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乘数到底有多神奇?

 

文/Frank Shostak 译/David Wu对大多数经济学家和财经评论员来说,经济增长的核心是商品和...





文/Frank Shostak 译/David Wu

对大多数经济学家和财经评论员来说,经济增长的核心是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这个观点认为,需求的增加或减少,是经济当中商品和服务产出上升和下降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政府、消费者或企业开支的变动,成倍增加了经济总产出。

举例说明,支出的增加如何让总产出的增加数倍于这笔支出。

假设每额外得到1美元,个人开销0.9美元,省下0.1美元。另外,假设消费支出增加1亿美元,零售收入因此也增加1亿美元。零售商对收入增加的反应,是把1亿美元的90%用于开销,也即商品和服务支出增加9,000万美元。这9000万美元的接受者,又把9,000万美元的90%即8,100万美元用于开销。然后,8100万美元的接受者把这笔款项的90%即7,290万美元用于开销…请注意,这种思维方式的关键特点,在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在支出链条的每个阶段,人们把他们额外收入的90%用于消费。当这个过程最终结束时,有人认为,比起先前消费支出增加的1亿美元,总产出会增加100亿美元(10×10亿美元)。

注意到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的越多,乘数越大,初始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也越大。例如,人们如果改变自己的习惯,每1美元有95%用于开销,则乘数变为20。如果相反,他们决定只开销80%并节省20%,那么乘数变为5。这一切意味着,节约(或储蓄)越少,总需求增长对总产出影响也越大。

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遵循这一逻辑。难怪他们认为,通过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可以防止经济陷入衰退。

事实上,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甚至提议,有充分证据表明,中低收入人士的现金更有可能在短期内用于消费——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乘数魔法力量的推广者凯恩斯写道:

“如果财政部把旧瓶子装满钞票,然后选择适当的深度,把这些旧瓶子埋在废弃的煤矿中,再用垃圾将煤矿填满,择取自由放任的原则,让私人企业再把这些钞票开采出来(通常的办法是通过招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采的权利),就不再会有失业,在这一影响的帮助下,社区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也可能比实际要大很多。”

乘数是真实的吗?

真像乘数模型所表明的那样,越节俭越不利于经济?

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者,使这些商品达到某个产出水平。如果这个产出水平,只能满足生产者的个人所需,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生产者的商品和服务。换言之,除非产出高于维持该生产者生存所需的水平,这名生产者对其他生产者的产出就不会有任何需求。

这同样适用于整个经济体系的所有生产者——没有富余产出(即富余供应),就没有任何需求,也就没有消费别人产出的能力。

现在,最终消费品的所有者,不是用它们来交换其他消费品,而是决定用它们来获得更佳性能的工具和机器。有了更好的工具和机械,未来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和更高质量的消费品。

请注意,把节约的部分消费品转用到工具和机器的生产上来,消费品的所有者从而把他们的真实储蓄,实际上转借给专门制造这些工具和机械的个人。真实储蓄在制造者忙于生产这些工具和机械的过程中,维持他们的生计。

消费之前需要生产

一旦这些工具和机器建成,就会增加消费品总产量。产出流扩大,其他条件不变,就会有更多储蓄,反过来增加工具和机器的生产,然后又提高消费品的产量,也即提高经济中的购买力。所以实际上,与流行思维相反,储蓄增加,消费品的产出流扩大,而非萎缩。

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真能让总产出按需求的初始增量成倍增加吗?不行,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受到真实储蓄增加的制约。

请注意,一旦最终商品的供应增加,其他条件不变,对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商品生产增加,富余产品增加超过维持生计所需,就会导致商品需求的增加。

我们看到,扩大最终消费品供应的,是资本财货也即工具和机器的增多。反过来让工具和机器增多的又是真实储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消费增长必须与生产增长相一致。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也可以推断,消费不会按其增量成倍增加产量。产量增加要靠真实储蓄,且不受消费需求本身的制约。如果没有真实储蓄的支撑,生产就不能扩张,也就意味着不能无中生有。

不先增加生产和储蓄时增加需求

我们来看看政府需求增加对经济整体增长的影响。

这种需求是否像主流看法所说的那样得到更多产出?正相反,它会让生产者变穷。生产者被迫舍弃他们的产品,用于交换在其偏好排序中靠后的商品和服务,这反过来削弱最终消费品的产出流。再一次可以看出,政府开支的增加,不但没有积极地成倍提高总产出,反而削弱一般财富的形成过程。米塞斯说,

“…我们必须强调:一家政府的开支和投资只能取之于民,它的开支和投资增加,民间的开支和投资就要等额减少。这是自明之理。”

但也许,引入货币可以让乘数成为可能?

引入货币不会改变我们的结论。货币只有助于促进生产者之间的交易——它不会产生任何真实的东西。

米塞斯改述萨伊的话:

“萨伊说,商品最终不是以货币支付,而是由其他商品支付。货币只是常用交换媒介;它只起中介作用。卖方通过换出商品最终希望得到的是其他商品。”

当一个人的开销增加100美元,这意味着他对货币的需求减少100美元。也可以说,这个人以100美元的价格,行使了他对真实储蓄财货的请求权。商品卖家现在获得了100美元的真实储蓄请求权。也可以说卖家对货币的需求增加100美元。但这一切并不会像流行看法那样,导致产出的整体增长。这里所说的是,真实储蓄的请求权从一个人转移给另一个人。货币支出的增加,并不会导致经济当中实际收入的任何增加。同样,如果卖家现在开销100美元的90%,这里遇到的情况就是,他的货币需求降低90美元,即他对当前90美元的商品行使了请求权。(其他人的货币需求现在增加了90美元)

另外,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个人增加对某些商品的开销,那么他们也被迫在其他商品上花费更少的钱。这意味着一个经济体的总支出保持不变。

只要这个经济体中货币总量增加,其他一切条件不变,货币方面的支出也会紧随其后。但在这种情况下,支出增加不是缘于某种乘数,而是缘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过,随着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支出的增加不像流行的传说那样,带来真实产出的扩张。它带来的一切,无非是现有真实储蓄的重组。它会让新钱的较先接收者富有,较迟接收者付出贫困的代价。

显然,那些旨在提振消费者需求的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按消费需求的初始增量来成倍提高实际产出。宽松货币政策非但不能提高产量,反而会和增加政府需求一样,让财富生产者变穷。

凯恩斯的作品放在今天,仍然具有和八十年前一样的影响力。他的想法依旧是美联储和政府机构经济决策者的动力。这些想法渗透在华尔街和学术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和作品当中。

凯恩斯主义哲学的核心在于,经济的驱动力是商品需求。经济衰退主要源于需求不足。在凯恩斯框架中,需求增加不仅提高总产出,而且产出按需求的初始增量成倍增加。在这个框架中,东西可以无中生有。

在真实世界中,人为提振的缺少生产支持的需求,导致真实储蓄的损耗,与凯恩斯主义观点相反,实际财富流减少,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是陷入经济上的贫困。



看完有收获?

长按二维码即可赞赏财知道君!
凤凰财知道(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
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觉得文章不错?扫描关注


    关注 凤凰财知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