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青海门源回族宴席曲

 

回族宴席曲是回族人民喜庆宴席或者在人群欢聚的场所里演唱的一种家曲小调...







      回族宴席曲是回族人民喜庆宴席或者在人群欢聚的场所里演唱的一种家曲小调,因一般在客席饭菜后演唱,故又称“菜曲儿”。回族宴席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回族宴席曲基本上是回族群众口头传唱的,是劳动人民在如火如荼的生活中集体创作的结晶,一般分为表演唱和叙事唱。



    宴席曲是西北地区回族群众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族、撒拉族以及土族等兄弟民族专门在婚礼及其他喜庆集会上演唱的另一种民歌形式。2008年,门源宴席曲被文化部列为非物质保护名录。目前,门源县内已收集到流传在当地的宴席曲共200余种。


在歌舞艺术上我国回族民间广为流传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民间“花儿”,大都以歌颂爱情为主要内容。在自娱性不特定的场合中,一般由单人或男女合舞为表演形式,舞蹈较为欢快奔放;

  二是“宴席曲”,多是男子对舞,是一种边歌边舞的形式。它的特点是有较浓厚的武术风格,动作粗犷、剽悍,潇洒大方;

  三是“口弦舞”,也称“坐舞”,多为女性表演,也有男子表演的(宁夏),一女弹口弦,周围一圈静听。有时也有双双对弹或多人对弹的,如“三点水”、“凤凰令”、“盼哥安”等。音乐细腻多变,清脆悦耳,随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模拟性的舞蹈动作,上身随之缓缓摇摆,或轻轻踏步。站立时有时也做一些纤细的动作,主要表现妇女内心喜、怒、哀、乐之情。全国各地区回族妇女均会弹拨(多是老年妇女);

  四是《念舞》,也就是“拜舞”,一般以男性为多,也有女性舞的,一般表现在“主麻”日集体“圣纪”中,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在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中常可见到,有较为统一的队形;

  五是《八大棍》,是用一种花儿曲调伴舞的、棍术多变、腿下均为屈伸步的歌舞形式。宁夏银南地区称“铁环鞭”,多为男性表演。舞时手持短棍在左右肩、小臂、肘、腕及手中敲击,使其发出哗哗响声,节奏较为明快,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注 青海花儿MV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