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之灾——万事皆有可能,只是概率问题

 

这几天打开一些公号,有很多,当然不是全部,都写着一行意思相近,但表述不同的文字——恳求您,将我置顶!有的还只...





置顶现象








几天打开一些公号,有很多,可以说是绝大部分吧,都表达着一个核心,——恳求您,将我置顶!有的还只做了一幅精美的图片,譬如著名的李叫兽,以一篇文章预告为诱饵,底部露出一句祈求,仿佛一张张校园街头处张贴的“创可贴”,夹在一个小礼品里。

公号们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因为都体会过微信群的置顶之灾。那时候微信还是蛮荒之地,群众力量还未被开掘,微信群如果足够活跃度,就像百度贴吧里灌水回复的帖子,可以被置顶;后来微信群置顶,用户变皇帝,拥有掌握生杀大权的权力,除了少数的宠儿,其余微信群全成为深宫怨妇。

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讲,这真的是“飞来横祸”,但是对于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营销前锋”,却简直是折磨。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营销美女Cherry曾经这其中的佼佼者,手机上红点密密麻麻,就像过敏的皮肤一般耀眼,她在各群活跃,广发帖子,就像街头发传单的皖北妹子。

置顶之后呢?很多群已经多年一言不发,就像一群哑巴的聚会,或充满着可怕的广告帖子,她只遇见与自己一样勤奋的同类。

如今,微信公号们又跪下身躯,高举红木盘子,陛下,翻我吧。

当然,普通用户甚至不觉得这是特权,但广大公号却头皮一紧,背有冷汗。深宫怨妇等于深渊绝境,人人相信,行动越迅速就有效——延缓三天或者一周,别人已经置顶高悬,占领了用户的心智,你没被置顶,很可能就此坠入悬崖,永远湮没。

趋之若鹜
公号们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因为都体会过微信群的置顶之灾。

那时候微信还是蛮荒之地,群众力量还未被开掘,微信群如果足够活跃度,就像百度贴吧里灌水回复的帖子,可以被置顶;后来微信群置顶,用户变皇帝,拥有掌握生杀大权的权力,除了少数的宠儿,其余微信群全成为深宫怨妇。

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讲,这真的是“飞来横祸”,但是对于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营销前锋”,却简直是折磨。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营销美女Cherry曾经这其中的佼佼者,手机上红点密密麻麻,就像过敏的皮肤一般耀眼,她在各群活跃,广发帖子,就像街头发传单的皖北妹子。

置顶之后呢?很多群已经多年一言不发,就像一群哑巴的聚会,或充满着可怕的广告帖子,她只遇见与自己一样勤奋的同类。

如今,微信公号们又跪下身躯,高举红木盘子,陛下,翻我吧。

当然,普通用户甚至不觉得这是特权,但广大公号却头皮一紧,背有冷汗。深宫怨妇等于深渊绝境,人人相信,行动越迅速就有效——延缓三天或者一周,别人已经置顶高悬,占领了用户的心智,你没被置顶,很可能就此坠入悬崖,永远湮没。



置顶之战
这是无数场占领高地战争中的一场。

格拉德维尔说过:“任何一种营销,都有一个引爆点。”;视行业区域不同,一般比例是15%到20%。国内一家著名的炒货零食连锁店,在攻城略地的时候发现,在一个城市里开实体店,如果覆盖率在20%城市总人口的以下,基本是亏损无疑。可是一旦突破这个界限,则全面盈利。

这种奇迹一般的经验,几乎适用于每一个城市发生。20%的覆盖率,其实就是零售占据一个城市消费心智的“临界点”;无独有偶,在每年汪洋大海的新书里,总有一些经典书目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追风筝的人》、《荆棘鸟》等等,总是能重新几万到十几万,长销不衰。

这同样也可以类比说是图书占据心智之后的表现,这些书被讨论、评价、借送的人群比例,一定已经达到整体阅读人群的15%,或者20%,它们才会像药片缓释剂一般,每年定期地释放能量。

15%到20%的临界点,背后是社交蔓延的一个临界点。突破之后,人们将广泛自发地分享,乘数效应是巨大的。1的365次方,等于1。但是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要么爆发,要么缓释,临界点之后都是”红利时间“。

当然,人们分享你的产品,并非因为你的产品是最好的(况且从理论上讲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的),而是因为人人都在使用,人们愿意在”非正式交流“中谈及你,这就是《乌合之众》中谈到的群体意见与信念的体现。展示时髦或复古的审美、轻松或庄重的态度、反对或支持的立场……人们谈及你甚至不一定是喜欢你,而是要通过你明确自己的身份,与朋友的关系,以及在陌生人中寻找同类。(俨然进化为了一种社交货币)

因为,个人往往相对理智机警,但是群体往往代表着冲动,不理智。

在临界点之前,是一个心酸的旅程;你内容再好,故事再有趣,你会P图你会美颜,都只是昙花一现。多少公号曾有十万+的文章,却是风骚一时;搞笑的是大量公号偏偏扎堆在此,相信公号置顶之后,此地一片血肉模糊,横尸遍野。

其实对于这样的现象,天生骄傲团队的我们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强势的大号,当然不必紧张。用户本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他们每天期盼在不尽的无聊中遇见自己的倒影,早已脑残。至于我们,我们也不打算哀求置顶了,涕泗横流的,求爷告奶的,反而可笑。即便因同情而获得置顶,也与我们的中心背道而驰。

最焦虑的其实是接近15%的那些公号,其在2B的垂直行业内还不足15%,2C的不是数一数二数三的。“高地”之战就是关键时刻,如果不能果断胜出,竞争对手可能会一骑绝尘。

这是危言耸听吗?内容创业者青春昂扬,自然不惧。他们说,朋友圈才是重要阵地。公号原发阅读的比例本来就越来越低,朋友圈的转发阅读却越来越高,一般基本可以超过一半,直至70%。可是实际的状况只是你在不断透支你自己的朋友圈(详情可见历史消息图文)

在底部的同学,你们既然不能被发现,如何被粉丝转发?如果仅仅是自己的朋友圈,又能转发多少?

一次公号置顶,当然不是没顶之灾。扩大粉丝和影响力的手段自然也是多如牛毛,可以转发微信群、办线下活动、用技术手段等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将会是一次改变公号格局的重大调整。

如果微信是一个社会,那么公号置顶意味着”板块“这个突破口的终结。已经成功的,将更加成功,而尚未成功的,则更加落魄,投入更多资源。同时,一种资源,一种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



再说两句

废话
一种资源是渠道,其地位会持续上升;一种能力是内容生产,对于其要求将会更高。

渠道是传播的触发器,以前本身就重要,置顶之后将会更重要。如果粉丝不能作为散射点,那就需要你能直接通过行业的一些大平台转发。譬如,如果与几十个中大平台保持密切联系,一起思考、学习、分享知识,他们就可能时不时转发你的文章,也许能够弥补”置顶“的障碍。自然,作为渠道的领导者,其门槛和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自然,随着传播成本不断下降,对内容的要求肯定更高了。尚未入座殿堂的公号,需要依靠穿透力更强的内容突围;上海姑娘春节从江西逃回(假的),颐和酒店姑娘受到袭击(可能是一场商业阴谋),这些内容都像萨拉热窝事件一样点燃了早已埋藏在每个人心里的地雷,发生瞬间的大爆炸。

没有公号因此成名,没有姑娘因此网红,只有“持续的优质的内容”,才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我知道,很多人肯定都会苦着脸反驳说,这不是废话嘛,“”持续优质的内容“,难道不是所有人的难题吗?

是的,你们说得对。这也是小猪长时间以来所被困扰的难题,持续提供优秀的内容。



●●● END ●●●
骄傲寄语

也许,

用户们没把置顶功能当回事,

很少人会用置顶功能——

万事皆有可能,

只是概率问题。


    关注 天生骄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