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记——文化建设传递浓浓温情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毋永涛)4月21日,沐浴入殓中国第一人吴津娜在西安市殡仪馆现场演示“故人沐浴”。西安市殡...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本报通讯员  邢应波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在山东省莱芜市殡仪馆的一个文化栏里,张贴着顾城著名的诗歌——《墓床》。

为增添单位文化氛围,莱芜市殡仪馆先后在综合服务中心外墙和大门院墙外,使用亚克力材料设置了“善待逝者,慰藉亲人”和“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主题标语,将单位服务理念及人生悟语展示给来馆群众。同时,在院内主干道两侧和告别区设置了殡葬文化宣传栏,通过张贴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诗歌,向世人传达关于生命文化的真谛。在办公区域设置了儒家、道家精典语录、勤政廉政标语和殡葬服务标语。“为逝者送行,向生命致敬”等。每一段文化标语都传递着浓浓的温情,既提醒馆内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到“视逝者如亲人”,提高服务质量,改变冰冷的悼念环境,让来馆群众感受到大爱的温情。


“下一步我们将对告别大厅等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改造,进一步改善殡仪馆整体环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打造温情殡葬服务品牌,实现建设现代大爱民政的总目标”殡仪馆支部书记张欣说。

敬告各位同仁       由本报在2002年拍摄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发展中的中国殡葬业》(上、下篇两集),近日将在微信公众号里分两天推出,敬请大家关注与收看。影片上篇侧重记录了我国殡仪服务事业发展的历程;下篇侧重纪录了我国公墓事业发展的历程。用现在的角度看这部电视纪录片,一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为毕竟是2002年拍摄制作的。

本报计划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共和国不会忘记——中国殡葬事业发展历程》(初拟纪录片片名),记录2002年至今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展示中国殡葬人的良好形象,回顾中国殡葬改革的发展历史。


感谢秦皇岛海涛万福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报“绿色殡葬基层调研”工作的支持!该公司研制生产的绿色环保火化机、绿色环保遗物焚烧炉、十二生肖祭祀园、尾气后处理设备,科技领先,价格优惠,欢迎全国殡葬服务业的同仁莅临公司参观考察!


订阅本报指南

订阅2015年《公益时报·中国殡葬》新闻周刊合订本价:290元

订阅2016年《公益时报·中国殡葬》新闻周刊全年价:220元

订阅和付款方式如下:

①通过当地邮政局汇款至编辑部办理订阅手续。

收款单位是《中国殡葬》周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甲6号,邮编:100020

②通过当地银行电汇

收款单位是《公益时报》社,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朝阳支行营业部,账号:0200003409014433048,请在用途栏里注明“殡葬”字样

联系人:袁琳

手机:18610100284

QQ:7289910(袁琳)

             609573539(明明)


    关注 公益时报中国殡葬新闻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