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共修之二《四相》

 

2016年4月16日,周六,莲花花园《金刚经》正文第二次学习。每两个星期共修一次。每次学习两分。讲经的形式...



2016年4月16日,周六,莲花花园

《金刚经》正文第二次学习。每两个星期共修一次。每次学习两分。

讲经的形式有很多,传统上,天台宗的五重玄义影响最为广泛。出自《法华玄义》一书。即天台智者大师(法名智顗yi),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二辩。三明。四论。五判教相。即先概要的就一经的经题、宗旨、大意,提纲挈领地概说,然后进入经文,逐字逐句解读。本次学习,一是横向上,以主题组织学习。一是纵向上,以经文顺序学习。第一讲是以《福、福德和功德》为主题。第二讲,以《四相》为主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凡涉及”四相“内容的,都会引玄奘大师译本的经文加以对照。





     一、《大乘正宗分》第三

罗什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玄奘译:具寿善现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善现,诸有发趣菩萨乘者,应当发趣如是之心……若非有想非无想,乃至有情界施设所施设,如是一切,我当皆令于无余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虽度如是无量有情令灭度已,而无有情得灭度者。’何以故?善现,若诸菩萨摩诃萨有情想转,不应说名菩萨摩诃萨。所以者何?善现,若诸菩萨摩诃萨,不应说言有情想转,如是命者想、士夫想、补特伽罗想、意生想、摩纳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转,当知亦尔。何以故?善现,无有少法名为发趣菩萨乘者。

二、《正信希有分》第六

罗什译:……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玄奘译:善现,如来悉已觉彼一切有情,当生无量无数福聚,当摄无量无数福聚。何以故?善现,彼菩萨摩诃萨无我想转、无有情想、无命者想、无士夫想、无补特伽罗想、无意生想、无摩纳婆想、无作者想、无受者想转。善现,彼菩萨摩诃萨无法想转,无非法想转,无想转亦无非想转。所以者何?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有法想转,彼即应有我执、有情执、命者执、补特伽罗等执;若有非法想转,彼亦应有我执、有情执、命者执、补特伽罗等执。何以故?善现,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是故如来密意而说筏喻法门。

三、《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罗什译:……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玄奘译:……世尊,彼诸有情无我想转、无有情想、无命者想、无士夫想、无补特伽罗想、无意生想、无摩纳婆想、无作者想、无受者想转。所以者何?世尊,诸我想即是非想,诸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补特伽罗想、意生想、摩纳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是非想。……何以故?善现,我昔过去世曾为羯利王断支节肉,我于尔时都无我想、或有情想、或命者想、或士夫想、或补特伽罗想、或意生想、或摩纳婆想、或作者想、或受者想,我于尔时都无有想,亦非无想。何以故?善现,我于尔时若有我想,即于尔时应有恚想;我于尔时若有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补特伽罗想、意生想、摩纳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于尔时应有恚想。何以故?善现,我忆过去五百生中,曾为自号忍辱仙人,我于尔时都我想、无有情想、无命者想、无士夫想、无补特伽罗想、无意生想、无摩纳婆想、无作者想、无受者想,我于尔时都无有想,亦非无想。是故,善现,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想,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四、《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罗什译:……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玄奘译:我当皆令一切有情于无余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善现,若诸菩萨摩诃萨有情想转,不应说名菩萨摩诃萨。所以者何?若诸菩萨摩诃萨不应说言有情想转,如是命者想、士夫想、补特伽罗想、意生想、摩纳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转,当知亦尔。何以故?善现,无有少法名为发趣菩萨乘者。

五、《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罗什译: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玄奘译:复次,善现,是法平等,于其中间无不平等,故名无上正等菩提。以无我性、无有情性、无命者性、无士夫性、无补特伽罗等性,平等故名无上正等菩提。一切善法无不现证,一切善法无不妙觉。善现,善法善法者,如来一切说为非法,是故如来说名善法善法。佛告善现:有情有情者,如来说非有情,故名有情。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有有情、无有命者、无有士夫、无有补特伽罗等

六、《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罗什译:……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者,即非有。而凡夫之人以为有。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玄奘译: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如来颇作是念‘我当度脱诸有情’耶?善现,汝今勿当作如是观。何以故?善现,无少有情如来度者。善现,若有有情如来度者,如来即应有其我执,有有情执,有命者执,有士夫执,有补特伽罗等执。善现,我等执者,如来说为非执,故名我等执,而诸愚夫异生强有此执。善现,愚夫异生者,如来说为非生,故名愚夫异生。”

六、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罗什译:须菩提!若人言:佛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世尊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玄奘译:善现,若作是言:如来宣说我见、有情见、命者见、士夫见、补特伽罗见、意生见、摩纳婆见、作者见、受者见。……如来所说我见、有情见、命者见、士夫见、补特伽罗见、意生见、摩纳婆见、作者见、受者见,即为非见,故名我见、乃至受者见



对比可知,罗什译本的“相”,玄奘译为“想”。罗什译本的“众生”,玄奘译为“有情”。通常把罗什法师的翻译称为旧译,玄奘法师的翻译称为新译。二人译经各有偏重,罗什偏重于大乘“中观般若”思想,而玄奘法师偏重于大乘“法相唯识”思想。中观思想看,“相”是取相,所以本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唯识思想则认为,“相”是一事物具有的不同于他事物的相状,有相对的客观性。唯识家用“想”表达纯粹主观认识。而中观认为,凡夫由于与生俱来的愚痴偏见,根本见不到客观的“相”,一旦有“相”,必定和主观偏见粘在一起。两者立场不同,都有助于我们体会把握自己平时思想活动中所谓客观和主观,不过是相对的,并不真那么客观。所以要更加警惕自己的思想和言语,更加谦虚谨慎。

经文四相总是一起出现。它们看起来是四,其实都从“我”相出发。有了自我为中心,就会连带生起“人”相的对立面,层层叠叠,就是众生相,相续不断就是寿者相。


    关注 太虚之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