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误服禁药”再成为体坛头条

 

“误服禁药”已成为近几年体坛屡见不鲜的新闻了,禁药的误服,是应该引起关注的一件大事。...



最近一条“朴泰桓勇夺四金却无缘里约奥运会,恩师下跪求放行”的新闻吸引了大家关注。熟悉泳坛的人都认识这个曾经亚洲泳坛的一哥,18岁就夺得了奥运冠军,却在2014年1月27日,被韩国检方查出药检曾阳性,曾注册男性荷尔蒙。虽然事后韩国检方调查发现,朴泰桓的确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注册了含有违禁药物的耐多比导致药检阳性。但根据2013年,韩国体育协会宣布的正对使用违禁药物的规定。“因服用违禁药物被禁赛的运动员,在禁赛期满之日起,三年之内不能够代表韩国参加任何国际比赛。”也就意味着,朴泰桓在韩国的禁赛期将延续至2019年3月,他将无法代表韩国队参加任何国际比赛。也就是说这位曾经的韩国国民英雄将无法代表韩国出战奥运会,即使他的状态很好。



朴泰桓恩师下跪求情(图片来源于网络)



18岁勇夺奥运会金牌的朴泰桓(图片源于网络)

朴泰桓现在的境遇有一个人应该很能理解,网坛美少女——莎拉波娃。今年的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莎拉波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透露,因服治疗家族遗传病的药物中含有违禁成分Meldonium(米屈肼)未能通过澳网药检,她也极有可能无缘里约奥运会。3月12日,国际网联宣布莎拉波娃暂时被禁赛。



新闻发布会上道歉的莎拉波娃(图片源于网络)

从之前的“孙杨误服含曲美他嗪的药物治疗心脏,遭国际反兴奋剂组织禁赛3个月”、“李宗伟尿检阳性,禁赛8个月”再到朴泰桓、莎拉波娃,运动员为何经常“误服禁药”?

竞争激烈,铤而走险。在所有的比赛场上,运动员使用兴奋剂都是出于本质上相同的原因,即希望靠兴奋剂来夺取比赛的胜利。然而,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突飞猛进的今天,要夺取体育比赛的胜利已经越来越难。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获胜,必须具备真正的实力。于是,有一些缺乏实力和自信、在现代高科技设备的精确测量结果和严格的比赛规则面前无法取胜的运动员,就想投机取巧,把获胜希望寄托在使用兴奋剂上。而对于一些已成名选手而言,高强度的训练很容易损伤自己的身体,从而导致竞技水平下降。在具有政治化和商业化的现代经济体育面前,竞技水平的下降就代表字,大众媒体的热心关注和广告商的巨额投资的下降甚至消失在公众面前。面对这些无法抗拒的荣誉和物质的双重诱惑,一些运动员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冒险使用兴奋剂。

百密总会有一疏。近些年来,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列出了越来越多的“禁药”。这很大程度上说明,现在为运动员提供的“禁药”越来越多样了。这是否也可以是说明,一些药物公司在一直在为运动员制造不一样的,能提高成绩的药物,而一些运动团队也怀着投机心理,尝试一些未列入“禁药”行列的药物。而等到查出来后,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再出台法律禁止,药物公司再研制。进入一个循环。

“禁药”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运动员本身和医药公司,而“误服禁药”的问题有在于何处?

在“莎拉波娃事件”中,莎娃团队解释是因服治疗家族遗传病的药物中含有违禁成分Meldonium(米屈肼)未能通过澳网药检。莎娃解释“为了治疗家族遗传病,我已经服用药物长达10年,但它其中的成分Meldonium(米屈肼),从2016年被列为违禁药物,但我并不清楚。”而2014年孙杨对误服禁药的解释是“心肌有缺血的症状,服用了一种叫做“万爽力”的药物,而对药物中含有违禁成分毫不知情。”而朴泰桓、李宗伟对服用禁药事件的解释也大同小异。

如果真像他们所说,那么谁该为此买单?

医生团队,莎娃拥有强大的团队,说是因为没看到邮件,有点说不过去。而作为为运动员负责的医生,他们服用的药物是否可以替代,对他们的治疗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这是医生团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能怀着侥幸心理。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对于“禁药”是否考虑的太草率?现在有太多运动员有伤病,需要药物治疗,还是应该多方面考虑。

‍评论:黄佳雨        编辑:陆苇


    关注 AK拾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