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向15年前的学生道歉,只因当年做错了这件事

 

今天,鹿姐姐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衡量一名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严厉?不辞辛苦?还是带出的学生门门优秀?相信很多家





今天,鹿姐姐想跟大家分享一位高中老师的故事,准确的说,是一封迟了15年的道歉信。据说,打动了许多人,信中不止有老师真诚的歉意,也透露出了15年来教育观的变化。

这封道歉信,发表在沈阳市八十三中学校刊上,作者署名老杨,原文是这样的:



孩子,让我说声对不起!

我2001届的毕业生,小女孩整天默不作声,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学习成绩也很差,在班级就是倒数一二名,班级活动从不参加,简直成了可有可无的另类,成了丑小鸭。通过和同学沟通及家访,我了解到她的家庭非常困难和复杂,她家在农村,继父每天赶个小驴车拉点活,一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自闭、自卑,却经常用傲慢和冷漠来掩饰她家庭和学习上的困难。班里许多学生冷落她、嘲笑她。

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更多关心、帮助她,给予她爱心,让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而我却整天盯着学习成绩,对她缺少思想上的沟通、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耐心辅导,一味批评和苛责。竟有一次,仅仅因为一道题没答对,将她赶出了教室。此后,她更加一蹶不振。

2001年高考,我的班级考得不错,文科国本20人,(占班级一半),剩下的几乎都上了省本,她却名落孙山。

半年后一天夜里,我曾经在一个烧烤摊看到她在为客人端盘子,我真的在自责,过去、现在、未来……作为老师,我没有改变我的学生,反而打击了她的自信……

2001年高考,让我不堪回首。

十多年已过去,这件事还在折磨着我。

我想真诚地的对孩子说:对不起!

老杨是沈阳市八十三中学一名有着28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今年已经49岁。作为男教师,他性格直爽,当年带班以严厉和成绩好著称。同学们都叫他“老杨”。

15年前,老杨带的最后一届毕业班在高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唯一遗憾的是,有一名女生高考落榜了。

15年的时光,时代变迁,老杨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回想起当年他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一味地的严厉与苛责,如今的他萌生了深深的悔意:“如果当年我教育她采取的是另一种方式,也许她能在成绩上有更好的表现,如果她能考入大学,那么她也许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老杨尤其对当时把她赶出教室这件事特别后悔。“作为老师,我没能用爱转化她,而是用让严厉打击了她的自信,这让我深感内疚,我想有机会见到她,当面向她说一声‘对不起’。”



最近,老杨最后一届毕业班的学生吴女士回母校,看到了老杨发表在学校刊物上的一篇感言,特别感触:

“我也是孩子的母亲,每个孩子在家都是宝,但到了学校肯定不能像在家一样了,因为老师面对的学生太多了。作为一名母亲,我也常常会担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和方式。。

在吴女士眼里,老杨是一位性情中人。老杨自己就在农村长大,工作很拼,教学一流,“他尤其关注对同样从农村出来的同学,总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改变命运。”

就在这两天,老杨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老师一般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您将当年让自己很惭愧的一件事公开,哪来的这份勇气?

老杨:学生做错事老师会批评,我觉得老师做错事同样要悔过道歉。

记者:是什么促使您写了这样一段感言,表达对那位同学的愧疚和歉意?

老杨:在学校时她成绩一直都是倒数,我希望她能跟上来,所以平时对她很严厉。但看到最后的结果,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对她这个特殊的孩子采取的方法不对,严厉也许没有帮到她,反而害了她。这件事一直让我内疚,我想也许当时换一种方式跟她沟通,说不定能让她的命运得到转变。直到学校刊物征集教育感言,我就把这件事引发的反思写了出来。

记者:您觉得自己对这个位学生深感愧疚,那如今回想起来自己当时为何会那样做?

老杨: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年轻气盛,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抓学生成绩上,对学生个体的家庭情况、性格和心理特点关注不够,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需要个性化关照的学生。

记者:为什么这样一件事让您心存内疚这么多年?

老杨:我总在想,如果当年我教育她采取的是另一种方式方法,也许她能在成绩上有更好的表现,如果她能考入大学,那么她也许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是,作为老师,我没有做到转化她、成就她,我觉得我亏欠她。

记者:在对这名同学的教育问题上,您后来有着怎样的反思?

老杨:这样的孩子不能一味地的盯学习,甚至抓住她学习不好的问题不断去打击她。她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关照。应该想办法首先让她自信起来,老师应该多去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她发挥所长,提升自信;另一方面应该号召其他同学一起关心她、帮助她,有了信心她才有学习的动力。所以,老师的职责不是淘汰学生,而是要转化学生,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记者:如今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了哪些转变?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哪些尝试和改变?

老杨:有了很大转变,在教育工作上的重心不再是只有成绩了,而是全方位地的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我认识到,做教育工作应该把爱心放在头一条,然后是要学会运用一些技巧转变学生、成就学生。学生在心灵上没有缺失,才能更好地的发挥自身的能力,成绩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特别重视家访工作,从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点,此外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老师走出成绩的怪圈后,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记者:有尝试和她联系过吗?您想象过她现在会是什么样?会接受您的道歉不?

老杨:后来尝试联系过,但因为她当年比较内向,没发现有同学跟她还有联系,所以找起来很困难。刚毕业不久我曾在一家卖肉串的饭店偶遇过她,她做服务员,我想也许她现在的生活也并不如意,这也是让我感到愧疚的地方。我觉得她会接受我的道歉,当年她见到我时还热情地的要请我吃饭,其实当年见到她时我还很不好意思,连道歉都没说出口。

记者:如果有机会见面,除了说声对不起,还有其他想做的吗?

老杨:如果能见到她,看到她过得挺好,我也能稍稍安心点,但如果看到她过得不好,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她,也会号召同学们一起来帮助她。



对于老杨的这篇感言,沈阳市教育专家于永昌给他点了赞。老杨本人对教育工作的思考,反映出的是这些年来教育观念的变化,“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不仅仅有学校的责任,家庭起到的作用也很关键。因此,纵然学生最后高考落榜有老师当时教育方式不合适的因素,也不会把全部的责任怪到老师身上。”

于永昌还说,这篇感言可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人,反思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每一位老师都不是完美的,真正的好老师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与调整自己,给老杨点个ZAN!
来源:辽宁晚报

文:徐月姣 吴双

编辑/制作:沈蒙和 王毅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