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财心法》是啥,我终于悟透了

 

风起时,这一切都是对的。可是,风停了,这一切都显得可笑。...





来源 | 思维补丁(ID:LostAndLoser)

作者 | 慧超

1
没有人愿意活的像个Loser,因此,我常常审视那些针对“平庸者”的指责和奚落,并问出这样的问题:

这些奚落与嘲讽,到底是出于一种好心而逆向的鼓励,还是以俯视的姿态啐出的一口高傲的优越感?
2
大概6年前,我在一个NGO里工作,接触全中国最有钱的一群人。这里面有红二代,有知名投资人、有500强的高管、有明星、更多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家,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如今依然闪耀在财经头条上。

无论他们是否是真的出于回馈社会的初衷,还是仅仅想利用公益活动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亦或者只是想单纯地融入到这个“不差钱”的高尚圈子中,我得承认,至少这群人比大家想象的更热衷于参与公益。我们的很多项目资金,都是来源于这群人的慷慨捐赠。

后来,我们组织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针对大学生的公益讲堂项目,其实说白了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成功学讲堂”,就是找那些世人眼中的“成功者”,站在大学的讲堂上,讲述自己的成功故事。

不同的是,江湖上那些“成功学讲堂”,目的是为了骗你掏钱,你相信了他,那么,他就拿着你的钱成功了。而当时我们做的这个项目,是免费的。坦白说,我们不仅不收费,还自掏腰包,自己负责机票差旅和活动的全部费用,校方只要无偿地提供一处场地即可。

时隔多年,虽然现在这个项目想起来,有些令人感到可笑和略显浮躁,但在当年,我们的确是被自己的初衷感动哭了,我们几个策划者兴奋地搓手:啊!我们为中国的年轻人做了多么好的一件事儿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这些成功者将自己的拼搏经验和人生箴言传递给迷惘的年轻人,是多么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儿呀!

可以说,那时候的慧超是really幼稚了。

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还不到两年,沉浸在参悟“如何快速走向成功”的梦魇中不能自拔。

这个项目正式运作之后,每一位登台演讲的企业家,都令我心潮澎湃。我和台下坐着的那些大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期待着台上站着的这位,活着的“人生指南”能够一张嘴就给我们大家指出一条明路来,我们期待着他们亲身还原自己曾经历的“成功阶梯”。毕竟,这些故事对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儿而言,实在太有吸引力了。

然而在更多的讲述中,我却没有听到这些令人心动的故事。绝大多数的讲述者,对自身过往的奋斗历程,保持了一致的缄默。

这让我很不解,那时候我总觉得,一定有一本《发大财心法》,只是这帮有钱人不愿意拿出来分享罢了。
3
后来有一次去厦门大学,当地一位很有实力的企业家接待了我们。

我将自己的迷惑讲了出来,我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将自己过往的“传奇经历”讲出来呢?

当时,我们正徜徉在台湾海峡上,脚底下踩着他那艘价值1500万的私人游艇,不远处是金门岛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标语。

当时,这位企业家反问我:你们的秘书长也曾邀请我登台演讲,你知道我为什么没有同意吗?

可能是你做人比较低调吧。

其实,我拒绝的原因,只是因为我的过往讲述起来,实在过于平淡。有时,真实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神奇,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传奇。我觉得,这样的故事讲出来实在太枯燥了,恐怕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听吧?

但是,我听说过你的故事,从体制内跳出来,没有积蓄、没有背景,几乎以白手起家的姿态打拼出自己的商业帝国……

你说的那些不过都是一些标签,不过是讲故事的人为了让故事更引人入胜,而刻意强化的标签而已。我当年丢掉了公办教师的工作,老婆也因为生活没有保障而跟我离婚,全部身家只有300块钱,这些都是真的,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这些都是标签罢了,这些和我后来的成就没什么必然关系。向年轻人讲奋斗、讲绝地反击、讲废寝忘食、讲商海血战、讲狼性作风,这些听起来当然更引人入胜,不过有的时候,当你回过头去看一看,世人眼里所谓的成功,有时,是很偶然的事情。

当年我最惨的时候,放眼一望,周围有的是比我更惨的人;我拼的时候,有的人比我更拼;我入这行当的时候,有的人比我懂的更多;很多创业者比我更聪明,比我更勤奋,比我更能坚持,比我更懂市场,比我更有洞察力……但并不是每一个都可以开着私人游艇吹海风,你可知这是为什么?

这正是我们希望你和那些登台演讲的企业家,所讲述的部分呀!

如果我告诉你,“真实的故事”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有多么努力,多么聪明,多么勤奋。充其量,只是你的运气来了,而你没有辜负这一份运气罢了。如果我告诉你,我所谓的成功,仅仅是因为运气好,站对了风口,站在了浪尖上呢?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如何的幸运。
4
这样的答案,至今令我沮丧。

但是,我却越来越开始接受这样的解释和设定。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总结经验,人们习惯于在各种各样的“经验帖”中寻找捷径和功成的法门。

然后对照这些成功的脚印,一步一步地画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图。可是你冷静冷静,去问问,他们当中有几个人,曾经在一无所有的时候,给自己画过一张牛逼闪闪的“人生规划图”?

所以,我不是针对谁,我只是想说,所有画“人生规划图”的都是辣鸡!

当然,所有成功者的漫无目的,都被后来人解读成勾践式的卧薪尝胆。

然后,在传唱的故事中,不断贴上苦难、勤奋、自律、诚信、远见、坚持等一个又一个的标签。他们的经历当然有价值,当然有可供借鉴的闪光点,但是流传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标签化的解读却很糟糕,它会让人们误会,误以为只要自己也贴上了同样的标签,就也能取得那样的成功。

不管有意无意,人们刻意忽视了趋势的力量,刻意隐瞒了时代的风向和潮水的力量。

这力量裹挟一切,但是退潮时,却也带走一切。人总是习惯于奚落那些处境比自己更惨的群体。所以,看到那些在退潮时狼狈挣扎的人,总是斥之以不屑,人们讽刺这些人安于安逸,不求变,不创新,对潮水的消散毫无察觉,进而一步步丧失掉曾经优渥的所有。

就像今天供职于优秀民企里的中产阶级,无情地嘲讽东三省破败却曾无比辉煌的老工业基地一样。人总是容易忘乎所以,在得意时忘却自己所拥有的“势能”,误以为自己所拥有的美好,都来自于自己的勤奋和聪颖。

坦白说,胶卷时代,柯达的每一位员工也曾坚信,自己可以在这样一间优异的公司里工作到退休;BP机时代,摩托罗拉也曾经以为,自己将永远是通讯时代永远的硬件霸主。

所有人都可能一夜之间丢掉饭碗。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拥有这一切,不在于你是否勤奋、是否足够坚持、是否流血流汗,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你站对了队伍,选对了风口,躺在了浪尖上。

你看,那些年,卖盗版光盘也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后来,买几台二手电脑开个网吧,2年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再后来,中关村租个小格子间,倒腾电脑硬件,半年就可以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再后来呢,修手机成为全中国所有职业技校中最热门的课程,往往是学员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高薪签走。

可是才几年过去,还有人用光盘吗?中关村还有几个人在倒腾硬件?而曾经满大街修手机的小店面,早已经消散在风里。
5
人生的很多错觉都在于此:一些人们感觉热的烫手的饭碗,等你真正端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才能明白什么叫冰冷刺骨;一些人们感觉永远都不会消亡的行业,如今全世界竟然都找不到它曾经存在的痕迹;一些人们认为可以蓬勃发展一万年的公司,如今人们提及它的名字,只剩下嘲笑和奚落的贬损。

你又有什么底气和未来确认:你就不是当初那个卖光盘的?你为之拼搏,为之骄傲的事业,就不是曾经那卷脆弱的胶卷?你如今夙夜苦练日日精进的技艺,就不会重蹈当年修手机的覆辙呢?

毕竟,很多时候,往往是当风暴过去许久之后,人们才意识到风早已经停了。

故事的悲惨就在于此:风早已经停了,可是这时,有人刚刚准备好翱翔,有人刚刚扎好风筝,有人满身泥泞地建好了防风的围挡,有人花费十年光阴挖好了避风的地窖,有人花光了全部积蓄建起了一架巨大的风车……

风起时,这一切都是对的。可是,风停了,这一切都显得可笑。





喜欢此文,欢迎留言、点赞支持钱哥!


    关注 说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