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的“浑境山水”

 

此老风流世所知,诗中有画画中诗,晴窗笑看淋漓墨,赢得人呼作大痴...



此老风流世所知,诗中有画画中诗,

晴窗笑看淋漓墨,赢得人呼作大痴。

黄公望,字子久,入全真教,又号大痴。擅山水,画继两宋,开一家门径。黄公望是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高标。位列元四家之冠,有人将他比作书坛王羲之,他的《富春山居图》被视为画道《兰亭》。

子久的画“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前人评子久画,多用一个“浑“字。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如何理解子久的“浑”?浑,是文人画的理想境界。中国哲学长期以来保持着对视觉的警惕性,佛教传入中国后,其色空观念更加重了这样的哲学倾向。在文人画看来,停留于视觉的空间意识,是与真实世界的展现相背离的。“唯恐有画,是谓能画”。子久的山水不是具体的,不是画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由一个特别的角度所观察到的一个特别的世界,他所关心的重点不在透视,光影,焦点,色彩,体量等形式构成因素。他是一个“懵懂人”,用一双醉眼看世界,浑然忘物忘我。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轴   南京博物院藏

子久的画深受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影响,所谓全真教,就是“全其真”也。儒家重养性,禅宗强调明心见性,而道家强调彻悟自然之性。三家学说都落实于心性,此心性即是“真”。真乃性质本,需从全中得。子久之画,最重这“全然之悟”。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一名道教徒,子久作山水多画仙境。道教企望修炼成仙,长身不老,向往蓬莱三岛的仙灵世界。前人画”仙山“,烟霞飘渺,山在虚无缥缈间若隐若现,一如蓬莱若水。但子久却将”仙山”拉回人间。他深受禅宗影响,认为西方即在目前。“即心即佛,即尘世即蓬莱”。



黄公望   仙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子久的画,注释了中国思想智慧中的“无分别境界”,反映出文人画重视体验,反对技巧上的条分缕析的创作倾向。子久的浑境,就是无分别境。它是元代以来中国文人画的最高理想境界,深刻地影响着明清文人画的发展方向。


    关注 上节艺术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