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凌鼎跆拳道】你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么?

 

生活小故事曾经在面包店打工帮忙卖现烤的面包蛋糕。很多家长会带着小孩子来买面包,然后问小孩想吃哪种。情况一:...



生活小故事
曾经在面包店打工帮忙卖现烤的面包蛋糕。
很多家长会带着小孩子来买面包,然后问小孩想吃哪种。

情况一:

小孩说:”我想吃面包。”

妈妈说:”面包不好吃,吃蛋糕好不好?”

情况二:

小孩说:”我想吃蛋糕。”

妈妈说:”蛋糕不好吃,吃面包好吗?”

这时候小孩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们只是噘着嘴接受罢了。
背后的问题
小孩子为什么不反抗?

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表达不满。

3岁到11岁的孩子:他们还处在对父母的崇拜期,他们会对父

母说的话“深信不疑”或者只能接受父母的安排。

不否认父母相对年幼的孩子的确更有经验,很多情况下他们也是对的(比如安全,卫生,健康方面),但多少父母这种权威的,不容辩驳的态度不曾随着孩子的成长改变过?

当孩子慢慢长大,有自己的意见时,家长往往用“都是为你好”、“不听我们的话你会后悔的”等语句来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恋人用“我这么爱你,所以你应该……”来要求自己的恋人。
爱成了控制的手段
心理学家武志红著作《为何家会伤人》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控制我》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一位女士贝蒂和她的女儿苏茜,一起走了进来。女儿7岁左右。
他们看着玻璃柜台下的各种冰淇淋。“你要哪种冰淇淋?”贝蒂问女儿。
“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
“有巧克力的。”妈妈说。
“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贝蒂说。

妈妈这样做,其实是在将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女儿头上。看起来,她是在溺爱女儿——让她吃冰淇淋,实际上,她对女儿的真实存在视而不见。

有谁能比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

读而思

实施溺爱行为的父母,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找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爱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枷锁。



>>>>

读而思

同样,你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不要再被老一代封建的思维给绑架了。父辈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但你要明白,你不是父母生命的续集,你只是你自己,你的灵魂与父母不一样。父母很爱我们,但不代表他们能控制我们。过来人的话只能作为参考,决定权还是在你手里。

书里还有句话我印象很深:父母和孩子黏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是源自生命的冲动。勇敢点,就算选错了也没关系,成长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你不可能借着别人的经验飞上自己的天空。


    关注 凌鼎武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