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牡丹”,洛阳也要卖得“甲天下”

 

《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3日24版)最近,洛阳花农毛治轩与北京作家李迪通过牡丹结缘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13日24版)







最近,洛阳花农毛治轩与北京作家李迪通过牡丹结缘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去年8月,李迪想从洛阳买8棵牡丹,“上网一搜,电话N多,打哪个?眼一闭,就他吧!”这“随机”之举,引出了后来他和小毛的故事。这个细节说明,洛阳有很多“小毛”利用网络把牡丹卖向全国各地。

然而,笔者在与小毛的沟通中了解到,作为种植牡丹的散户,他们的牡丹几乎都卖给了山东客商,其中不乏菏泽的客商,要知道,山东菏泽也是主打牡丹品牌的城市。当然,还有很多时候,他们的牡丹不大好卖出去,面临“无人接棒”的窘境。这,正暴露出洛阳牡丹产业的一些问题。

首先,与这些牡丹种植散户对接的企业不够强。

由于缺少大型牡丹龙头企业引领,致使种植户“小毛们”只能舍近求远,将种苗卖给山东的客商,然后人家要么在反季节以高价售出,要么进行深加工。这样一来,作为最初级的种植户,“小毛们”只能挣到牡丹产业链上的“低端价值”。

反观菏泽,该市有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牡丹深加工企业,相继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等系列产品100多个,仅仅一个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就已经很完整。该市还对全市的牡丹产业发展作了详细的规划,尤其注重抓好牡丹产品的精深加工,在原料供应上,他们不但收购本地种植的牡丹,还大量收购洛阳的牡丹。

其次,我们的产业链条结合不紧密,企业各自为战的多。

看看我们牡丹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虽然牡丹茶、牡丹食品、牡丹酒、牡丹化妆品、牡丹精油、牡丹食用油等产品有很多,但从种植牡丹到最终成为市场上的牡丹产品,大多企业是各自为战,自身的产品较为单一,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并不紧密。

近年,尽管我们也规划建设了牡丹产业集聚区,引导企业进行集群化发展,但现实的差距仍然不小,今后需要继续强化研发、种植、观赏、加工全产业链,推进牡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

“卖牡丹”对洛阳来说绝非小事,它关系到洛阳“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个特色产业,关系到“甲天下”的洛阳牡丹能否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值得细细思量。


    关注 洛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