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为什么容易令人浮躁 (王曙摄影杂文之551)

 

有人会说我是否偏激,我面对摄影现象是一些偏激,的我不矫情。偏激与矫情有质的区别,还是那就老话:“偏激,是梦里尿了;矫情,是醒着尿了炕”。...



王曙摄影杂文551

摄影为什么容易令人浮躁

 

 

玩了四十多年的摄影,经历了大起大落,无数纠结与失败,走过磨砺自我的历程,可谓喜怒悲欢以后,渐渐地读懂自己在摄影艺术的摇篮中的幼稚,在艺术大殿中的那种不可一世的傲慢是那么地可笑,可悲与可怜。

摄影的的确确在某种程度上会诱发无知,浮躁与狂妄的激素。那么为什么摄影会如此地对待酷爱他的人们?答案只有一个:摄影太容易了。

照相机对待浅薄没有任何选择,任何人只要经济上有一定的宽容度,买得起相对高档的相机,往脖子上一挂,项上的头脑就容易发胀。便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骄傲的“摄影家”了。在一个小地方,哪怕是一个小县城中有了一点小名气,别人叫几声“摄影家”,便头脑发热地找不到北。当别人羡慕地望着挂在身上的高档相机,长枪短炮时,说一声“哟,专业的”,虽然是在夸奖摄影器材,而飘飘然使人洋洋得意,这是摄影人和照相器材的共同悲哀。

全自动,程序化的先进器材,能够完全不需要刻苦努力便能在相机屏幕是看到色彩鲜艳和相对清晰的照片,促使自我感觉膨胀,忘记这完全是照相机的先进功能的结果。什么用光,构图,选择,全部不用考虑,保险起见将相机设置在连拍档上,打机关枪似地一阵“扫射”(不愁拍不出一张好照片),采取的是“宁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手段。特别愿意跟着别人去拍摄,别人怎样拍,就如法炮制。偶然得到一幅可以的照片,能将自己吹上天。如果没能拍摄到较好的照片,便会宣称自己只不过是玩玩而已,没有“奢望”,一进一退之中将一个神圣的艺术就这样被无知亵渎了,这是摄影艺术的悲哀之二。

任何艺术除了天赋和知识沉淀外,都需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书法艺术从描红和临帖开始一笔一划地苦练,积累着刻苦与悟感,王羲之洗砚将池水染黑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一例;美术绘画从素描入手一次次反复练习,苦熬春秋,许许多多的人到老还成不了“家”;音乐更是在天资的基础上,在七个音符的世界中永不停息地练习才成功;舞蹈艺术家将汗水浸透学习之路,那舞鞋里的斑斑血迹,彰显在舞者的艰辛历程;雕刻艺术家双手的老茧与伤口诉说着功底的重要性和艰难。唯独摄影只要拥有照相机顷刻间就变成“家”,似乎不需要什么基础,不需要练习基本功就能成为会拍“大片”的人,不断地称呼别人“大师”,目的是想别人呼他为“大师”,这种人永远没出息,这种虚伪是造成摄影人浮躁的另一个原因。

相当多的摄影人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只要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就可以了,不行就在电脑后期制作中改造与拼图,完全脱离了摄影的初衷和性质。一些人相当注重照相机和镜头的质量、选择大光圈的镜头,强调什么像素的多少、连拍每秒多少张、“高感”是多少用什么样的镜头才能拍摄什么样的照片等等,却忽视了照相机镜头后面的那个“头”,将一门需要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门类庸俗化,机械化,刻板化。不少摄影人抱着价格不菲的哈苏,莱卡高档相机,似乎有了专业的相机就拥有了摄影作品。结果往往是拿着最专业的器材,拍摄出最业余的照片。忘记了摄影艺术必须有强大的知识群作后盾,才能攀登金字塔的极巅。这也是让人浅薄与浮躁的原因之一。

数码摄影改变着摄影人的摄影态度,在胶卷年代摄影人为了不浪费昂贵的胶卷,往往是反复琢磨,细细推敲,每按下一次快门都是慎重又慎重。而手捧数码相机时,低成本的拍摄让使用者养成一种狂轰滥炸的不良习性,这样,相对思考与专研的功能就大大地被削弱,这也造成摄影的轻浮。

不重视文化修养的提高,观古抚今,哪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书法家,画家不是博览群书,知书达理,满腹经纶,才创作出不朽的传世巨作。而我们不学无术投机取巧梦想走捷径,没有底线地一味模仿,看到一幅较好的作品,首先打听的是“在那里拍摄的”,然后千方百计地找到这个拍摄点,模仿地拍一张便自得,这是“拍摄界”的另一个不幸。

现在有一个怪现象,以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为炫耀的资本。参加“国协”只能说明在摄影道路上有了一定的成绩被认可,仅仅是加入了一个摄影的极为庞大的群众组织而已。这并不能与摄影艺术的修养和创作能力相提并论,正如斯大林当年所说:“职位不代表智慧”一样。何况被吸收为国协的会员只能说明你拥有了缴纳会员费的权利与义务,到黄山等地能够免门票而已,不是职称,更不是身价的代名词。这就如有些人挖空心思地钻营,不择手段地获取一个地方摄影组织的主席当当的人一样,将一门严肃的高雅艺术,玩得如同政治舞台一样,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总让人感觉摄影协会和股票市场一样,在同样是一种“腐败”。

浅薄,是摄影的一个死穴。在先进的器材的使用下,拍摄几幅明信片似的照片,应该说并不是难事。经常见到有人将自己拍摄的作品放在平板电脑或手机中,逢人就炫耀一番:“这是我拍的,在XX比赛中获XX奖,得到XX奖金”。

无信,是摄影的又一个致命穴。为了让老百姓配合拍摄到一幅照片,左许愿右承诺,一定将照片邮寄给你,达到目的后,将承诺忘得一干二净,给摄影人抹黑。从开普勒讲的六声部的宇宙,到地上的一棵小草,一滴露珠,都是实实在在诚实地存在着,我们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做个诚实存在的人。永远永远记住孔子的孙子孔伋在千年前的教诲:“诚外无物”。

少德,是存在我们之间的病毒。为了得到自己所需,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一株十分漂亮的小树,在作为画面的前景陪衬上起到良好的作用。自己拍摄后,为了不让别人拍到同样的画面,硬是将其踹断。

一次摄影比赛,是一次阶段性的检验摄影水平的过程,评委是人不是神。参赛的作品多,毕竟获奖的作品只有寥寥无几。既然投稿参赛就应该有会“名落孙山”的思想准备,当年我们投稿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和落选中走过来。

既然是评委,必然肩负着重要责任,除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外,必须带着“君子坦荡荡”之心去进行评选。因为一次评选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如何发展摄影事业的大事,人们怀疑的不仅仅是评委是否公正,有否照顾亲朋好友的关系,而是怀疑摄影艺术的的品行。

摄影的理论和方向问题应该探讨,也必须不断地争鸣。但不能因为自己在一次展览比赛中没能入围而心怀不满,埋天怨地,抱“拉不出屎埋怨地球埋怨吸引力”的心态。总感觉“老子天下第一”,“作品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白”。一旦落选,便愤愤不平,疑虑重重,牢骚怪话满天,极尽讽刺挖苦之全力,挑拨其它人尽不满之事。我们且不说什么是艺德,连做人的底线也荡然无存。

摄影是一门优秀的,美好的,能为人类作贡献的,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热爱摄影就必须敬畏摄影,敬畏摄影就必须净身自我,皈依摄影艺术。学艺必须先学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拍了几张作品,或者是不错的作品,丝毫不值得骄傲,永远记住,辣椒还有辣椒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有人会说我是否偏激,我面对摄影现象是有一些偏激,但我不矫情。偏激与矫情有质的区别,还是那就老话:“偏激,是梦里尿了炕;矫情,是醒着尿了炕”。

面对大千世界戒骄戒躁,悠着点,慢着点,十分的聪明只能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2017、5、9夜阑与荣华楼



灿烂辉煌的时刻,千万不要忘记这是隆冬。



彩虹的绚丽,是短暂的,虚幻的。



不要以为这是山林的本色,等太阳下山,一切都是昏暗。



朝阳唤醒的不仅仅是沉睡的山村,也包括我的心。


    关注 王曙摄影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