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大家谈|今昔修长城的设备有什么不同?

 

修长城如何做好后勤保障?...



5、工程量巨大的长城修建中使用了哪些施工设备?现代重修长城时与前相同吗?

答:从历史文献和调查得知,中国古代长城修筑中也使用了一些施工的设备,但这些设备是十分原始简陋的。古代修筑长城中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一些运输方面的,比如用于运输砖石的手推车。古代的手推车是一种木制的独轮车。据说这种独轮车的发明者,是三国时期(220——265年)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及军事家诸葛亮。诸葛亮是个发明家,他为了在崎岖的“蜀道”上运输军粮,发明了一种所谓的“木牛流马”。学者考证,这种“木牛流马”就是有着一个轮子的小车。

明代修长城,手推车一般用于平缓山坡地带的材料运输。但在许多险峻无路地段的长城修筑中,车辆就不能胜任了。险峻地段长城修筑中材料的运输,使用了一种所谓的“飞筐走索”。“飞筐走索”是个什么东西呢?那就是在两山之间架设一条溜索,把一只大筐子挂在上面,大筐子上面的溜索上安装一个滑轮,最后把要运的建筑材料装在筐子里从空中溜过去。

在运输重量大的石块等材料上山时,采用的是滚木和撬棍。滚木是利用圆木滚动的原理,但滚木必须和撬棍配合使用。把过重的大石块一类东西运上陡峭的山坡时,还采取在山坡上方安置绞盘,用绞盘把重物绞上山去,这样既省力又安全,在当时的条件下,就算是比较科学的办法了。

其实修长城动用最多的设备是“生物设备”,那就是人了。古代长城施工主要靠人,砖石木灰大多是人抬肩扛。人累的吃不消了,就打开了动物的主意:传说在北京八达岭高山上修筑长城时,除了动用能负重的驴子往山上驮砖外,还在山羊的身上捆绑上城砖,成群的驱赶上山。河北抚宁县城子峪村长城修筑者的后裔张鹤珊撰写的《长城民间传说》中,用山羊运输建筑材料的传说占得篇幅就不小。

时代不同了,条件改善了。今天在修复长城时,当然不能与古代同日而语。运输建筑材料,通路的地方或使用汽车或使用拖拉机,搬运重物还使用了吊车等起重设备。但长城大多都建在山高坡陡无路可走的地方。因而,现代设备在修复长城的过程中也不是随心所欲,历史上的方式方法仍然在今天使用着。修居庸关长城时,久已退役的驴子又派上了用场,有的驮砖、有的拉车,山高坡陡,当时还摔死了几头驴子。一些更险要的地段,驴子上不去下不来的地段,仍然要人背肩挑。长城脚下的山民,在修长城过程中还挣了一笔辛苦钱。这时与古代不同、尤其是与秦始皇时期不同:秦始皇是不给修长城者付费的!



6、修长城的后勤保障当时是怎样做的?

答:古代修长城的后勤供应,多数时间是靠政府动用民间力量,也就是以无偿徭役的形式进行的。中国古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在讲国家经济情况的《史记·平准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汉朝刚建立的时候,接下了前面秦王朝这个烂摊子。当时青年男子都去当兵作战,而老年人和一些不强壮的人做运送军需给养的工作。这是说明了一个那种社会情况下的一个现实,即:前方军队的后勤供应是依靠民间服徭役的形式来完成的。同样为军事行为的修长城也不例外,也是实施的这种方式。正因为如此,过去的中国老百姓一提起修长城,就把它看成是一种灾难的事情,把这种构筑国防的好事不看成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但只有一个朝代例外,那就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明朝修长城的后勤供应,主要由一种叫“开中法”的办法来保障完成的。

明朝建立之初,从战乱阴云中还没有完全走出来的明王朝,时时面对着退居北方草原元朝残余势力的军事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明王朝大规模修筑了北方沿边的长城,同时在东西几千公里的长城线上,驻扎了数量惊人的大军,还成立了9个大的军区。据永乐皇帝执政时期的一个统计,当时长城线上驻扎有军队80多万人、战马30多万匹。这个惊人的消费群体对国家形成的负担可不是小问题。

一开始,明政府实行的是国家统一调运的办法。但实施未久,就觉得这是个开支浩大、效果不佳的“糟糕办法”。在当时,除过可用海船运输的蓟镇,其它绝大多数的边镇都存在着运输上的困难,特别是地处高原丘壑地带的晋陕四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问题最大。在当时,一个丁夫肩担车推一次只能运送100——150公斤军粮,但丁夫每人每天则要吃掉2——2.5公斤,如果按20天的路程计算,光路上就要有将近一半的军粮被吃掉,这里还没把付给丁夫的脚钱计算在内。贫民出身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这点上与过去的皇帝有区别,他对百姓是比较仁慈的,曾经饱受苦难的他痛恨欺压百姓的人,他甚至把盘剝百姓的官员“剝皮实草”,也就是剝下人皮,皮里面填充上草,做成标本树立在官署的门外。

为解决修筑长城和沿边驻军的物资供应问题,明朝的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实行一种叫“开中法”的军队后勤保障政策。这个政策规定:商人们可以把粮食按政府指令,运送到修长城和驻军的长城边镇。政府则开放历史上一直由国家垄断专卖的食盐买卖,颁发给商人一种叫“盐引”的食盐专卖许可证。商人们在转运粮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好处和利润。后来“开中法”适用的范围,还包括了粮食以外的生活物资。这个办法鼓励了民间特别是商人参与军队后勤保障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商人、特别是近边的山西商人从中获得的利益最大,以至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人集团——晋商。当初的军事用意,造就了一段明清时期商业上的辉煌。当然,当时国家还实行军人定点编户和军事屯垦的政策,这也在保障军队后勤供应的问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摘自王雪农老师的《万里长城百题问答》一书,欲购此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林赛一家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