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概述 体之力 技之力

 

一流的心性,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体之力是心之力的外在延伸,如果说心之力的核心是“明“的话,那么体之力的核心就是“动”。人的身体是非常有趣的,越是磨炼它,它越是健康,越是强壮。这是人的动物属性决定的,谁让我们的祖先是猴子呢···

易经开篇就写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行”就有运行和运动的意思,也有持续的不断的意思,而“健”就有强健有力的意思。

表演艺考当中“力”的表达并非是通过一时的表现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比如说,在读台词的时候故意提高音量,情感的表达会过火,缺少层次感和美感,这样的表达是非常难听的,显得娇柔做作。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没有力量的人身上,因为自身的力量缺失,所以会过分强调。



刚才已经说过,身体的力量感是长时间养成的,是靠每天持续性的锻炼得来的。这里有一个小提示,锻炼也是分阶段的,刚开始锻炼了一段时间以后人的精气神是外放的,会表现的精力特别旺盛。到了这个时期就不能再以原先的锻炼强度要求自己了,因为你已经不会累了,这个时候的强度应该调整到会让自己累的程度,身体才会有一点点长进。

再过一段时间身体已经厌倦了高强度的锻炼方式,这个时候锻炼的强度应该降下来,改成持续性强的锻炼方式。这就好像最开始练短跑到后期练长跑一样,持续性强的这个阶段要始终保持,成为每天的必修项目,而这个时候的精气神不会像之前那样特别的外放,转而往里面去收,你不刻意的用力别人也能感觉到力量感了——这个状态就是读台词的最舒服的状态。艺考从来不缺那些展示力量感的考生,缺的是不刻意展示力量却自然有力的考生。

1
技之力的陷阱

技术其实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身与心之力的最终结果。每一项技术的娴熟程度都取决于构成此技术的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的高低,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大量地消耗时间去不断地枯燥地反复做同样的事情来达到娴熟。在身、心、技三种能力之间,技之力是最为稳定的,一旦娴熟了就很失去掉。反过来说,娴熟的技艺又是靠身与心的强力支撑而得来的。

在表演艺考当中,技术的优势是对下不对上的,考官依然是通过考生的考试作品来看考生的整体素质,精神、气质、面貌,包括内心养成的反应与态度等一系列的内在素质,而考生在作品当中展露出来的高水平技术会造成给其他考生的压力,也会直接造成心态不好的考生发挥失常和发挥过火的结果。

在这里提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太多的考生醉心于技术带来的冲击力,忽视掉心与体的修炼,最钟只会留下艺考的躯壳,这种考生是最难打动考官的,考官会觉得这种表演感觉非常肤浅和粗暴,没有潜力可挖。一旦形成这种印象,将是对考生的致命打击。而且在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调整。

2
技之力的出路

娴熟的技术应该给作品创作铺路,使自己的想法能够很好的得到完成,这会孕育出另外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就叫做才气,也是艺考当中的最后一个优势,虽然表演艺考人数众多,但是考试的作品却只有那么几大类,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自我创造的意识,只是不断的去寻找好的作品而已。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考官的话,看上百遍一个类型的作品,你也会厌烦的。

所以,自我创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你的一个好想法能够通过自身的技术很好的完成才行,如果技术不行一个好创意就会在最开始的时候流产掉了。



艺考的核心竞争力是“心之力”,心力即是潜力,它是一切力量的来源,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始。
“体之力”是“心之力”的实践者和验证者,如何做代表了如何想,只有亲自去做的时候,才能矫正自身的想法的正确与否。观其行而知其人,这也是考官考察考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之力”是“心之力”于“体之力”的最终成果,也是展示给考官的最终结果,如果出发点正确,又付出了实践,那么这个最终结果是不会差的。
创造力是要依靠坚实的技术作为基础的,有好的想法的人很多,但是能想到好点子并且做到的人很少,考大学对于艺考生来说只是艺术旅途中的非常重要的第一站,但是它跟一个人一生的艺术修行来对比还是轻了一些,年轻的学生想要接过老一代艺术家的接力棒,创新力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才是自己艺术之路走得长、走得远的最大财富。
我们是德古拉家族

学习 | 成长 | 交流 | 成功


    关注 德古拉家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