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破书换一大把新鲜蔬菜,只有笨蛋才会开这样的书菜店!

 

那是平凡的一蔬一饭里,他们滚烫的英雄梦想。...



在这个书店与书出现频率越来越少的年代,
传统书店沦为了“网络书店样品店”,
“伪文青的摄影棚”,
很多人都说...
“现 在 只 有 笨 蛋 才 开 书 店! ”
可是,有一对“笨蛋”还真的这么做了,
而且,他们放弃自己在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还跑到乡野山间去开一间“书菜”店。
既卖好书,又卖新鲜的蔬菜,
并且,他们还说,希望乡亲们
以书换菜,一本二手书,换一把新鲜蔬菜。
你们究竟这要不要认真做生意了?
书店,菜店,杂货店?
这一间特别的书店就在台湾宜兰的乡间,
乘车到达员山村深沟这个小地方。
只要拉个当地的村民问路,全都知道
“小间书菜啊,那件灰黑色的老平房就是。”
相当不起眼的 "店面",
但小地方仍可看出是有花心思的。
桌椅与家具都是从谷仓中翻出来整理而成。
店内交织着书籍、农产品,
很难想象一家店里有客人盘腿坐着看书,
前面却还卖着小农蔬果,
很突兀却很有趣。
书菜店的白色墙边靠着六七排书架,
这些书,大多都是主人用米、菜交换来的,
可以直接售卖。
二张大桌子几乎就是全部商品的陈列架。
朋友手工制作的纯砂糖腌渍金枣,
一针一线缝起的米袋。
印章,丝巾,明信片,手工酱油......
应有尽有,就象是一处农青行动杂货店。
这是主人自产的小间米。
不是很大包,但拿来送人很精致。
没有打农药,保质期会比较短,但是吃着放心。
在旧抽屉化身的菜架和竹篮中,
铺满24小时内现摘的新鲜蔬果:
白萝卜、地瓜、青葱、芹菜、莴苣⋯⋯
每周一三五,他们会向附近小农收菜。
刚好有另一名年轻的农夫过来聊天,
谈论的不是股票,
而是要怎样抓完田里的福寿螺.....
因为福寿螺是秧苗田的大杀手


主人江映德说:
“我们不会用农药,因为我们是友善的小农。“
你可以拿书换我们的菜吃吃看,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
下次就来支持我们的店。支持友善小农。”
农村种田,最难找的是书店
小间书菜店的主人江映德、彭显惠两人,
原本是工程师和设计师,在都市生活了几十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们参与了“俩佰甲”小农耕种计划。
来到宜兰乡下,
种植蔬菜,关心粮食,闲时读书。
做起了靠天吃饭的农人, 晴耕雨读。
可是,他们发现,在乡野里,最难找到的是书!
“农村也可以有文学啊!”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
就算不上个地方了。”
就这么简单
他们放弃都市的高薪工作,卖掉房子,
把宜兰乡下的一个碾米厂,进行了改造,
成为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间书菜店。
还保留了60年前的木造老米斗,古早味的房梁。
书菜店旁边是亲子图书馆和活动空间,
大人下田,小孩就在这里读书玩耍。
隔壁是农民食堂,大家经常聚在这里吃饭聊天。
以前的热闹劲儿又回来了。
在这个有温度的小间书菜店里,
我很喜欢农夫称自己为“友善的小农“,
也喜欢胖乎乎的老板娘,
她会亲切地和客人聊天,贩卖书与菜。
那是平凡的一蔬一饭里,他们滚烫的英雄梦想。
[b]从前的农村本来就以物易物,
我们只是想找回那种人情味。
[/b]
女主人说,小间书菜店“以书换菜“的原则是,
万一哪天书店关门,仍然愿意带着这本书回家。
所以,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
文学、诗集、旅行、童话的书,
而那些理财金融这一类书往往会被委婉谢绝。
那一本旧书究竟可以换多少蔬果呢,
主人是这样回答的:
“随心吧,看书的质量,
也要看对方带着什么心意来。”
有时客人拿了一本旧书来,只换了一把青菜。
他们常常会觉得不够,随手又再多塞一些。
在农村,以物易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你家的米换我家的菜,
我家的鸡蛋换你家的猪肉。
以物换物有一种不苛刻、很本真的人情味。
而一本旧书与一把蔬菜的交换,
没有明码标价的金钱,全凭喜好又全凭。
这种交换本身,就是个很美好的寓意啊,
精神食粮与物质劳动,友善而又平等的交谈。
如下面视频中所说,
小小一间便足够,“物欲的最小量化”,
才可遇见“心里层面空间的最大量化”。
还没说,小间书菜开业到现在快2年了,
很多媒体来报道,也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来,
许多人通过它发起的众筹,
成为了小间书菜的股东。
所以,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呢?不知道,
但它一定是很多人心里所向往的好生活。
也许,
真的只有“笨蛋”才会开这样的书菜店吧!
你觉得呢?
分享一个我很喜欢的短片集:
侯季然导演的《书店里的影像诗之小间书菜店》
▼▼▼

文字为「宛若故里」原创,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还看不够,可以戳下面的文章
 ▼ 
 一个老人,两帘索面,千条银丝
一个人如果想自杀,那就带他来广州...
给一百亿都不卖,他可能是中国最有情怀的钉子户
夫妇俩爆改猪栏成酒吧,只为给生活加点盐,却吸引了久石让


    关注 故里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