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成长经典丛书——中国文明奇迹》:第5章 故宫

 

------第5章 故宫------



在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宫殿建筑是它的重要内容。“宫室”在中国古代是居住建筑的通称。进入奴隶社会以后,逐渐成为王、诸侯统治者居住建筑的专用名称。“殿”在古代是指最高、最大的建筑。汉代以后,“宫殿”遂成为帝王办理政务、举行朝会与居住地方的专称。到了明清,是以庄严富丽的宫殿建筑,把都城与宫城连成一气的规化布署,创造出雄壮宏伟的气魄,取得了帝王宫殿至高无上的艺术效果。

故宫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宫殿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群、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群。从建成到封建帝制结束的近500年间共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调集全国优秀工匠十多万人、民夫一百多万人,以南京的宫殿为蓝本,在北京元朝宫殿的旧址上修建皇宫。1420年,宫殿基本建成。在此后的几百年里,历朝历代皇帝多次下令重修紫禁城,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1925年清逊帝溥仪迁出后,改设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有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绘画馆等,收藏文物100万件。

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长3800米、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道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护城河内分为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两大部分。

故宫内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故宫内的宫殿都是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故宫里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地位。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罕见的。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威严、雄伟的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古以北为“子”,南为“午”,午门正处于故宫中轴线之南的向阳位置,故称午门。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庆六年(1801年)又修。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午门的门洞有“明三暗五”之说,即从正面看是三个,实际上还暗有左右两个掖门,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城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是五个门洞了。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破例得以荣幸地出入此门的只有两种情形: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入一次;殿试考中前三名的,即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只有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鸣钟击鼓的时辰都有讲究。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时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方可钟鼓齐鸣。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故宫中等级最高的宫殿——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为故宫前三殿之首。“太和”二字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得到协调的意思。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位于太和门内的中轴线上,建于一个工字型的石台基上,面阔11间,进深5间,通高35.5米,殿内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屋顶,前面是宽阔的月台,下临广大殿庭。太和殿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木结构殿宇,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建筑风格。大殿的台基是高达8.13米的汉白玉石座,殿四周是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雕有精美的云气龙凤纹图案。

大殿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是御道,御道专供皇帝使用,由巨石雕成。大殿内有72根名贵的楠木巨柱支撑殿顶,中间的6根楠木柱贴金,高达12.7米,直径达1米;殿内正中是七级高台的地平床,上设屏风、皇帝宝座、御案,两边还有对称的宝象、仙鹤和香炉等皇帝用品,金碧辉煌,庄严华贵。

明清两朝,每逢元旦(春节),冬至,万寿(皇帝生日)及登基,大婚,命将出师,殿试传胪,都在此举行隆重的典礼。

方方正正的亭子型宫殿——中和殿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中和殿是一座方方正正的亭子型宫殿,正是这别具一格的造型,使得它在高大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的位置突出了建筑布局方面的匠心独具。中和殿深广各3间,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中央最高处安装着镀金的圆形宝顶,仿佛巨大的宝珠悬挂头顶。由于尖顶部正是屋梁交会处,其木构件最容易受雨水浸蚀而腐烂,像这样在它的顶端罩上一个完整的金属宝顶,能有效地保护构件,而且美观又实用。

中和殿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中和殿基本上是为太和殿的活动做准备的场所。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以表示自己的诚意;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以示真切。

寓意和谐、安康的保和殿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神寿安康,天下太平。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而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其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康熙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绚丽的内廷后三宫

经过三大殿后面的庭院,迎面有一座华丽的宫门,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建于明代。门前一对金狮和十个金缸相对排列。门内为后三宫,乾清宫在前,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后,是皇后的正宫;在两宫之间夹立一个亭子形方殿,名叫交泰殿,是内廷的小礼堂。后三宫东西两侧各有四门,分别通向东六宫和西六宫。历史上习称的三宫六院,就是指的这里。

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清两代时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皇帝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也都在这里进行。乾清宫正殿悬挂着顺治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巨匾,匾后藏有著名的雍正建储的秘密。为安抚民心,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千叟宴,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清代,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不论皇帝死在什么地方,都要先把他的灵柩(叫梓宫)运到乾清宫停放几天。

与乾清宫对应的是坤宁宫,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时(1798年)重修。宫的两侧日精门、月华门象征日月。清代西暖阁成为祭神的场所,每逢超祭、夕祭、大祭的日子,皇帝、皇后亲自参加,所祭的神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东暖阁则作为皇帝结婚的洞房。清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大婚礼后,均以此为洞房。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

交泰殿位于乾清、坤宁两宫之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时重建。是明清时为皇后举办寿庆的地方。交泰之名即寓乾坤相交、天地和会、国家上下风化相通、长治久安之意。交泰殿宝座东侧有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西侧有乾隆年间造的大自鸣钟,神武门和钟鼓楼报时都以此为准。清顺治皇帝禁止内臣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公元1748年,乾隆根据《周易》“天书二十有五”之说,而将代表皇权的25颗宝玺(皇帝的大印)收藏于此。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189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伴你成长经典丛书——中国文明奇迹》

作者:墨人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伴你成长经典丛书——中国文明奇迹”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189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