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哪有发型师,只靠剃头匠,简简单单就保持了所有人的体面

 

虽然时间可能会过去,人和事也都会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巷子里面温暖的客家情谊。...

过去不说发型师,只有剃头匠
他们走街串巷,从老人到小孩
都经由他的手,变帅,变整洁,变好看
他们传承了一座小镇的味道
也保留着老底子客家人之间的温暖人情。
未深入走过最庸常最现实的小镇,
没有踏入看似寻常的剃头匠店铺,
就仿佛是从未与它真心相对诚意相处一样。
温伯今年80岁,家住广东河源紫金,地道客家人,帮人剃头已有50年。

从我有记忆起,每半个月温伯都会骑着单车背着木箱走街串巷帮人剃头,那个时候是乡间邻里最热闹的时候。老远看到温伯,我就会跑到屋里大喊“温伯来了”,接着就搬起板凳跑到门前的大树下坐着,大家都会一窝蜂地涌上来。

温伯剃头,总是从小孩先开始的。



温伯在门前放好单车,拿起车篮里装满剃头工具的木箱,脚步轻快,声音洪亮,以拍拍小孩的头,作为挨个儿和我们打招呼的方式。

放下木箱,在大树上挂好镜子,随手拿起一张板凳,吆喝着小孩儿坐好,从盒子里甩出一张围帕铺好在小孩儿身上,便要开始剃头了。



剃头之为匠,自然有其独到功夫。手起刀落,干干净净。

温伯每次剃头前都会拿着剪子咔咔响两声,不知道是跟工具打声招呼还是先跟我们打声招呼,让人先有心理准备。

小孩儿的头剃得都快,才刚把温伯木箱里的工具一样一样看清楚,就好了。温伯拿着刷子在我脖子上、脸上刷刷两下,解开系在脖子上的围帕,一抖,“啪”地一声,我就跑开了。



爷爷每次都是排到最后一个,剃头前就爱拉着温伯唠嗑几句说上十几分钟,讲着老革命的生活,然后再开始刮脸,剃头,掏耳朵。其中刮脸,怕是让爷爷最快活的。

温伯拿出一块热毛巾捂在爷爷脸上,几分钟后,手在脸上抚过,薄薄的一层泡沫。温伯告诉我那是洋碱。



而后温伯右手悬腕执刀,拇指按住刀面,食指中指勾住刀柄,无名指小指顶住刀把,在刷刀布上顺逆两下,左手抚脸撑拨皮肤,剃刀便在爷爷脸上细细扫荡,就连眼皮上的细细绒毛也不放过,十分钟过后,干干净净摸不到半根须茬。

爷爷靠在椅子上像是睡着了,温伯拿热毛巾给爷爷擦了一遍脸,从爷爷脖子上解下围帕,迎风一抖,啪地一声。这时候,爷爷才慢慢地醒过来。



每次温伯剃完头了,都不忙着走,乡里乡亲之间爱拉着聊上几句,讲讲东家的趣事,说说西家的生活,谈谈家常,你一言我一语。

常常一聊就到晌午开饭的时间,大家伙就开始拉着温伯到家里吃饭,温伯总是会委婉拒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茶米油盐的日子家家都不容易,他不愿意去麻烦人家。而客家人总是热情的,他们作为邻里,会把温伯的行当-单车和木箱推往家门口的方向。

“不就是多添一双筷子的事情嘛,不碍事。”这时温伯也只好作罢。

客家人的善良好客,邻里之间的深重情意,就这么在这座缓慢的小城里温情上映着。

半个多月没见着温伯,大家都会拉着打听温伯的动向,要追过去找温伯剃头。走街串巷的温伯,也总能和大家聊上几句,多半都是骑着单车去剃头遇见或者听到的趣事。



温伯25岁那年学剃头是为了赚钱养家,一毛钱剃一个头,那时候的一毛钱加多几分就可以买几斤盐头,但也不够一个人养一个家,多亏的是邻里家常的照顾。

就这样穿街走巷,一辆老凤凰牌单车一个木箱,剃了15年头。40岁的时候才在市集里盘下一间店,一毛变成三毛,三毛变成五毛,五毛变成一块,到现在的十块,收费在变,手艺却一直不变。儿女都继承了温伯的手艺,如今都在香港这些大都市帮人剃头。



温伯说,我只会剃头也很喜欢剃头,老了也不想放下手中的剪子,每天开店剃头,身体好就继续,身体不好就不做了。只要有三个客人,一天的伙食费烟酒钱也就都够了,不想给家里的孩子们添加负担。最重要的是,我舍不得这里的乡亲,如今搬到市集,也是为了方便乡亲。

对于温伯来说,在巷陌里与邻里们互相招呼问好,在菜场中与小贩谈论说笑,在街头的小店里与朋友们推杯换盏,才是生活中的真正乐趣。



人们坚守着对老城市集的眷恋和守望,停顿了时光,不急亦不惧,一如过往。

虽然时间可能会过去,人和事也都会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巷子里面温暖的客家情谊,是温伯理发五十年的执着与坚守。

其实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像温伯这样的坚持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老艺人,一直在守着旧时的味道。

温伯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毕竟他已经老了,老朋友们也渐渐不在了。

如果有一天,
你在河源紫金这座小城里迷了路,
伴随着巷陌里客家人的炊烟,
市集里温伯清脆的剪子声,
你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 ▽ ▽
以下视频来自
寻系列·微纪录片
寻艺之紫金中坝剃头匠
导演 | 叶  霆
摄影 | 叶  霆
后期 | 叶  霆

文字为「宛若故里」原创,图片来自叶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还看不够,可以戳下面的文章 ▼ 
眼前是青山,背后有云海,800公尺高的老房子里,满满都是“天空的奇迹”
追星星的人
这是一间没有老板的面馆,这是一次深情而长久的告别
夫妇俩爆改猪栏成酒吧,只为给生活加点盐,却吸引了久石让



    关注 故里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