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了我,请点开这一次:你不是“粉丝”,而是亲爱的读者

 

看看又写了什么新文章,又在聊什么天。...







“感觉新媒体好方便,打开微信就可欣赏鸿哥的美文。”

这是今天一大早,堂弟阿强给我的留言,很给力,很励志,很温暖。

阿强是“客家小镇”最早的、最忠实的读者,只要看到我的更新,第一是转发,第二还是转发,也时不时给鸿哥一笔赞赏(显然,阿强深知物质动力适用于码字为生的老哥)。

尽管如此,在保持观点的独立性方面,阿强是不含糊的,点赞的同时,对鸿哥的一些论调,旗帜鲜明不赞成,比如上次我连续发表禁摩限电的评论,他的意见恰恰跟我相反。

你是我的读者,在观点、立场上,你是独立的。我甚喜欢。

我习惯使用“读者”这个称谓。毋庸置疑,在新新媒体面前,老郭不折不扣是个老人了(昨天,我们还说,不服老可不行啊,我们必须拿出人生从来没有过的服老决心,迎接新的生活),过去,我们编杂志,做报纸,标准提法是“亲爱的读者朋友”,“读者就是‘上帝’”是业界的常识,我想,依然适用于今天。

大号们叫“粉丝”,我们这些小小号,就保持叫“读者”、“上帝”吧。

过去,我们努力写好稿子,得到的回报是读者抢着购买杂志,购买报纸。我所参与编辑打造的杂志,最高峰时期,在深圳东莞地区就热卖超10万份,因为有点小得意,所以时不时会回忆一下。

现在不同,做新媒体,写公众号,拼死老命紧跟潮流,目的就是求上帝“看一眼”。

据说微信公众号已经不下千万个,大家都说关注为王,只求一粉。可是,到底有多少“粉丝”打开过自己关注的号呢?

有朋友曾经百般不解,说,“客家小镇”有的文章很赞,超级有号召力,文章贴地气,又还有些幽默,至少得有100000+的阅读量才对呀。

问题是,要上帝们答应,要有给力的呼应才行。其实,我最期待的,就是文章推送后,阅读、反响,跟关注度接近就OK了。

昨天,我写到父亲们的退休金,话题有点沉重,我尽量写得轻松一些。

我的父辈们的“退休身份”,不是干部公务员,不是在编事业单位、国企职工,是属于较早参加“社保”,如今退休吃上社保的“其他类型的职工”代表。可以说,是一个群体,一类退休人员的样本。在真正的“并轨”制落实、对接之前,他们的待遇仍然属于有分别的。

换句话说,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我们一直在交社保,退休后的待遇将会是怎么样的,它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社保基金支付我们,还是“感谢国家,给我们退休金”?我们看不见的社保基金安全吗?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退休老人越来越多,给付能力有保障吗?

我们拿某些公务员、领导干部一万多的退休金比较这一类退休人员的1000多,不是表达不平衡,而是试图提出一个思考。

也许,1300块钱的退休金,对自身有些儿积蓄,尚有少许家庭副业收入,子女生活还算平稳的部分父亲而言,实际影响不大,但是,绝大多数的父亲每个月在等着这笔钱买米买面、抓药看病,每一次“调整”,对他们都特别重要。

因此,我昨天的文章,不是写给ZF的感谢信。是对父辈、对未来的我们自己的忧思。

就像这几天很热门的话题,我们居住的房屋产权到期了,怎么办?是继续交款,向国家“赎”自己的房子再住个些许年头呢?还是无奈地拱手不要了?很多人开始在思考:我们现在拼死老命去买房,到头来是在租房,根本不是业主,我们的业主、大房东原来是国家。

很多人说,管我么子事,天塌下来再说。

也有人说,这心操得太远了吧?70年的权限,还有50多年呢,到时俺们早就上天了,管它到期怎么办。

别忘了,或许会因为你的关心,因为多一个人谈论,事情会有一个不同的结果。

今天突然很有点小冲动,希望关注了“客家小镇”的朋友们,都点开一下,瞄上一眼。因为,你不点开,根本不知道我们又写了什么文,又在聊什么天。

     《银质青春》书影
继上周赠出5本作者签名《银质青春》(郭海鸿著,长篇小说)后,今天继续将少许存书赠出,有意的读者请发送后台消息,提供收货地址、姓名、电话,我将选取前五名寄送。
请关注[b]. 客家小镇


长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b]


    关注 客家小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