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名医门诊丛书)》:第五章

 

------第五章------



38.过敏原检测

过敏原皮肤试验是用来协助临床确定引起哮喘的过敏原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斑贴法、划痕法、皮内法、点刺法和被动皮肤转移试验,其中以皮内法和点刺法应用最为广泛,现简单介绍如下:

基本原理:过敏性哮喘患者皮肤肥大细胞和血液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结合有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或免疫球蛋白G)抗体,当注入适量的抗原后,局部皮肤产生Ⅰ型变态反应,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介质,使邻近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充血、水肿,形成斑丘和红晕。

(1)皮内法:选用上臂外侧皮肤为受试区,用酒精消毒后,用1毫升注射器和5号针头依次注入待测过敏原皮试液(1∶100倍稀释度)0.02~0.04毫升于皮内,使之形成一个圆形皮丘,相邻皮丘间距3厘米,15分钟后看皮试结果,皮丘直径>5毫米,并绕以红晕者为阳性。本法准确可靠,但注入空气后可引起假阳性,少数高敏状态受试者,如注入过敏原数量较多可引起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哮喘发作或过敏性休克),应严加注意。

(2)点刺法:先在皮肤试验部位滴一滴待测抗原液,然后用特制的点刺针在滴有抗原的皮肤中央点刺一下,将针头压入皮内即可,以不出血为度。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结果判断标准是:(-):无丘疹和红晕;(+):轻微丘疹,红晕直径≤3毫米;(++):丘疹直径不超过3毫米,红晕直径不超过5毫米;(+++):丘疹直径3~5毫米,有红晕;(++++):丘疹直径>5毫米,明显红晕。

点刺法注入体内过敏原的量仅为皮内法的1/1000,故假阳性反应较少,对受试者相当安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过敏原皮试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便,是一项支气管哮喘病因诊断中颇有价值的试验方法。但皮试有两个缺点:一是受皮肤因素影响,如皮肤划痕征阳性、无反应性皮肤、患有广泛的皮肤病患者无法进行,二是受试者皮肤对抗原的反应性并不能完全代表支气管黏膜对此种抗原的反应性。

39.痰的细胞学检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支气管哮喘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痰涂片细胞学检查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认为这是哮喘诊断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支气管哮喘时由于黏液腺增生,分泌旺盛,加上杯状细胞增多、分泌旺盛,因此黏液增多,痰液成为观察气道黏膜炎症的一个窗口。

(1)取痰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痰检查前应停用各种抗过敏药物24小时以上;

咳痰前应用洁净冷开水漱口,然后深吸气,再用力咳嗽以便能咳出支气管深部的痰,并避免口腔内唾液污染;

无痰者可通过雾化吸入高渗生理盐水诱导咳嗽,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

咳痰后应该及时涂片检查。

(2)检查方法

将痰液经过涂片,干燥固定,特殊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

(3)临床意义

这项检查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特别是过敏性哮喘的诊断,这是因为气道发生变态反应时,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出一种物质叫做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它可使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增多。当然,在诊断哮喘时应当除外其他一些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等;

目前大家已公认,哮喘本质是气道黏膜非特异性炎症,因而,动态检测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可以作为检测哮喘时气道炎症,评价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咳黄痰通常被认为是细菌感染的证据,其实发生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时也可咳黄痰,而痰涂片检查则有助于鉴别哮喘患者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

40.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诊断线索及检查方法

所谓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通过食管下端括约肌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症候群。其典型症状是发作时上腹部或胸骨后灼热感,或胸骨后重压感,突发性、渐进性的胸骨后、剑突下、上腹部正中疼痛,此种疼痛可放射到颈部、肩背部,常伴反酸、呕吐,进食后数分钟即可发生,增加腹压的动作及平卧位时加重,夜间发作明显。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饭后饱胀感、嗳气,心绞痛样胸痛,慢性反复发作性咳嗽,多为呛咳,且以夜间为主,或夜间喘息,或呕吐后、过饱饮食、进食酸性食物后喘息。

如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怀疑是否发生胃食管反流:①应用各种支气管扩张剂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哮喘;②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者;③体位变动时(由坐立位变为卧位)出现烧心、胸骨后烧灼感、胸部压榨感、憋闷、反胃、上腹正中疼痛;④夜间发作性呛咳、喘息;⑤呕吐后出现咳嗽、喘息;⑥过量饮食后,或进食酸性食物或酸性饮料后发生咳嗽、喘息。

如果疑为胃食管反流,可以进行下述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①食管X线钡餐造影,显示食管黏膜有无糜烂、溃疡和狭窄;②食管内酸灌注激发试验;③连续食管内pH值监测,可作为确诊胃食管反流的标准,此项检查不仅可以动态观察食管内pH值变化,而且还可用以判断哮喘发作、加剧是否与胃食管反流有关;④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测定,如低于0.8千帕,易于发生胃食管反流;⑤99锝标记肺荧光闪烁显像;⑥食管内窥镜检查及组织活检确定有无食管炎。

41.哮喘的诊断标准

尽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由医生制定的,并且是医生诊断哮喘时使用的,但是哮喘患者也应当对此有所了解。下面介绍一下我国第二届哮喘学术会上最新修订的哮喘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5%以上);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左心衰等。

42.职业性哮喘的诊断

职业性哮喘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发生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多变,因此有时诊断比较困难,而职业性哮喘又与其他非职业性哮喘不同,对于诊断准确性要求更为严格,目前诊断职业性哮喘主要手段如下:

(1)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从事该职业后有无哮喘,从事该职业的时间(起始年份),工作环境中接触的变应原种类、浓度、接触频度,哮喘发作与工作环境中接触变应原的关系。

(2)变应原皮肤试验:多数职业性变应原,如枯草杆菌水解酶、铂盐、谷物等皮试可产生阳性反应。

(3)职业性支气管激发试验:这是确定可疑职业变应原与临床上哮喘发作因果关系的最直接手段。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工作日连续测定肺功能(FEV1或PEF),包括进入工作环境前测定基础肺功能,进入工作环境后每隔30~60分钟观察一次症状、体征,测定一次肺功能,至少观察8小时。

测定、比较上班前后PEF,计算上班前后PEF下降率,至少连续3天。

动态PEF监测:由患者自行测定PEF,每日至少定时测定PEF两次(6~7时,17~18时),连续两周,包括工作日及休息日。

(4)特异性抗体测定:如采用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测定职业性哮喘患者血清中甲苯二异氰酸甲酯(TDI)、邻苯二甲酸酐(P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

43.支气管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测定)

前面已经谈到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那么如何测定气道反应性?目前采用让受试者吸入各种药物、化学物质、变应原或借助物理因素来测定气道平滑肌及气道黏膜对于各种刺激的反应程度。气道反应性测定分特异性气道反应性测定和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性测定,前者主要用于确定引起哮喘发作的特异性因素,后者则是通过测定气道对于非特异性物质反应程度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气道反应性测定是通过吸入某种物质模拟不同程度的哮喘发作(当然前提是要保证病人的安全),也就是刺激支气管使之发生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所以又称为支气管激发试验。

(1)气道反应性测定的适应证:受试者必须是处于缓解期的哮喘患者,病人至少一周内无哮喘发作,而且PEF在其正常预计值70%以上。

(2)禁忌证:妊娠期妇女、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及肺功能不全者不能进行激发试验,以前曾有过哮喘史者应慎之。

(3)测定前患者的准备和注意事项:进行试验之前必须停用一切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

停用抗组织胺药48小时以上;

停止吸入皮质类固醇12小时或停止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24小时;

停止吸入色甘酸钠48小时;

停用β2受体激动剂8小时,停用缓释型β2受体激动剂12~24小时;

停用酮替芬48小时以上;

停用茶碱及抗胆碱药物12小时。

(4)用于测定气道反应性的激发物质

非特异性激发物质:药物(组织胺、乙酰甲胆碱、心得安)、蒸馏水、高张盐水、冷空气;

特异性激发物:包括吸入性变应原(尘螨、花粉、真菌)、职业性致敏原(甲苯二异氰酸酯、谷尘、棉尘)。

(5)测定方法与结果表示:测定气道反应性有许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最后用来反映气道反应性的指标有:激发后使FEV1下降20%所需要吸入的激发物浓度或累积剂量(PC20-FEV1或PD20-FEV1)。

运动试验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发试验。

(6)临床意义

临床上怀疑为哮喘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确诊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基本上可除外哮喘;

有助于观察病情进展情况,判断哮喘预后;

确定哮喘病因;

评定哮喘治疗效果;

用于哮喘流行病学研究。

44.支气管舒张试验(气道阻塞可逆性测定)

在本书开头时我们就谈到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阻塞是一种可逆性病变,那么如何证实气道阻塞是否可逆以及可逆程度有多大呢?临床上则可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又称气道阻塞可逆性试验来测定。

(1)适应证:受试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70%预计值,且无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禁忌证。

(2)试验方法:受试者先测定基础FEV1(或PEF),然后用定量雾化器(MDI)吸入200~400微克β2受体激动剂(如舒喘灵),15分钟重复测定FEV1(或PEF)。为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在正式试验前应检查患者吸入技术是否正确,对于初次吸入MDI或不能很好掌握吸入技术者,医生或技术员应亲自示范,教会患者正确使用MDI。

(3)计算方法:

FEV1(PEF)改善=×100%

如改善率≥15%则认为试验阳性。

为了充分地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塞是否真正不可逆,对于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患者还可进一步进行口服强的松试验,每日20~30毫克,连服一周,之后复测FEV1(或PEF),如一周后改善率≥15%,仍可以认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4)临床意义: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但结果阴性则不足以因此否定哮喘的诊断,尤其是晚期重症患者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哮喘患者。此外,约10%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为阳性。其次支气管舒张试验还可用来评价各种平喘药物的疗效,了解治疗反应以及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人体无任何损害,操作较简单。请哮喘病人对做此项检查不要害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这对您的病情动态监测大有裨益。这样,临床医生根据试验判断您的病情变化,了解某种药对您的病治疗效果,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疾病结果做到事半功倍,减除了因哮喘造成的痛苦,使您早日康复。

45.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检查

正常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含量为20~650纳克/毫升,而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值显著高于正常人。因此,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含量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但是由于①正常人与哮喘患者的免疫球蛋白E有互相重叠现象;②引起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增高的原因很多,因此单单测定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含量仅能显示患者有过敏反应倾向,还不能显示引起过敏反应的具体原因,为此需要进一步测定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检测可为过敏性哮喘提供病因诊断,目前,用来进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的体外诊断试验有多种方法,如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及嗜碱性粒细胞组织胺释放试验,是确定哮喘病人致敏原的重要手段。

46.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型

尽管到目前为止有关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型大家意见还不统一,而且各种分型都还不够完善,但是,还是可以结合哮喘的病因、发作特点和规律,将支气管哮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便指导治疗:

(1)感染型:其病因多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因此常在秋末冬初气温变化较大的日子里发病,起病比较缓慢,临床症状除了喘息、胸闷、气憋外,还常伴有咳嗽、咳痰。

(2)吸入型或过敏型:其诱发原因多为吸入各种过敏原如风媒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皮毛、节肢动物(蟑螂、蝴蝶、蛾子)的鳞毛、分泌物等,起病前多有先兆表现,起病迅速、缓解的也比较快为其特点。

(3)混合型:即兼有感染型和过敏型两型特点。在哮喘的长期反复发作过程中,吸入型和感染型哮喘互相影响、共同存在,使症状更为复杂。

(4)运动型哮喘:许多哮喘患者都有运动诱发哮喘的体验,多在剧烈运动后休息5~10分钟时突然出现喘息,休息后可逐渐缓解,但是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通常在哮喘缓解后2小时内再运动则不致于引起哮喘发作,即存在一个不应期,但是哮喘缓解3个小时后再运动仍可诱发哮喘。

(5)药物型哮喘:多可找到明确的引发哮喘药物,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药物应用之后不是马上引起哮喘,属于迟发反应,诊断上比较困难,另外,现在新问世的药物越来越多,完全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致喘药物,对此还得保持足够的警惕。

(6)职业性哮喘:系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或接触某种(些)特异性致喘物质(可以是过敏原也可能不是过敏原)后引发的哮喘,而且有足够证据表明,患者的哮喘发作与工作密切有关,即工作后出现哮喘,脱离工作环境后症状减轻或消失,通过皮肤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找到相应的过敏原。

47.支气管哮喘的分期

通常将支气管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发作期患者常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发作期发作程度不同,从轻度到中度乃至重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十几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1~2天。发作期间发作频率(发作次数)不等,可几天发作1次,也可1天内发作几次。缓解的办法也不同。轻症患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患者脱离过敏原后多可自行缓解。而有些重症患者则需要经过适当治疗方能缓解;

缓解期(发作间期):即急性发作后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于缓解期最低应为多长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认为至少应当达到4周以上才能称为完全缓解。

48.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分度

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进行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49.哮喘患者如何正确地估计哮喘病情的严重度

及时准确地估计哮喘病情的轻重,不仅对于医生,而且对于哮喘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哮喘患者自己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自己病情轻重作出正确的判断。

(1)症状:评价其病情轻重,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从事一般性家务劳动或日常工作有无困难,困难大小;

能否自理生活(大小便、进餐、洗漱活动);

体位:自动、强迫位、坐位;

睡眠是否受到干扰,睡眠质量如何;

吸入平喘药物数量多少,效果如何。

根据相应的症状将哮喘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四级:

1级:能从事家务活动或参加工作,但有一定困难,睡眠受到轻度干扰。

2级:难以从事家务活动及工作,常常被迫坐位或卧位,吸入平喘药物后效果不明显,睡眠受到严重干扰,以至无法入睡。

3级:完全被迫坐位或卧位,吸入平喘药物后无效,无法入睡。

4级:患者完全不能活动,全身衰竭。

也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对哮喘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如病人可以不费力气地用整句方式连贯地说话,表明呼吸困难不严重;如果说话中间常有停顿,则认为中度呼吸困难;如果只能以单音节说话则表示严重呼吸困难;完全不能说话,则提示最严重的呼吸困难。

(2)临床体征

哮鸣音:可以根据哮鸣音多少来估计病情轻重,但是单凭哮鸣音强弱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有时是不可靠的,因为一些严重的晚期哮喘患者哮鸣音反而不明显,甚至消失;

呼吸次数:这是观察呼吸困难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人呼吸频率16次/分,如果能排除运动、发热等因素,呼吸频率>20次/分,则提示呼吸困难;

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强:主要表现为胸锁乳突肌过度收缩,锁骨抬高,严重的出现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紫绀:出现紫绀提示血中氧分压小于6.67千帕,观察部位有口唇、甲床;

体位:一般患者或轻度呼吸困难者体位不受限制,或称为自动体位;中~重度呼吸困难者多喜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严重呼吸困难的则被迫坐位,最严重的呼吸困难则变为卧位或昏迷;

出汗:患者出冷汗,是哮喘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指标;

心率:如果能排除发热、某些药物(如氨茶碱、喘息定、舒喘灵、博利康尼、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的作用,心率(或脉率)>120次/分,提示哮喘病情加重。

(3)简易肺功能监测——PEF测定:PEF正常值与性别、年龄、身高有关,一般认为如果PEF>200升/分,表明病情尚不严重,如<100升/分则提示气道严重阻塞。哮喘严重时PEF的几种表现如下:

PEF明显下降,此时PEF实际测量值低于本人正常预计值50%以下,则表明病情十分严重;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PEF无明显改善或虽有一定改善但维持时间不长。正常情况下哮喘病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喘康速、喘乐宁气雾剂后,PEF改善率多在15%~20%;PEF出现明显的昼夜波动,表现为清晨PEF显著下降,PEF日内波动率达30%~50%。

50.夜间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诊断

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清晨发作或加剧。有人观察了7729例哮喘患者,发现其中74%的患者每周至少有1次夜间哮喘,64%每周有2次夜间哮喘发作。另1项研究结果表明,3129例哮喘患者的1631次发作中,1525次发生于夜里10点到次日早晨7点,最多发生于凌晨4点。国内也有作者报告,哮喘患者中凌晨发作的占90%,其中69.2%发生于夜里2~4点钟。有关哮喘患者死亡调查资料表明,因哮喘死亡的病例中发生于夜里10点到次日清晨的占70%。因此目前认为夜间哮喘发作或加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将夜间哮喘发作频率高低作为哮喘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每天呼气流速峰值(PEF)波动显著者容易发生猝死。

(1)夜间哮喘发作特点和规律

典型夜间哮喘发作时间为后半夜到清晨,有些患者白天几乎无症状,仅在夜间发作,或表现为夜间哮喘的加剧;

发作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部发憋,咳嗽,患者常被喘息、胸部发紧而憋醒,因而睡眠常受到干扰,白天困倦乏力。

(2)夜间哮喘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夜间睡眠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而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已有报告显示,哮喘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及尿中儿茶酚胺排泄水平的昼夜节律与PEF的昼夜节律一致,两者显著正相关,相反,夜间血液中组织胺水平较白天显著升高,与PEF呈负相关。一些学者观察当哮喘患者由白班转为夜班工作时,即夜间上班白天休息和睡眠,则表现为白天睡眠醒后PEF降低。因而认为夜间哮喘主要与睡眠及卧位有关;

正常人体体温存在昼夜节律,一昼夜内波动幅度为1.1℃,清晨2~4时体温最低。哮喘患者凌晨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健康人,体温下降0.7℃即可引起哮喘患者的支气管收缩。目前认为夜间呼吸道热量丢失、气道冷却可能引起气道收缩也是夜间哮喘发生机制之一;

24小时内用药分布不均匀,即白天用药而夜间不用药,导致夜间平喘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

气道纤毛黏液系统的清除功能也存在昼夜节律,夜间纤毛运动减弱,气道内黏液清除速度减慢,使更多的过敏原停留在气道内。同时夜间黏液在气道内积聚也会加重气道阻塞;

晚上吸入居室内、床上过敏原可诱发哮喘,或者白天吸入过敏原,发生迟发性反应者也可表现为夜间哮喘;

哮喘患者血浆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里水平降低,而且与PEF节律一致;

夜间平卧位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这也可能是促发夜间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近研究显示,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也存在明显昼夜节律,白天反应性较低,夜间反应性明显增高,因而对于各种刺激反应增强。另外还有作者报告,夜间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程度比白天严重。

总之,引起哮喘夜间发作或加剧的机制是比较复杂的,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人认为正常人气道张力也存在一定的昼夜节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气道反应性增高,在各种刺激下气道张力呈现更明显的昼夜节律,因而可以认为这种昼夜节律是正常人气道张力昼夜节律的一种放大。

夜间哮喘的诊断:除根据患者叙述的哮喘发作的规律外,还应当监测一天内PEF的变化情况,每天最好测定4次(清晨6时,中午12时,下午6时,夜间11时),然后计算PEF的昼夜波动率或变异率。

如波动率>20%即提示存在夜间哮喘。有作者报告,哮喘患者中PEF昼夜波动率为34%~81%,其中72.7%患者波动率>50%。有人对稳定期哮喘患者进行全天PEF监测,发现75%患者夜间PEF下降20%以上。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3339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文社科小说 《支气管哮喘(名医门诊丛书)》

作者:何权瀛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支气管哮喘(名医门诊丛书)”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3339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