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靠天吃饭”,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这里!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主要分为设施园艺、设施养殖。



关键技术是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夏季能够降温防苔。
我国农业发展始终受自然条件很多限制。而在发达国家,设施农业发展多年,究竟意味着什么?未来又存在哪些发展机遇?

一、对农业发展的避险功能
我国农业发展两大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组织化程度低
南方农业
举个例子:云南虽不是大宗农产品的主产区,但过去几年因国家收储政策,价格不错,产量不高但也算旱涝保收。国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云南种玉米的农民怎么办?



调整结构,比如今年改种蔬菜和烤烟。不曾想气象异常,往年应是旱季如今多雨水,导致菜农无法翻地移栽菜苗,蔬菜减产现象特别严重。
但由于第一年调整结构缺乏经验,加上组织化程度低,大家即便想采取些防护措施也来不及。
春夏两季,

南方农业生产要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避灾。浙江省是我国发展设施农业比较早的省份,他们是如何发挥大棚在避灾上的作用?
浙江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 赵建阳:现在我们这个大棚冬季叫做保温栽培,春秋季叫做避雨栽培,夏季叫做遮荫降温栽培,所以一年四季下来,大棚的作用都非常大。

北方农业举个例子:青海地区受海拔高、水资源不足、昼夜温差大的影响,过去露天栽培蔬菜瓜果只能集中在4月到9月间上市,冬季蔬菜、瓜果长期供应不足。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给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福音。设施农业大规模发展后,蔬菜种类已有辣椒、西兰花、豆角、豆苗菜、苦菊等20多个品种,水果则增加了草莓、葡萄、人参果、油桃、木瓜、

蓝莓等十几个品种,农民收益显著增加。
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天气候寒冷、水资源不足,就更要依靠设施农业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



二、延伸产业链 提升农业附加值

设施农业的收益之所以是露天栽培的几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延长了农民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升组织化程度。过去受制于环境因素,一年只能生产四五个月,但现在基本可以实现“全年无休”。

现代化、科技含量很高的新技术可以更好地使用,如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控技术,这样一来,就更容易提升农产品品质。
不少距离市区比较近的温室大棚,都在发展第三产业,如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教育农园、定制化生产等等。这就意味着,一座大棚搭建起来,农民就有机会连接起一二三产业,有利于提升农业附加值,同时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环节的增值收益。”

三、光伏+设施农业的发展机遇 

去年12月,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0%左右。这意味着,需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
而光伏与设施农业的结合有两种形式,在西部荒漠地区叫“沙光互补”,在东部地区叫“农光互补”。这样就能把太阳能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能源,同时还可以在棚顶发电。



一块土地,多重收入,为农民带来了增收的渠道。如何推进沙光互补和农光互补?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光伏电站现在已经做的很大了,而且探索了很多的模式。我们在西部做了沙光互补,现在想治沙,却很难在荒漠戈壁滩把草籽铺上去,阳光太烈。但是太阳能板一盖,下面就可以长草。另外我们在东部采取了农光互补,我们在浙江的江山在一个6300亩的荒山坡全都把它盖起来,搞太阳能。

上面太阳能发电,下面做中草药种植,我的这个项目很好,而且对于农村的集体经济积累特别有意义,而且农光互补不会占用任何的农田指标,也不会破坏生态。



无公害农业 小编总结无论是过去解决老百姓餐桌蔬果供应的“菜篮子”工程,还是今天发展现代农业要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自然风险,抑或在未来要进一步节约耕地、倡导节能低碳农业,设施农业都是一块商机无限的价值洼地,农民朋友值得长期关注。


    关注 无公害农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