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首付贷的倒掉!

 




听说,两会发布会上首付贷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首付贷,光明正大的参与在房地产交易之间,银行中介开发商都参与着这个并非新生的事物,这就是“首付贷”,替买房的人筹钱收点利息而已,并不过分,我以为。
然而在一切复杂的P2P名目之中,我知道的最早的却是这“首付贷”。04年刚入行,当时变相的是通过提高评估值可以做到0首付,也有人可以在金融小贷机构做二按。归根结底,在房价上涨过程中,都是赚的盆满钵满的。所以“首付贷”如果倒掉了,很多人会替他喊冤,他的风险很小啊,为什么以前人可以用,现在人就不可以用啊。
那时我最大的懊悔,就是为什么这首付贷我没敢用。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下的人民,其懊悔为何如?当然,从总结同情首付贷的人的看法莫过于三点:
1:首付贷是替罪羊,实际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是货币超发、是土地出让制度。这质疑的非常有道理,目前看,首付贷不过是替大哥顶罪,房价爆发式上涨的根源并非首付贷。但不可否认的是,首付贷的确有能力和已经影响了部分市场。
2:首付贷规模非常小,根本不值得一提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这一点,伟哥写过很多篇找了很多数据,以北京为例,其实首付部分或短或长,事实上用于首付的长短期加杠杆已经可以说占了银行公布信贷额度的10%—15%;
另外事实上如果很多人再拿某些首付贷龙头企业仅3亿首付贷这些数字忽悠人,伟哥觉得这软文写的真好。
3:首付贷的负面影响。这其实非常简单,首付贷这玩意儿肯定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否则中国人就可以拿诺贝尔了。美国的次级贷其实就类似,非常简单的其实就是二次按揭。
在香港曾经是被允许的。这也是出现2003年前后,香港接近20万户负资产的一大重要原因:早在九十年代初楼市掀起第一轮炒风时,香港的金管局已规定各银行严格执行「七成住宅按揭上限」,并指引银行顶多把四成资金做住宅按揭生意。  这样预期可以避免重蹈九十年代日本不少银行出现大量呆坏帐的覆辙,因为本地银行最多只能借出楼价的七成,让余下的三成变作缓冲,倘若楼价真的下挫三成,物业还不致于沦为负资产,银行也不会有坏帐的风险。 
可是谁也料不到,楼市竟在金融风暴后崩溃。 泡沫爆破不到一年,楼价暴挫近半,跌穿「七成按揭上限」所设的三成缓冲。于是高峰期置业的业主,瞬间沦为首批负资产.银行把单位没收,然后在二手市场待价而沽,而这类单位便叫作「银主盘」。
但这部分的比例事实上并不多,反而是特区金管局于九八年的众多「托市」措施中,已借着准许地产商提供第二份按揭(俗称「二按」)等措施,变相放宽了七成按揭上限,缩减了昔日的三成缓冲额,让人们不用准备太多首期便有资格买楼,借此「托市」。最初金管局把银行借贷比率放宽至八成半,惟楼价仍不住下挫,只好继续放宽,最终让业主可以从容拿到高达九成半的贷款,弄得不少人因此而上了「贼船」。最高峰负资产物业高达20万宗。 4:首付贷到底是什么?什么算首付贷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法海是会躲的,比如有企业可以在需要首付贷的时候叫他首付贷,不需要首付贷的时候叫他过桥或者什么。
如果连税费或者说中介费都不够的情况下,都需要贷款的话,这种客户遇到房产价格下调会做什么?那么到底他是什么?
 5:谁说过首付贷合法?很多人说首付贷不违法,但事实上,在银行按揭过程中是必须要提供按揭客户所有资质的,其中包括了欠债等影响征信的内容。如果首付部分并非自有,反而需要每月偿还,那么客户的收入证明必然是不够偿还的。用过首付贷的人,当然必然在银行按揭过程中提供了虚假资料,当然,虽然谁都知道收入证明现在的确已经只是用来对于月供了。
6:中介自办金融违法的话,还有没有上市的可能性?以行业龙头的说法,金融收入已经占1成多,而且都知道估值大部分靠金融提供想象力。这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关注 大伟看楼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