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和尼采、许巍的渊源?!

 

每一段故事,从开始的第一步到最后冲刺的那瞬间,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恐怕别无他途。...



尼采用了一辈子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的问题。

尘世繁杂,乱了阵脚,何去何从?什么样的“自己”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能坚定地回答尼采这几个问题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比如唐僧。或许我们不理解他取了经是干嘛?但他是唐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每次别人问他的时候,他都这样回答的,以至于我们能熟记这几句话。简单的几句话,足以看出他的坚定的意志,所以他成功了,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大唐西域记》,更是一个长生不老唐僧和唐僧的故事。平凡,但伟大。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许巍有一首歌——《蓝莲花》就是为唐僧而创作,歌唱的是这种坚强的意志、一个长生不老的故事。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每一段故事,从开始的第一步到最后冲刺的那瞬间,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恐怕别无他途。

如果喜欢,别忘分享,你的喜欢就是我的动力!
小编准备好了沙发,欢迎常来坐坐


    关注 健康不将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