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利器:机载导弹》:第5章 机载导弹发展历程(1)

 

------第5章 机载导弹发展历程(1)------



空空导弹

空空导弹是从飞机上发射、用来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是现代空战的主要武器。与航炮相比,空空导弹具有命中精度高、射程远和杀伤威力大等优点。在现代空战中,空空导弹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空空导弹发展历程

1944年4月,德国首先研制成功世界上首枚X-4型空空导弹,不过它是一种有线制导导弹,问世后也未经过实战考验。空空导弹的正式研制是从1946年开始的,至今已将近70年了。世界上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空空导弹是1958年9月24日,中国台湾国民党空军的F-86飞机在大陆温州上空使用美制“响尾蛇”导弹攻击我军战机。目前,空空导弹的技术水平和作战效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发展。

从发展历程来看,空空导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或者说到目前为止已研制了四代空空导弹。

一代空空导弹(1946~1956年)主要用来对付轰炸机。当时,轰炸机的飞行速度比战斗机慢,但其自卫武器火力较强,并且机上装有多个炮塔,能对战斗机形成交叉火力。为了增强战斗机的火力,并能在轰炸机自卫武器的射程之外将其击毁,设计师们为战斗机研制了第一代空空导弹。当时对其设计要求是:从轰炸机尾后实施攻击,并能在轰炸机自卫武器射程之外发射。其主要技术特点是:

由于目标机的机动性能不佳,导弹实施尾追攻击,所以导弹的制导系统比较简单;

导弹的最大射程为2~10干米。

由于当时轰炸机的升限一般为12~15千米,所以导弹的最大使用高度多数为15千米。

导弹的最大速度为1.7~2.5马赫。

导弹战斗部的重量为9~30千克。

典型的第一代空空导弹有:美国的AIM-4A“猎鹰”雷达制导导弹、AIM-4B“猎鹰”和AIM-9B“响尾蛇”红外制导导弹以及AIM-7A“麻雀”Ⅱ雷达波束制导导弹;前苏联的AA-1(俄称K-5)雷达波束制导导弹;英国的“火带”红外制导导弹等。

二代空空导弹(1957~1966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超音速轰炸机,其实用升限都在18千米以上。另外,大多数战术飞机既可执行截击任务,也可执行轰炸任务。这时,战斗机从轰炸机尾后实施攻击的优势(飞行速度、爬升速度、机动性)已不复存在了。这就要求空空导弹除了增大速度、提高升限、增加射程外,还必须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全向攻击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由此而形成了第二代空空导弹,其特点是:

虽并未达到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要求,但在拦射能力方面却有了很大提高,改变了长期形成的尾追攻击战术。

导弹的最大射程为8~30千米。

导弹最大使用高度为20千米左右。

导弹的最大速度为2.2~3马赫。

导弹战斗部的重量为11~70千克,装有非触发引信:

采取了一些抗干扰措施,导弹的命中率有所提高;

采用比例导引法。

典型的第二代空空导弹有美国的AIM-4E“超猎鹰”和AIM-7E“麻雀”ⅢB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AIM-9D“响尾蛇”红外制导导弹;前苏联的AA-3和AA-5雷达/红外制导导弹;法国的R.530雷达/红外制导导弹等。

三代空空导弹(1967~1976年)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超音速、大机动的飞行目标作为攻击对象。这一代导弹朝着远距拦射和近距格斗两个方向发展,同时把“三全”(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作为发展重点。

远距空空导弹主要进行远距防空任务,能攻击不同高度上的目标,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有:

导弹具有远距搜索、探测和跟踪能力,能在目标机的火力范围外进行远距发射,最大射程可超过100千米。

采用复合制导。

导弹的发动机工作时间长,能满足远距攻击目标的要求;

具有上射和下射能力,既能攻击载机上方的目标,又能攻击载机下方的目标。

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即能连续发射几枚导弹,同时攻击几个目标。

这类导弹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AIM-54“不死鸟”导弹。这种导弹采用半主动脉冲多普勒雷达加主动雷达复合制导,与机载火控系统交联可连续发射6枚导弹,攻击6个不同的目标。导弹重约440千克,战斗部重61千克,最大射程可超过100千米。前苏联研制的AA-6导弹也属于这种类型的导弹,其弹重和战斗部重量均超过“不死鸟”,但射程不如“不死乌”远,弹上装有雷达和红外两种导引头。

至于近距格斗导弹,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它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60年代爆发的越南战争中.美国曾将“猎鹰”、“响尾蛇”和“麻雀”等导弹投入实战使用,但这些导弹的实战效果甚差。据统计,平均每发射11枚导弹,只有1枚击中目标。为此,1966年,美国空军和一些制造厂商组成联合调查组,赴越南实地考察。调查发现,空空导弹实战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导弹的设计思想仍没有脱离以轰炸机为攻击目标的老路子。因而,美国军方决定开始研制能适于进行近距格斗的空空导弹。这类导弹的主要特点是:

机动性好,最小发射距离短。导弹可以在距目标300~500米的距离内发射,导弹的允许过载大,能跟踪做大机动动作的目标。

采用红外制导,红外导引头的敏感度提高,导弹具有一定的全向攻击能力。

跟踪视场宽,具有离轴发射能力,能跟踪大角速度的机动目标。

具有快速发射能力,能与机载雷达、头盔瞄准具交联使用。

典型的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有美国AIM-9L“响尾蛇”、法国“魔术”R.550、以色列的“怪蛇”Ⅲ(PythonⅢ)和俄罗斯的R-73等。

四代空空导弹(1977年以后):为适于2000年前后空战的需要,一些国家先后开始研制第四代空空导弹。与第三代空空导弹相似的是,第四代空空导弹也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用于近距格斗(两机相距在8000米以内)的视距内导弹,它主要以红外制导为主,所以又称红外近距格斗导弹:另一种是用于中、远距作战的超视距导弹。

红外近距格斗导弹的主要技术特点是:

红外成像导引头占主导地位。由于红外成像导引头灵敏度高、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因而,在发展第四代近距格斗导弹时,红外成像导引头占据了主导地位。

广泛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提高导弹的机动性。为了有效攻击高机动性的新型飞机,格斗空空导弹必须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因而第四代格斗导弹广泛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

离轴发射能力进一步提高。由于第四代格斗导弹的机动性能提高和采用了先进的红外导引头,使导弹具备了进一步提高离轴发射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增强导弹的作战效能。

抗干扰能力增强。由于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和一系列的新技术,第四代格斗导弹的抗自然干扰和人工干扰的能力明显增强了。

发展大推力和无烟发动机。采用推力矢量技术,要求导弹的发动机有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大推力。为此就要发展新型的大推力发动机。另外,导弹发射和飞行中产生的烟迹,不利达牝成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因此,无烟发动机的研制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作战能力更加完善。由于广泛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第四代格斗导弹进一步提高了机动性和离轴发射能力,提高了分辨率,因而使其作战能力跃上了新的台阶。

四代超视距空空导弹的主要技术特点是:

复合制导方式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广泛采用中段惯性(或惯性加指令)制导加末段主动制导。在导弹的主动控制段,载机对已发射的导弹可不再进行控制(即所谓“发射后不管”),而可做规避机动或攻击其他目标,这为载机同时发射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提供了可能:

导弹的制导性能好。由于采用了高效能的雷达导引头、先进的微波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式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高新技术,使导弹的制导功率、制导精度和可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提高了抗干扰能力。选用了先进的雷达工作体制和数字式制导系统,提高了抑制杂波和抗干扰能力,而且具有跟踪干扰源的功能:

良好的机动能力和大速度迎头拦截能力。与第三代超视距导弹相比,第四代超视距导弹都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和大速度迎头拦截能力。其机动性能已可与第三代格斗导弹相当或有所提高:

中距导弹兼顾近距、远距能力,并发展新型远距导弹。法国研制的“米卡”导弹,是典型的中距拦截兼顾近距格斗的新一代空空导弹。它能执行中距拦截和近距格斗双重任务,有可互换使用的主动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其最小射程为500米,最大射程超过50千米。

二、空空导弹的组成与分类

空空导弹主要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引信和动力装置等部分组成。制导装置是导弹的“中枢神经”,它的作用是控制导弹跟踪目标;战斗部内装有高能常规炸药或核装药,直接用来攻击和摧毁目标;引信是用来引炸战斗部的,有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动力装置就是发动机,一般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用来为导弹飞行提供推力。空空导弹一般还装有弹翼,用以产生升力和保证导弹稳定飞行。

空空导弹的工作过程是:在脱离载机后的飞行过程中,弹上制导系统不停地测量和计算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由此形成控制信号,操纵导弹的控制舵面偏转,使导弹飞向目标。当导弹接近目标,到达一定距离时,导弹上的引信引爆战斗部,摧毁目标。

空空导弹有多种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也不尽一致,根据目前较通用的方法与标准,空空导弹可按制导方式、攻击方式和射程来进行分类。

按制导方式.空空导弹可分为红外、雷达和复合制导三种。

红外制导利用光敏元件将探测到的目标热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处理和比较后,得出误差信号,产生控制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雷达制导导弹上的雷达接收目标的雷达回波信号,经过计算后形成控制指令。雷达制导根据雷达发射机的所在位置又可分为主动雷达制导和半主动雷达制导两种。前者的雷达发射机装在导弹上,后者的雷达发射机装在挂装导弹的载机上。

复合制导将多种制导方式组合使用,如有惯性制导加半主动雷达制导(或加主动雷达制导)等。

按攻击方式,空空导弹可分为格斗导弹和拦射导弹两种。

格斗导弹主要用来攻击目视距离内的目标,所以又称近距格斗导弹。这类导弹均采用红外制导方式,具有发射后不管的功能,导引头的跟踪范围宽、跟踪角速度大,导弹的机动能力强、横向过载大,有的导弹能实施全向攻击,其最大发射距离有增大的趋势。

拦射导弹又可分为中距拦射导弹和远距拦射导弹,它们主要用来攻击目视距离以外的目标。中距拦射导弹多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远距拦射导弹一般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并可连续发射几枚导弹,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即所谓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先进的中距空空导弹也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挂装拦射导弹的载机装有与导弹匹配的火力控制系统。导弹具有下射能力,能攻击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还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和全方位攻击能力。有的拦射导弹兼有近距格斗作战能力。

但也有人认为,由于空空导弹技术的发展,将空空导弹分为格斗导弹和拦射导弹的分类方式已不合适。他们认为,应将导弹分为视距内作战的导弹和超视距作战的导弹。

按射程,空空导弹可分为近距、中距、远距三类。

目前,采用较普遍的标准是:射程在10千米以内的为近距空空导弹:射程在10~100千米范围内的为中距空空导弹;射程超过100千米的为远距空空导弹。

当然,应该说明的是,空空导弹并不是“百发百中”的。每种空空导弹都有一个“可攻击区”,这是以目标为原点的一个空间范围(区域)。载机只有在这个区域内发射导弹,才可能有较大的概率击毁目标;如在这个区域以外发射导弹,则很难击中目标。“可攻击区”的大小与形状,主要由空空导弹的性能决定,但也与作战的高度、载机飞行速度以及目标是否作机动有关。

三、空空导弹发展趋势

各类导弹的技术互相借鉴,特点互相“渗透”在空空导弹发展的早期,各类导弹的技术重点是不同的,性能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如近距空空导弹的机动性好,但并不具备全向攻击能力;而中、远距空空导弹的射程远,且具有一定的全向攻击能力,但它机动性能较差。随着空空导弹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各类导弹的技术互相借鉴、特点互相“渗透”的趋势。如新型的近距空空导弹大多具有全向攻击能力,而中距空空导弹的机动性能已有明显提高,新型中距空空导弹的机动性能已达到了第三代近距格斗导弹的水平。兼顾中距拦截和近距格斗的法国“米卡”导弹的出现,也是这一动向的例证。

超视距空空导弹的作用日趋明显,近距格斗导弹仍居重要位置。在近年来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空空导弹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红外近距格斗导弹的战绩更好一些。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情况有了新的变化,超视距导弹击落飞机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近距格斗导弹。因此有人提出“超视距空战的时代来到了”。但是也应该全面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在未来的战争中,尽管超视距空空导弹的作用将日趋明显,但近距格斗导弹仍会占据重要地位。因为未来的空战还不可能在超视距的范围内全部完成。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的超视距导弹的技术水平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是“有矛就有盾”,随着超视距导弹的发展,与其对抗的方法和措施也必然会逐渐完善。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空战仍将是先用中、远距超视距空空导弹进行空战,然后再由近距格斗导弹和航炮进行“决战”。此外,由于红外格斗导弹的命中精度高、使用灵活,又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所以它更受青睐。目前,各主要国家相继开展第四代近距格斗导弹的研制也说明了这一点。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05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空战利器:机载导弹》

作者:郭华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空战利器:机载导弹”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05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