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逝世,一起回顾他的文学人生

 

陈忠实,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党组成员。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





陈忠实,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党组成员。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这部作品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秦人秦腔陈忠实



陕西人有一句话——陈谷、陈糠、陈忠实。


陕西人有两种骄傲——老腔和秦腔、秦人陈忠实。
主持人朱军和陈忠实


2006年陈忠实做客央视《艺术人生》栏目,讲述他的文学人生。以此缅怀这位将生命献给他深爱着的土地的著名作家。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一个小村子里,父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1955年,靠卖树为生的父亲实在无力承担两个儿子的学费,只得让当弟弟的陈忠实先休学一年,供大儿子考上师范学校后再做打算。可是大家都没想到,这一决定从此改变了陈忠实的命运。

1962年,陈忠实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成绩在班上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这次打击粉碎了陈忠实从大学中文系学生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并将他抛掷回出生和成长的黄土高原。然而,也正是这40年的农村生活,为《白鹿原》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真实素材,根植了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

初中毕业时(前排左一)

当个农民又如何?



高考结束后,陈忠实经历了青春岁月中最痛苦的两个月,少年陈忠实进入了六神无主的失重状态。沉默寡言的父亲的一句“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当个农民又如何,天底下多少农民不都活着嘛”惊醒梦中人,在无情的现实面前,20岁的陈忠实选择了到村小学当老师。

进不了大学,他就通过自学来完成当作家的理想,大量的阅读和造句练习为他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在老屋颜色晦暗的墙上,陈忠实写下了他的座右铭——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如今站在中国当前文学创作制高点上的陈忠实回眸过往岁月,他深切感受到,他在农村的岁月,其实对他以后的创作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对中国农民、对中国农村的理解和了解,正是那些年完成的。


后排右三为陈忠实

淡泊名利搬回乡下



早在《白鹿原》写成之前,陈忠实已经是陕西颇有名气的作家,1982年,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正式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当时,陈忠实又做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决定,他搬回了乡下的老家。“我想找一个能使人静下来的地方,跟文坛能够相对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要接受文坛的新的信息,而不要受到一些是是非非的影响。”身份的改变和渐渐崭露头角的声名,对陈忠实来说,只改变了一样东西———“就是捆桌子腿的绳子。我无非就是把它换成了一条更结实的绳。”陈忠实的“无非”里,有壮志满心的豪情,更有淡泊功利的平和。


右一为陈忠实
他曾脚步健朗地做火炬手。
陈忠实谈电影《白鹿原》

陈老,您一路走好。


    关注 央视综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