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刚的天水风俗画

 

近日,我在丁晓刚先生家作客,见其信手拈来般写意的几幅天水风情画,很是喜欢,那艳艳的苹果、多情的...



近日,我在丁晓刚先生家作客,见其信手拈来般写意的几幅天水风情画,很是喜欢,那艳艳的苹果、多情的葡萄、丰满的柿子、润润的石榴、妖娆的天水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在丁晓刚先生的风情画中,他能把天水的风物和人物紧密结合,画出了天水的地方风情,从另一个角度画出了天水民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喜欢丁晓刚先生的天水风情图是有原因的,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么一个厚重的城市没有自已的风俗是不可能的,可谁又来表现它呢?北京的工人画家王大观画的《旧京图卷》是一卷五十米长的画卷。该画反映的是北京三十年代的风土人情,给我的记忆留下深刻的。



丁晓刚先生是一位记者,他长期以来奔走于天水的乡间,他说他看到的也是一幅幅的与天水的水果有关的风俗长卷,只是羞于自已水平有限,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描绘。看着天水的林果业快速发展,老百姓靠它挣了钱,他真的想偿试着画成风情长卷。他说,天水的水果真的好,但是要揭示其文化和消费内涵,只有关注风情,才能解读天水。是的,一个画家能把自已的创作与社会相联系,他必然是一个大家,《清明上河图》是众所周知的一张画作,这幅画中把三十年代的汴京城归纳、设想於一条路线中,以描绘人民的生活为主,并注意反映不同区域的特点,表现当时北京的各种建筑物和各行各业及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画卷中约有人物九千多个,各类建筑物上千,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天坛、牌坊、华表、庙宇、城楼、各式四合院、教堂、使馆、王府和地主宅院、农舍、贫民窟等。据了解,采取传统的手卷形式,用如此长的画幅来反映三十年代的北京风貌,这在中国是少见的。在天水,我试图寻找过这样的作品和画家,但是没有,可在丁晓刚先生这里,我好似找到了一点内容。



中国风俗画从历史上流存的以风俗为题材的作品来看,最早的当属汉代的画像砖。由于汉初崇尚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也兴盛起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财富的积聚。社会生活不时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在画像砖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画像砖在四川、江苏、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大量出土,题材几乎涉及了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如宴饮、骑射、出巡、农桑、舞蹈、杂技等等。有人曾经说,风俗画是一种记录,其实艺术价值不高,因为现在的摄影已取代了其记录功能,所以现在的人画风俗画是一种浪费时间。丁晓刚先生是一位摄影家,而且是一位纪实摄影家,他在摄影上的成就已是大家所知的,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画家用笔墨表达风俗和纪录风俗是一种艺术创作,而非完全真实的纪录,它在创作时已将自已的思想和观点甚至对于事件的评价表现在作品中,纪实摄影是真实映像的还原,不能与书画作品放在一起评价,更无取代之说。所以,风俗画是一种更直接的主观创作。



说的也是,丁晓刚先生的画作当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爱恋,他信手创作的《天水女人牵狗图》中一位女人牵着小狗从街市走过,看着路边的苹果,那果子红艳艳的,不得不让人对天水苹果丰收后那大街小巷子的卖果声留恋。每年的五月份,天水秦州区玉泉镇的烟铺村便是樱桃丰收的季节,先生手持相机和画夹便来了这里,速写着来樱桃园里观光的城里人,一幅风情画卷便在丁晓刚先生的笔墨中诞生了。《那日我从秦州过,满街樱桃露凝香》是一幅送给农业部官员的画,在秦州人举办的樱桃会上,这幅画真的是犹如初夏的天水一粒最大的红樱桃,令我发醉,这位官员说,天水的樱桃甜,这张画作更美丽。《苹果园风情系列画》八屏是丁晓刚先生在秦安县采访后写生的过程中创作的,画作活脱脱把秦安人与苹果的生活内容创作了出来,观后令人回味无穷。为了感谢潘世屹为家乡的苹果作宣传,丁晓刚先生给潘世屹先生创作的天水苹果图册页,从内容到思想给天水苹果的内容作了重重的诠释。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扣门”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描绘三春前后,农家祭社风俗的诗篇。我在观丁晓刚先生的天水风情画的时候,总有一种这样的诗意在心头,我期盼的是天水能有更多的丁晓刚老师这样的画家,以民间风俗为题材,画出好作品。


    关注 丁晓刚诗书画影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