SHCM_press





扫码关注我社微信,获取更多音乐资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书


    关注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