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美术馆里的奥拉维尔 · 埃利亚松

 

“有时候,我依靠自然来感受自己的存在。很多这样的体验启发了我的创作。”...





‍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图片来自百度)

如今,人们的生活不断被各样大众媒所淹没。在波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理论当中,电子数字化的影像、符号或景观逐渐替代“真实生活”和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我们分不清是虚拟世界里的情节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还是生活规划着虚拟世界的情节。电脑、移动设备、VR技术等媒体的发展,构建的模拟现实的手段逐渐高端,我们称之为“超现实”,并为之自豪。但同时,使我们对世界的概念,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区分变得越发模糊不清。

按照波德里亚的观点,“超真实”是一种以“模型”取代真实的状态,这是人为生产出来的对“真实”的模拟,成了一种“幻境式”的存在。

在如今虚拟信息泛滥的当代社会,大众每天被来自各样媒体所传播的大量符号化意义的虚拟信息所覆盖,并且慢慢被支配,人们逐渐习惯性隐匿在自我所创造的“拟像”世界里,渐渐忘记了什么是“真实”,以及“真实”带来的能量。

事实上,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在对自己的“智慧”的认识越发自信且膨胀了。



幸福(Happiness)2011
幸福(Happiness)2011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是一位丹麦-冰岛的艺术家。他对自己曾生活过的那片人烟稀少,到处充盈着自然张力的土地有着根深蒂固的情感基础。如今,带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独有的视野与情怀,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世界真实且震撼的一面。

在大多数主流媒体宣传中,埃利亚松被贴上大师标签,他放置在龙美术馆的作品,与座当代气息及其强烈的建筑融为一体。人们着迷于他所创造的魔幻空间,并且都急于和这位神秘莫测的世界级“大师”近距离接触,仿佛可以沾沾“仙气”。权且先不看这位艺术家头顶上冠冕堂皇的桂冠,让我们回归作品本身,一起感受并尝试解读作者的艺术创作所带来的启示。

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镜头前的埃利亚松平静的回忆着儿时冰岛的印象。

在鲜有人类足迹的广袤天地之间,冰岛极昼的暮光长时间覆盖着这片土地。

“窗外的光线是很冷,或者说是蓝色的,

这种不可思议的蓝光,我记得非常清楚 ”



这样的经历,足以使一个人对光的认识和理解要远超过我们大多数长期只在房间里处于人造光源下的人对“光”的认识。



(图片来自百度)

“我一直喜欢去大自然中,感受自然景观,当你在野外的时候,会有非常丰富的感官接触,当你行走时,如果有一阵雨,一阵风,你的感官都会得到刺激”



这一席话让小编想起曾经在约旦月亮湾沙漠里仰望星空的那次经历。我们一行人在午夜时分,进入约旦境内的一片沙漠,这里没有任何人类生活的痕迹。四围空寂,唯有头顶浩瀚的星空铺天盖地。在这样一个以寻求速度、快感、视觉刺激的时代,可以如此纯粹的感受自然宇宙,观看她真实景象的机会真的少之又少。躺在沙漠中,地表肌肤的寒意渐渐渗透身体,满眼的星辰在似乎静止的时间中,斗转星移。彼时才体会到什么是生命的节奏与深邃,什么是世界背后的自然法则的权能。亚伯拉罕在这片土地上被呼召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

“有一种学问,让人心生敬畏”

或许在我们认识大自然的真相时,才会看见自己的存在与意义。

“有时候我依靠自然来感受自己的存在。

很多这样的体验启发了我的创作。”



埃利亚松,这位曾经在广阔冰川与荒原生活过的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定然也是广阔的。不然他不会将自己对天空中的日光有如此独到的理解。他和他工作室的伙伴们将变幻中的光线的色彩细致入微、小心翼翼、充满敬意、逐帧逐格的编入色环,放大、呈现在宽广空旷的墙面上。

色圈系列 2 , 3 (The colour circle series,part 2 & part 3) 2008

   在谈到他的创作观念时,“有时觉得周围世界是客观的,固定的 ”埃利亚松认为,“但是我们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世界,我们实际上是主动的。我们在体验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在创造它。”



作品所展现的场景并不是虚幻抽象的,而是有关光线本质。这些都是平日常见的景象,但是我们选择了忽略,因为我们的眼睛和心思被太多人工“拟像”与“虚拟”所缠累。

在“开放的金字塔”中,作者让镜子所造成的空间,彼此无限放大,置于人们的上空。聚焦的光源下,我们可以清晰地从高于我们的视野看到自己影像。这是个神奇的视野,似乎在启示人们要用高于自己的眼光观看自我和世界。当然这是小编自己的解读。但是有一点值得敬佩,镜子所造成的空间不是艺术家所发明,而是他借助镜子来展现,艺术家将真实世界映射、反像、自我等多样理念、感知放大,借助这一的开放式场景呈献给观者,等待观者自行介入,同时也化为他所营造的“作品”的一部分。

   埃利亚松在解释自己的这件的作品时说道,当你“看”这件巨大的容器里,自己或他人映像中的映像时“实际上是跟我一起创造这个展览”。



开放的金字塔 ( The open pyramid )2016
但如果我们没有对自然世界有同等的领悟,我们是很难与作者有共同的感受。只看表面光怪陆离的光影效果,不能被埃利亚松作品所传递的真实信息所震撼。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一样,没有去过冰岛,没有面对过极昼极夜。作者为了拉近观者与作品的距离,他使用了我们日常看得见的景象,大多数人经历过的体验,来表达他的世界观。光、影、水、实物镜子,所有一切都是我们所熟悉常见的事物,为了将他对“自我”与“世界”的认识,用可以沟通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一同思考,共同经历创作着这件开放式作品。这正是这位艺术家伟大而真诚的地方。





我们可以用如今美术史方法论来研究分析埃利亚松的作品,定然有多重解说。人们欣赏埃利亚松展现作品的方式,惊叹他使用的视觉方法。艺术家为实现艺术视觉效果,确实借用了光学器件、镜头、玻璃、镜子、光、水等多重手段,形式早已挣脱了传统意义上对装置、雕塑、绘画、影像的定义。但更重要的是,作品展现的目的,是作者对自然的感知和解读。有人试图将埃利亚松的作品分门别类,( 例如“大地艺术”等 ),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创作个体,他的作品意义远大于形式。他不属任何一个单一的分类,他对自然的观照和理解充满敬意,并且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他的生命透过自然本身充满创造力与能量。他的作品用跨媒介的的多重视听语言所带来的感受,让观者与他一同创造,如此强烈,以致震撼到底。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观看埃利亚松的“Beauty  ” 作品的过程中。

美(Beauty) 1993




这是一个人工彩虹

彩虹原本是雨过天晴时,大自然特定环境下显现出来的美妙景象。艺术家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法,将光和水置于特定时刻,用自然之力来模拟自然之力,放进美术馆。将自然所创造的“美”的感受清晰的、重复的、强烈的传达给观者。

作者这样阐述自己的作品。

   “一束聚光灯将光投射到水帘上,然后你会看见一道彩虹。但要实现这个效果,还需要第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那就是你的眼睛。你的视线与光,水滴形成的特定的角度,眼睛也在制造这道彩虹 ”



每一双眼睛的每一次观看,因为不同的视角、光线,可以看到光束照射在雨幕中所形成的彩虹的不同状态。这是个美妙的瞬间,意味着这件作品被观看的每一次,都是一对一与观者建立关系。这使得观者与作品有了独立的交流、感知的机会,从而可以让人们慢慢体会作品试图传达的终极精神——有关“beauty “ 的本质。当大家意识到,“我的眼睛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只是在使用“自然”来体验 “ 自然 ”,便不由得在 “ beauty “ 面前谦卑下来。

艺术家很真诚,没有夸张炫耀作品外在的视觉形式,而是在“观看“ 本身下足了功夫。很真诚的和人们探讨一件彼此都涉及其中的,有关“美”的真实的事情。

事实上,作品所营造的光影效果,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见过的,只不过我们在经历时,从未想过这其中自然之力的奥妙所在。而艺术家敏感的将自己对水、空气、光的感受又一次放大,使我们定睛其上,花些时间,对“自然”的美和自己对美的概念进行对比,来反省自我认知中对“美”的认识缺失。



移动的上海(Shanghai mobile)2016
环形彩虹(Round rainbow) 2005
环形彩虹(Round rainbow) 2005
暗箱(Camera obscura)1999
暗箱(Camera obscura)1999

你的全视界( All your views) 2015
天空凝视环(Sky gaze circle) 2016


你的多元视野 (your plural view) 2011
                        
你的多元视野 (your plural view) 2011

近乎完美的圆系列(Almost perfect circle)  2016

你的消失花园( Your disappearing garden ) 2011


冬庄日照图(Dong Zhuang sunpath)2012


来自未来的桥(Bridge from the future) 2014

来自未来的桥(Bridge from the future) 2014

颜色实验78号(Colour experiment No.78) 2015


有关艺术,贡布里希这样讲过

“这世界本身并没有艺术这件事物,有的只是艺术家而已。”

当这样一群人,将自我对世界的感知,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方式,再创造、展现出来。这就是有关艺术的一些事情了。如果碰巧可以使人们从中发现一些有关世界的真实的事情,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埃利亚松值得敬佩。因为他很诚恳的将自己对自然的敬意通过平易近人的方式传达给了更多的人。

我们的生活不是虚拟世界所能支配,也不仅仅在远方的山山水水的外在形式。

点滴生活中,留心观察,有关世界的真相,正是隐藏在每一件日常事物表象之下。

这背后的自然之力与法则正是推动这世界前行的真正力量。
没有表象,却蕴含万有
~无相万象~
          Nothingness is not nothing at all
            摄影:赵赵 &  C·Hannah
            欢迎关注 云谷Art


    关注 云谷Ar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