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

 

其实哲学才是最好的励志书。...



嗨~五一黄金周来咯,祝我还有你都节日快乐。

今天晚上花了大概4个小时读完了《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作者是来自日本的小川仁志。这本书很适合我这种哲学小白作为入门轻松读物。

最近越来越喜欢读与哲学相关的书籍。哲学在古希腊语中代表“爱智慧”,它并不是静态的“智慧”,而是动态的自我修炼,是一种热爱思考的生活方式。

迄今为止,我还是比较喜欢存在主义哲学,当然我对存在主义也只是了解个皮毛而已。前些日子发的关于雅斯贝尔斯的读书报告,其实就是存在主义的一些思想。
另外,了解这些哲学家的人生经历,对我也大有裨益。很多哲学家构建了非常美好的世界,也显露出极其深刻的思想。但是,他们的思想不代表他们的日常行为。

例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构建了民主自由的社会,在《爱弥儿》中饱含深情地谈论教育,但是自己的五个孩子却因自我的贫苦被安置于孤儿院。雅斯贝尔斯强调爱与自由,主张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自己却是个严肃的家伙,会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显得自负而不好接近。



同时,哲学并不止于书籍。如果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思考方式,或许你也是个哲人。我看哲学书的目的很直接,那就是——我希望能生活得更好。并不只是在精神层面有所吸收,更希望在实践中真正有所消化。我希望,言行一致。
把这本书讲的哲学家和相关著作记录下来,供大家查找,也把原典里的话摘抄出来供大家交流。其实,片段式的话语远没有读整本书来得精彩。

  1.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伴随所有热情与行动而来的快乐与痛苦,培养出一个人的德行。

恰如其分地去感受愉悦或不快的情感,就是中庸,同时是至善,也称之为德行。

就像不治之症在初期及早治疗也可能被治愈般,人应该要为本身无可救药的恶负起责任。

2.笛卡尔《谈谈方法》

只有将任何可能萌生疑问的部分,不放过丝毫可能性地加以彻底弃绝后,本身信念中才能随之留存毫无任何疑问的部分。

“我思故我在”这样的真理,不论遭受什么样的质疑,都是难以撼动的。

3.洛克《人类理解论》

一旦承认“天生观念”的存在,人类对于知识的探究就会戛然而止。

关于知识的探究,完美主义促使思考停止,怀疑主义则催生怠惰。

心灵是完全没有文字的白纸,没有丝毫观念。一切知识的终极来源即为经验。

4.卢梭《社会契约论》

人生而自由,而无时不在枷锁之中。

公意仅考虑共同利益。众意仅考虑个人利益,那只是个人意志(特殊意志)的总和罢了。

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人类的理性无法被摒除,也因此必须承担因无解问题所苦恼的命运。

我们的理解并非遵循对象,甚至该说是对象必须遵循我们的理解。

6.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

绝望是种存乎精神,也就是存乎自我的疾病。

人类心中若无永恒性的存在,人类或许就不会感到绝望了吧。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工越是流血流汗努力工作,他的内心反而随之更加贫乏,其财产也会随之更加匮乏。

8.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人类在最初什么都不是,之后才成为人类,而且是自我形塑当下的存在。

人类被处以自由之刑。

对于存在主义者而言,除了逐渐形成的恋爱,其他都不是恋爱,除了在艺术品中所展现出的天才,其他都不是天才。

9.列维纳斯《整体与无限》

面孔绝对无法被理解,换言之,也就是无法可能被包含在内。

10.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11.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所谓的学校,是在整个学期持续发挥教育作用不中断的考试装置。

“全景敝式建筑”借由让被监控者看不见监控者,创造出无形的权力。

12.汉娜·阿伦特《人的镜况》

唯有所有人能从不同立场道出不同意见的事实,才是公共生活的真谛。

的确,人终须一死。但是人生来并非为了死亡,而是为了开始。

13.罗尔斯《正义论》

14.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15.桑德尔《自由主义与证据的局限》

多亏我以外的他者存在,才有如今所谓的“我”这个人存在。正是他们,逐渐构筑出“我”。
晚安。


    关注 吴大云的人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