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有座皇帝殿

 

在高高的皇帝殿我们逗留了个把时辰,既没看到皇帝的行宫,也没看到祭祀的庙宇,更没有看到皇帝殿的屋基。好在我们的心灵已穿越了时空,武夷山北麓几千年矿产开采文明史,就像那石塘官圳里的水一样,在我们的脑海里缓缓地流淌着……...







春来了,花开了,文友们的心也野了。这不,在石塘镇里洋村当地百姓的引导下,我们一行越小溪、穿竹海、钻树林、徒山坡,踩着春天的鼓点来到了皇帝殿。



这皇帝殿,是武夷山支脉的一座较高的山峰,其海拔高度达963.3米。老辈人都说“闽越国在这座山上建造过宫殿,闽越王在这里受朝理政,所以这座山峰称之为皇帝殿。”带着质疑的的心态,我翻阅了《新华字典》,其“殿”字指高大的房屋时有两种解释,一是特指封建帝王受朝听政的地方,二是供奉神佛的地方。我想在这么高的山上建造宫殿可能性要小一些,不要说在这里处理朝政,就是每次爬上顶峰也得两三个小时,何况上朝的官员有武官也得有文官,体力承受能力不一,况且时间上也难以应付。而在此建有庙宇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因为这方圆百里蕴藏着品位相当高的矿藏,由古到今在这里开采矿产从来就没间断过,先人们建造庙宇祭拜山神保佑矿工平安,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儿。但不知是猴年马月的皇上重视矿产开采,来到了矿山,走进了寺庙,为江山社稷祈福,为矿山祷告,时间长了,人们就把皇帝祭拜过的庙宇相传为皇帝殿了。



与皇帝殿并排的一座山峰叫龙头冈,海拔高度和皇帝殿差不多,山顶称之为雷打天子地,早在闽越国时期就有人在这里采矿冶炼,山上探矿洞穴随处可见,山下又名炀锡洞。这里的人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这块宝地,据说大跃进年代足有五万人在此大炼钢铁,如今却成了翔麟矿业的主体矿山,相传当年杨六郎镇守分水关、温岭关、里洋关,为的就是这儿的宝藏。 炀锡洞这地名比较好理解,从字面上看十有八九与冶铁炼铜有关,足以说明这里冶炼有一定的年份。而雷打天子地这名儿就不好说了,有人猜想闽越国的天子重视金属开采,在视察矿山时偶遭天雷劈打,顺理成章地名应用而生;也有人说这里是雷击区,上山采矿的矿工时有遭雷击危险,于是人们会埋怨天雷无眼,常常要诅咒让天雷劈打天子,久而久之地名也就自然形成了。当然,这些说法都是民间的传说,雷打天子地这个地名的说法,还得有待于地名学家或历史学家去考究罢了。



在离皇帝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铜铁杨家,相传往日采矿冶炼相当了得。相传当年这里为矿山运送物资的渡船就有九十九只,而为矿工们杀猪宰羊的屠砧也多达九十九张,还有那日夜燃烧的九十九乘冶炼炉……就不难想象当年冶铜炼铁的热闹场景了。这村子的名儿与冶炼金属有关,至于为什么叫杨家当地人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说是杨姓人居住的地方,因为在古村落张庄居住的人不一定都姓张,陈家寨人没有陈姓的事例也没少见。



站在皇帝殿向北眺望,整个鹅湖山却一览无遗。人们都知道山北的鹅湖寺、鹅湖书院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都为“鹅湖”高唱赞歌,也给人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人们在山南的北极殿祭祀神灵,为探矿、采矿、选矿祈祷跪拜却鲜为人知。更不会晓得“高将军骑着战马追逐白鹿数百里,追到鹅湖山南面的天排山才射中白鹿,将士们随着箭射方向寻找猎物时,怎么找也找不着那只白鹿,在箭中之处却发现了矿苗,从此高将军便带领将士们在这里开设铅场,炼铜冶铁,铸造兵器,一时间闽越国便成了的强国”这个传奇故事。如今,这里便是我国第二大露天铜矿——永平铜矿。



《山海经•南山一经》里有文字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这青丘山指的就是武夷山,而青雘却是青色的可做颜料的矿物,这种矿物就是铅,也就是说武夷山的北面蕴藏着大量的铅,上古人都知道我们铅山铅锌铜铁的储量。要知道,当年的鹅湖山就是闽越国北面的疆域,北极殿是相对于皇帝殿来说最北端的一座庙宇。这北极殿也好,皇帝殿也罢,都是人们祭祀神灵,祈祷探矿、采矿顺当的场所。县名铅山就因在山上开设铅场几千年,而山又在闽越国的边沿才形成了字典里特别注解的地名读音。



在高高的皇帝殿我们逗留了个把时辰,既没看到皇帝的行宫,也没看到祭祀的庙宇,更没有看到皇帝殿的屋基。好在我们的心灵已穿越了时空,武夷山北麓几千年矿产开采文明史,就像那石塘官圳里的水一样,在我们的脑海里缓缓地流淌着……(作者系江西省作协会员、铅山县作协主席、《散文选刊》签约作家)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关注 唐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