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保护神:地空导弹》:第1章 地空导弹的诞生与应用(1)

 

------第1章 地空导弹的诞生与应用(1)------



地空导弹是20世纪40年代,因防空作战的需要而发展成的一种新型地面防空武器,至今已发展成一个多种类、多型号的武器系列。作为一种以打击空中飞行目标为主的精确制导武器,地空导弹能够以很高的精度毁伤各种高性能飞行兵器,从而成为现代防空作战中的主战兵器。

一、什么是地空导弹

地空导弹在现代战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空袭和防空的发展,使防空作战进入了一个高技术对抗阶段。随着现代化防空作战样式的发展,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已成为防空作战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空防对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地空导弹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对战争中空防对抗的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指从地面上发射,用来攻击各种空中飞行目标的导弹武器系统,它由目标搜索指示系统、跟踪制导系统、导弹系统、发射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支援保障系统等组成。

地空导弹是一种用来对付空中威胁的制导武器,它所对付的目标一般是指各种作战飞机,有些地空导弹还能够射击巡航导弹、空地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和空漂气球等目标。从舰艇上发射,用来攻击空中飞行目标的导弹,称为舰空导弹。舰空导弹与地空导弹具有非常相似的特性,大多数舰空导弹是由地空导弹改进和演化的,因此习惯上将地空导弹与舰空导弹视为同一类导弹,统称为防空导弹,也称为面对空导弹。

二、地空导弹的分类

各国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不尽相同,但总的规律和原则相近。一般按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任务、地面机动性、作战空域等特征进行分类。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作战任务可分为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和舰艇防空三类。国土防空系统一般采用相对稳定的部署方式,可采用固定式或半固定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野战防空要求武器系统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能随部队行进,执行防空掩护任务,能迅速由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能在行进中搜索、跟踪目标,能在短暂的停留时间内发射导弹并快速转移,野战防空多采用机动能力强的自行式或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舰艇防空系统是舰艇武器系统的一部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固定在舰艇上,要求有平台稳定装置、导弹库及自动输送装填设备。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地面机动性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机动式三种,其中机动式又可进一步分为自行式、牵引式和便携式三种。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射高和射程分为高空远程、中空中程、低空近程和超低空超近程。有些国家将射程大于100千米(射高达30千米左右)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称为远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前苏联的C-300ⅡMY-1);将射程在20千米~100千米之间(射高0.05千米~20千米)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称为中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前苏联的SA-2);将射程小于20千米(射高0.015千米~10千米)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称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前苏联的SA-8);将射程在10千米以内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称为超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如前苏联的SA-7)。

地空导弹按导弹制导体制的不同可分为遥控指令制导、主动制导、半主动制导和被动制导四种类型。遥控指令制导是由地面制导站根据雷达测量的目标与导弹的坐标,依据选定的制导规律形成制导指令,发送给导弹,导引导弹飞行的制导体制;主动制导是由导弹上的导引头主动发射电磁波,利用目标回波测量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依据选定的制导规律形成制导指令,导引导弹飞行的制导体制,主动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管的特性;半主动制导与主动制导原理相似,导弹上的导引头利用目标回波测量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依据选定的制导规律形成制导指令,导引导弹飞行,只不过导弹上的导引头不主动发射电磁波,对目标的照射由地面照射站实施;被动制导是导弹上的导引头利用目标的辐射能量(红外、电磁波)测量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依据选定的制导规律形成制导指令,导引导弹飞行的制导体制,被动制导也具有发射后不管的特性。

地空导弹按导弹制导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雷达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激光制导和复合制导等类型,其中红外制导、电视制导、激光制导统称为光电制导。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目标容量或目标通道可分为单目标通道和多目标通道两种。每次只能拦截一个目标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称为单目标通道武器系统,如SA-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同时拦截两个以上目标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称为多目标通道武器系统,如美国的“爱国者”和俄罗斯的C-300ⅡMy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另外,国际上还习惯于按不同的发展时期来划分地空导弹,从20世纪40年代到目前为止,地空导弹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研制出了三代地空导弹,这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分类方式。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至今,已有数十种型号,形成了各种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庞大武器系统家族。由于作战任务、技术战术性能、使用原则以及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不尽相同,一般由目标搜索指示系统、跟踪制导系统、导弹系统、发射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支援保障系统等分系统组成。

一、目标搜索指示系统

一般情况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的跟踪精度很高,但波束较窄,探测距离和范围较小,难以在大范围内及时发现目标。为弥补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的这种不足,一般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配备有目标搜索指示系统。

目标搜索指示系统用于搜索、发现和识别空中目标,测定目标的坐标和运动参数并向武器系统的其他设备指示空中目标,提供空中目标的参数。目标搜索指示系统是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系统按设备特征可分为雷达、光学和光电三种;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无源探测)两类。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目标搜索指示系统通常由搜索、识别和指示等设备组成。

1.搜索设备

搜索设备用于探测、发现空中目标,确定空中目标的坐标。目前所用的大多数搜索设备为专用的雷达系统,一般称为搜索警戒雷达,配备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时也称为目标指示雷达。也有采用光学或光电装置的搜索装备,光学搜索设备有望远镜和各种光学瞄准具,用于白昼能见度较好时观测目标。光电搜索设备有电视、红外和激光等基本类型。电视与红外设备属于被动式系统,一般作为雷达的辅助系统,在强电子干扰情况下,雷达无法正常工作时使用。光电搜索设备单独使用时,需要与测距装置(测距雷达或激光测距仪)配合工作。由于气象条件对光电搜索设备的影响较大,因此单独使用的光电搜索设备多用于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2.目标识别设备

目标识别设备用来确定被发现目标的种类和属性。目标的种类识别是在分析所发现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将目标定为一定等级(类型)的识别设备,如判断目标是轰炸机还是侦察机。目标的种类识别还可根据目标的外廓形状和尺寸、反射和辐射特性、运动规律等进行。目标的属性识别是指目标的敌我属性识别,目标敌我属性的识别由敌我识别器完成。敌我识别器由专用的天线发射和接收装置、相应的密码形成和校对系统组成,在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敌我识别器(询问和应答收发装置)通常与搜索或制导雷达安装在一起。如没有安装敌我识别器,敌我识别工作则由战勤(操作)人员根据上级(友邻)空情通报和经验判定。

3.目标指示设备

目标指示设备用于将搜索设备所获得的空情(经分析处理后的目标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及时、准确地传输给指挥控制中心,供指挥员确定射击决心,实施射击指挥。有的目标搜索与指示系统还同时将信息传输至武器系统的制导系统,为火力单元指示目标,使火力单元提前做好战斗准备并及时发现目标。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目标搜索指示系统与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具有不同的结合形式。

(1)目标搜索指示系统是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整体结构中的一部分。如前苏联的SA-8和法、德联合研制的“罗兰特”,将搜索、跟踪、制导设备和发射设备安装在同一辆车上,结构上实现了一体化。

(2)目标搜索指示系统是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配套中的分系统。目标搜索指示系统在功能上与武器系统的其他部分紧密结合,在结构上则单独配置。如法国的“响尾蛇”、意大利的“斯帕达”和前苏联的C-300ⅡMy。C-300ⅡMy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目标搜索指示工作由单独配置的三坐标雷达完成。

(3)目标搜索指示系统配属给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但又可单独执行任务。如美国的“奈基”Ⅱ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的大功率搜索雷达,SA-2地空导弹的目标指示雷达等。

在一套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目标搜索指示系统的种类、设备的数量和构成形式以及各分设备的具体组成是各不相同的,它取决于该武器系统规定的作战任务、系统的组成、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战术使用要求等。机动式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搜索设备一般与跟踪、制导、发射装置安装在同一车底盘上或者安装在单独的车辆上,如法、德联合研制的“罗兰特”和法国的“响尾蛇”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有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所配属的目标搜索指示系统可以为两套以上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指示,如俄罗斯C-300ⅡMy地空导弹配备的三坐标雷达;有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所配属的目标搜索指示系统从系统结构上讲还可以为其他邻近的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或高炮指示目标。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的目标搜索指示系统一方面自主搜索发现目标,另一方面还可从防空C3I系统中获取空情信息,同时还可将本身所获取的空情信息反馈给上级C3I系统或通报给友邻部队,因此在整个防空信息网中,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目标搜索指示系统是整个防空战场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信息获取环节。

二、跟踪制导系统

地空导弹的跟踪制导系统通过跟踪目标和导弹,测量目标和导弹的坐标和运动参数,导引和控制导弹沿着选定的制导规律所确定的理想弹道飞向目标。

地空导弹的跟踪制导系统通常由弹上制导装置和地面跟踪制导设备组成,也有完全由弹上跟踪制导装置组成的,如全程主动寻的或被动寻的制导系统。

地空导弹跟踪制导系统是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空导弹跟踪制导系统控制导弹运动的部分称为制导系统,制导系统工作的实质是通过对导弹姿态的控制,实现对导弹质心运动的导引。制导系统主要由测量装置、解算装置、指令传输设备、自动驾驶仪和执行机构等组成。

测量装置用来连续不断地测定目标、导弹的坐标和两者相对运动的参数并传输给解算装置;解算装置按选定的制导规律完成测量信息的运算处理,形成修正导弹弹道的制导指令;指令传输设备用于将制导指令传输给导弹上的制导装置;自动驾驶仪是弹上制导装置的基础,用于将制导指令与自身感受的弹体姿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由执行机构(一般为舵机)执行。执行机构的动作改变了作用在导弹上的力与力矩,从而改变了导弹的飞行方向和姿态,使导弹按制导指令的导引沿理想弹道飞向目标。导弹按制导指令改变了飞行弹道,测量装置又测定了导弹在空中新的坐标,从而开始下一个循环的制导控制过程,这一控制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闭环控制过程。

地空导弹的制导系统和导弹之间所构成的闭环控制回路称为制导回路;导弹上的自动驾驶仪和弹体之间所构成的闭环控制回路称为稳定回路。制导回路和稳定回路是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是从总体角度了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最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

在制导回路中,导弹被视为质点,这是由于雷达测量的局限性所致。在制导回路中,导弹只具有位于导弹质心的3个直角坐标x、y、z或极坐标R、α、β(斜距、高低角、方位角),此时导弹具有3个自由度,控制指令是以质点控制原理形成的,控制导弹质点沿着理想弹道飞行。在稳定回路中,导弹被视为刚体,此时导弹除具有位于导弹质心的3个直角坐标或极坐标外,还具有刚体绕质心运动的3个姿态(俯仰、偏航和滚转),此时导弹具有6个自由度,导弹上的自动驾驶仪通过陀螺和加速度仪感受导弹自身的运动,通过计算,与地面制导系统的控制指令合成形成控制导弹的执行指令。执行指令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保持导弹自身稳定,二是按照地面制导系统的导引指令控制导弹沿理想弹道飞行。

地空导弹跟踪制导系统的一般形式是制导雷达,有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制导雷达同时还担负对目标的照射任务,这种情况称为照射制导雷达。

三、导弹系统

导弹是实现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目的的最终设备单元。导弹的主要构件有弹体、弹上制导装置、战斗部、引信、推进装置和电、气源设备等。

弹体是承力的结构系统,由壳体和空气动力面组成。壳体用于安装战斗部、推进装置、弹上控制装置和电、气源等。空气动力面分为翼面和舵面。

弹上制导装置是地空导弹制导系统的一部分或全部,根据制导体制的不同,弹上制导装置的组成也不同。对于采用主动、半主动和被动制导体制的地空导弹,弹上制导装置主要由导引头、自动驾驶仪和执行机构组成。对于采用指令制导体制的地空导弹,弹上制导装置主要由自动驾驶仪和执行机构组成。

导引头用来测量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并依据选定的制导规律形成制导指令。自动驾驶仪用来测量导弹的瞬时姿态,并综合处理地面制导系统或弹上导引头产生的制导信息与自动驾驶仪自身感受的姿态信息,形成控制导弹姿态的执行指令发送给执行机构(舵机)执行。弹上制导装置的功能和具体组成因制导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498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2章 地空导弹的诞生与应用(2)------

推进装置是发动机及其附件的统称,又称为动力装置。推进装置用于产生足够的推力,提供导弹飞行所需的能量,保证导弹达到必要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射程。地空导弹采用的动力装置一般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冲压组合发动机,早期的地空导弹型号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助推器。除主航发动机外,部分地空导弹还装有起飞发动机(又称助推器),两者的结合形式有并联和串联两种。

战斗部是导弹的有效载荷,用于直接杀伤目标。战斗部通常由壳体、装药、安全机构、引信和传爆装置组成。地空导弹的战斗部多采用常规装药,通常以其壳体在爆炸瞬间形成的破片和冲击波杀伤目标。引信是地空导弹接近目标时控制战斗部适时起爆的一种装置。引信和战斗部的配合称为引战配合,引战配合对于射击小目标、高速目标、高机动目标十分重要。地空导弹一般采用非触发(近炸)引信。

弹上的电、气源为导弹上的设备提供启动、控制和运转的能源,通常采用蓄电池和高压气瓶并附有相应的二次电源和气体分配装置。

导弹的构成、所选用的气动外形、制导装置、推进装置以及战斗部组成形式等,取决于地空导弹的作战任务和与之相适应的战术技术性能,同时还取决于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工作体制和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四、发射系统

发射系统是对导弹进行支撑、发射准备、随动跟踪、发射控制及发射导弹的专用设备的总称。发射系统主要由发射装置和发射控制设备组成。发射装置有固定式、半机动式、机动式等类型,发射方式有倾斜发射和垂直发射两种。

倾斜发射方式指导弹发射时处于倾斜状态,倾斜发射装置通常由发射臂、随动系统、基座和发控系统组成。

垂直发射方式指导弹发射时处于垂直状态,垂直发射的地空导弹通常装在发射筒(或发射箱)内,发射时靠导弹自身的动力或外加动力使导弹飞离发射筒。与倾斜发射相比,垂直发射具有全方位发射、反应时间短、发射速率高等特点。垂直发射技术是对付多方位、多批次饱和攻击、加大射击密度的有效途径,新型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多采用垂直发射方式。

发射控制设备是制导系统在发射装置上的接口设备,用于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导弹发射前的准备和初始数据装订,并按指令发射导弹。

发射系统的具体结构取决于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要求和系统结构形式。

五、指挥自动化系统

地空导弹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用于收集、处理、显示空中情报,进行威胁估算、目标指示、目标参数和射击诸元计算、目标分配和辅助决策,并对单个或多个地空导弹火力单元实施指挥控制的人机系统。它既是武器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统一的防空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均配套装备有相应的指挥自动化系统。

地空导弹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多层次系统,按国际上一般通行的概念,它通常分为混编武器系统群的战术单位、作战单位、火力单元3个层次。3个指挥控制层次逐级展开,每一层对应着不同的指挥控制级别、火力范围和火力配系。各级指挥控制中心既是上级指挥控制系统的控制节点,又是下级指挥控制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并通过通信网络沟通与友邻之间的信息

交换。

地空导弹指挥自动化系统包括指挥控制设备、相应的传感器或传感器网、配套的通信系统和各种外部接口。

六、支援保障系统

支援保障系统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系统提供电气能源、坐标定位、导弹补充装填、维修保障等技术支持。因此支援保障系统有时又称为技术支援系统。

支援保障系统通常包括电源设备、定位设备、准备和测试导弹的地面设备、导弹运输装填设备、各种模拟训练设备、维修设备、备件和文件运输保管设备等。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支援保障设备随着武器系统的发展变化逐渐现代化、自动化。早期的地空导弹型号,如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支援保障设备十分庞杂,尤其是采用液体推进剂的地空导弹。随着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测试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维修保障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基层级的技术保障日趋简易化和自动化。电子设备一般内装有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可随时发现装备故障和故障隐患;装在发射筒的导弹可数十年不检测、不维护。武器系统的其他分系统也配备了先进的支援保障设备,如故障自动检测和显示系统等。同时,整个武器系统的支援保障设备朝着自动化、通用化、小型化和多层次分级设置的方向发展,并有把训练模拟器纳入支援保障设备中的趋势。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各分系统的具体组成和结构形式,取决于武器系统的作战任务、作战性能、使用原则以及对整个武器系统组成的特殊要求。

地空导弹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受了多次战争考验,如越南战争、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产生了巨大的战果。我国首创了运用地空导弹射击空中目标(1959年10月7日使用SA-2导弹击落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的成功战例。

一、发展慨况

目前,世界上能研制地空导弹的国家和地区有13个,已研制成功近百种型号,形成了现代军事武器库中一个庞大的武器家族。纵观地空导弹的发展历程,它在每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受同一时期空袭战术与技术发展的刺激与推动,并往往与当时的工业技术,尤其是电子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世界范围看,地空导弹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始发展、新技术应用发展、高技术应用提高三个发展时期,相应地发展了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二、第一代地空导弹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许多国家在改进高炮的同时已把注意力转向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和试验。尤其是1937年英国将研制的定位雷达投入战争使用,给防空作战带来深远影响,对防空武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遥控、陀螺控制等技术逐渐出现,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发展导弹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法西斯德国为对抗美、英轰炸机群,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在使用所谓“复仇武器”V-1和V-2导弹的同时,研制了比高炮更有效的地空导弹,如“龙胆草”、“莱茵女儿”、“蝴蝶”和“瀑布”等。这些最初的地空导弹虽然没有来得及投入使用,法西斯德国即告覆灭,但却证明了波束制导的可行性。1944年,美国也曾研制了“云雀”和“小兵”两种地空导弹,据说这些导弹主要是为了对付日本的“神风”自杀飞机,但均没有达到实用阶段,战争就结束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可以视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初级试验研制阶段,尽管没有投入实战使用,但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地空导弹研究的基础上,美、苏、英等国开始独立进行地空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特别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开始并逐步升级,极大地推动了导弹武器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高空远程战略轰炸机成为空中主要威胁,针对这种空中威胁,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苏、英等国相继研制并装备了一系列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美国空军于1952年9且装备了“波马克”,美国陆军于1953年12月装备了“奈基”I,1958年装备了“奈基”Ⅱ以及“黄铜骑士”(舰空型)等型号;前苏联国土防空军1954年装备了SA-1(G-25)、SA-2(C-75)、SA-3(C-125)等型号,前苏联陆军60年代初装备了SA-4(C-175)、50年代末装备了SA-5(C-200)等型号;英国空军1957年装备了“雷鸟”、1958年装备了“警犬”等型号;瑞士于50年代后期装备了“奥利康”等型号。这一时期发展的地空导弹被称为第一代地空导弹。

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是中高空、中远程,作战半径一般为30千米~100千米(“波马克”可达320千米、“波马克”B型的最大射程达700千米),最大射高达30千米。导弹采用多种推进系统,如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组合以及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组合等。制导控制系统采用波束制导、指令制导和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这一时期地空导弹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与当时的空袭装备和作战方式有关。如均以当时的高空轰炸机和高空侦察机为主要作战对象,因此强调导弹的高空、远程射击能力。而一个系统只能射击1个目标(单目标通道)则是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特点被作为第一代地空导弹的主要划分标准。

第一代地空导弹主要采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技术,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第一代地空导弹采用分离元器件,电子设备以电子管为主体,体积大、稳定性差,导弹笨重(“波马克”B导弹的发射质量7257千克),地面设备庞大(SA-2导弹的地面车辆达60多部)。因此第一代地空导弹主要采用固定或半固定形式,地面机动性能较差,使用维护复杂,可靠性较差,抗干扰能力低。

第一代地空导弹的出现,使各国具备了一种全新的防卫高空、远程空中攻击的有效手段,并在射击纵深、高度和精度上远远超过了高炮。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典型的战场环境下,地空导弹一般可以达到50%以上的单发杀伤概率,而同时期的高炮仅为0.2%左右。这种新式武器同时还具有“面”防御能力,与高炮的“点”防御相比,它更能适应当时防空作战的需要。因此,从第一代地空导弹诞生开始,就很快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大量装备防空部队,成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地面防空装备的主体。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第一代地空导弹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改进型,其中改进最多的是前苏联的SA-2导弹。这些改进型虽然在总体作战性能上相对其原型普遍有一定的提高,但在本质上仍属第一代地空导弹。目前,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第一代地空导弹大部分都已被淘汰,在役的均为其改进型。

在第一代地空导弹的众多型号中,应用最广泛的是SA-2导弹,SA-2导弹是第一代地空导弹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第一代地空导弹中唯一经过大量实战检验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因此SA-2导弹被公认为是第一代地空导弹中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型号。

三、第二代地空导弹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各种高性能飞机研制成功,地空导弹所面临的目标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第一代中高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实战中的使用,迫使空中目标采用低空突防和电子对抗技术。新的空袭方式促进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低空性能和抗干扰性能的提高和机动式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

第一代地空导弹在设计时主要针对20世纪50年代机动能力很差的高空轰炸机和高空侦察机,因而在射击机动性能较好的新一代作战飞机时效能极低。在越南战争中,美军F-4战斗机飞行员通过采用剧烈的垂直机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既可以摆脱越军SA-2导弹的攻击,这种机动动作最终发展成一种标准的反导弹战术动作——山羊跳机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空袭作战在战术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低空、超低空突防成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作战手段,第一代地空导弹低空作战能力的不足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采用低空、超低空进入与反导弹机动相结合的作战方式,成功地躲避了埃军SA-2导弹的攻击,使得埃军发射的322枚SA-2导弹竟没有击落一架以军飞机。战争的实践表明,防空的重点由高空向低空、超低空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

20世纪60年代空中战场的另一个变化是出现了针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电子干扰。在我国的国土防空中,针对我国地空导弹的打击,美国在台湾的U-2飞机上加装了电子预警装置(12系统)和电子干扰系统(13系统),导致了几次防空作战的失利。在越南战场上,美军通过采用电子干扰措施,使越军SA-2导弹的射击效果逐年降低。1965年,越军平均发射13枚SA-2导弹就可击落一架美军飞机;而到1966年增加到了33枚;1967年增加为55枚;到1972年,平均发射85枚导弹才能击落一架美军飞机。尽管在越南战争期间越军SA-2导弹营的数量一直在大幅度扩充,但始终没有对美军飞机构成致命威胁,美军的电子干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电子干扰与反电子干扰问题是地空导弹武器与空袭兵器对抗中出现的一个新矛盾,这一矛盾的优势取向直接决定着地空导弹的作战效能。

作战环境的变化对地空导弹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新技术革命兴起所带来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与红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研制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与推动下,地空导弹进入了一个新技术应用的全面发展时期。除了美、苏、英等国外,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色列、瑞典、瑞士也相继加入了地空导弹研制国的行列。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的地空导弹型号不断出现,到70年代末期,先后出现了近30种新型地空导弹和近20种舰空导弹,其中最具代表的型号有:前苏联的SA-6、SA-8导弹,美国的“霍克”、“小槲树”导弹,法国的“响尾蛇”导弹,英国的“长剑”、“山猫”导弹,法、德联合研制的“罗兰特”导弹等。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498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地面保护神:地空导弹》

作者:汪洋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地面保护神:地空导弹”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498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