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小记 每个月你有多少时间来读书?

 

如果我买书之前想过这些问题,那么我就不会为他们身上落满的灰尘而心有愧疚了。这些书我买了并不后悔,只不过当下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时间可以留给这些与兴趣相关的、“无用”且耗费时间的书籍了。...



坚持记录阅读过的书单,这个习惯从2012年6月开始,到现在已第五年了。

今年开始,每个月要写月总结。而我的书单记录,也已经扩展到记录阅读、写作、观影、旅行以及运动和生活杂事。

四月是最美的落花时节。桃李杏樱海棠红,落花辞树觅无踪。在没有见过那么多漂亮的落花的少年时代,岩井俊二的纯爱电影《四月物语》成了我对这种壮观而又唯美的景色唯一的解读。东京满地的落英,还有那把红色雨伞,在记忆中沉淀下来。

我喜欢四月,和这个季节应当出现的一切美好。

一、阅读

1、日和手帖006: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1.5h)

2、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未完成,2h)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3.5h)

4、少即是多:北欧生活意见(1h)

5、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未完成,1.5h)

6、分手那天,我一夜长大(40min)

四月读了六本书,其中三本精读,一本漫画快读,两本未读完。

《日和手帖006: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和《少即是多:北欧生活意见》我已经写了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笔记还未动笔。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并没有想象中或者宣传中的那么好看,没看以前我还以为是真人真事,后来才发现其实也是虚构类作品,每个故事都很短,而且都刻意塑造某一种典型的病症/某方面的高智商,看起来比较堆砌,而且很多故事篇章结构雷同,作者并没有贡献更多的原创性内容和写作上的技巧。如果比较喜欢推理或者科幻故事的读者可能没有多少耐心看这部“幼稚”的短篇故事集吧。

《乌合之众》又是一本出乎意料的书。说道大众心理学这本书几乎都会被提及,而且被奉为经典作品。我买了精装版,翻开序言就忍不住吐槽。这本一百多年前的“经典作品”,如何准确分析如今快速发展,变化莫测的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心理?何况书中那些充满歧视和偏激的观点也很容易惹怒我。时代早已变迁,社会环境大大不同于以往,这本书是否有那么高的价值,是否值得一版再版的传阅,有待商榷。我就被误导为这是媒体工作的必读入门书籍,或许还是自己读的书不够多的缘故吧。

总结:一个月用在读书上的时间才10个小时,太少了对不对?

一、写作

1、三月小记:给自己一个安静假期,重新认识自己(记录总结1.5h)

2、悦读 | 人生只有一种活法(读书笔记1h)

3、吃剩下的草莓,就这样变成了草莓酱(干货分享1.5h)

4、慢跑,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心得2h)

5、我现在终于知道友谊的小船为什么说翻就翻了... ...(观点杂记1h)

6、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注定是一场悲剧(影评,30min)

7、那些男孩教会我们长大,然后遇到更好的男人(书评,30min)

8、悦读 | 物质的极简 精神的丰腴 (读书笔记4h)

9、世界读书日,怎么读?(干货分享3h)

10、读城 | 成都一页,大院的风景和小院的茶(摄影分享3.5h)

这个月逼着自己写了很多东西,都是杂乱的尝试。而且我发现,写比读,要困难得多。上个月写的很多东西都是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想法,拿出来洋洋洒洒半个小时成就一篇,立马就发出去了。很少经过反复的思考和修改。这样写出的文章质量真的好低。如今所谓的自媒体,往往鼓励大家每天发表内容,好像这样才会黏住读者,让人记住你的存在。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没有好的内容宁可不发,不要成为低劣的互联网写作的哪一类人。

因为互联网写作的门槛很低,我们就应该放低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么?当然不行!这个月我写得最好的是《物质的极简 精神的丰腴》和《世界读书日,怎么读?》,这两篇文章虽然也是写完就发布,但是在写的时候思考了很多,也准备了很多的素材内容,言之有物,绝非无病呻吟。

成都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城市,文艺,温暖,有烟火气。我很想珍惜在成都度过的每一天,记录下我眼中的它。所以我尝试写了一篇《大院的风景和小院的茶》,可惜结构没有把握好。后期调整一下,希望把写成都的内容单独集结成章。那会成为我在成都最美好的回忆。

总结:写作总共用了18.5个小时。大多数都是每天下班以后的时间。写作的那一天,基本上就是盯着电脑屏幕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眼睛都有点受不了了。

三、观影

1、纸牌屋第三季 

2、革命之路 第二遍

3、高跟鞋先生 (2016)

4、纽约纽约 (2016)

这个月电影看得不多。《纸牌屋》其实已经更新到第四季了,但是我连第三季都还没有看。自从这两年来,免费的电子书和影视资源慢慢被封掉,以前保留的资源又挺少的,很多剧我都没有追了。重温《纸牌屋》,感觉第三部已经没有前两部精彩了,依然值得放着慢慢看。

《革命之路》第一遍是和二师兄一起看的,我一个人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真的是点到了婚姻中的痛点。我觉得这部电影处处都能触痛我的心,但是又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我并没有对婚姻失望,结婚的时候也并没有盲目乐观,算是有一点理性的思考过吧。等我想明白了,我专门写写《革命之路》带给我的思考。

《高跟鞋先生》、《纽约纽约》以及刚刚看过的《不二情书》(5月1日看的,这里顺带一提),看了三部刚刚上映的国产电影,我的感觉是,最近国语好电影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纽约纽约》,值得细细品味。

四、其他(关于买书)

从去年12月开始,我每个月都会买十几册书,对比我的已阅读书单,当然大部分买的书都没有看完。囤书如此严重,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今年买的书都是偏实用性质的书,以前缺少看这类书的经验,加上这些内容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消化吸收。所以速度慢了很多。

其次,我发现我陷入了一个买书的误区。我买的很多书其实并不是马上需要阅读的书,只是我觉得好有必要买下来的书。“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也是豆瓣曾经最火的一个小组的名字,简称“山倒组”,这个小组现在还有31万书呆子关注。这个小组最多的信息内容就是分享各大网上书店的购书优惠券,以及推荐各种值得买的书和二手旧书交换。大家只关注买了哪些书,晒买书单,少有人关心到底读了哪些书,哪些书真的值得一读。

“值得买的书”和“值得读的书”是两个概念。买书有几个理由:1、值得阅读的书,所以买来读,读完可以扔掉或者送人,或者作为资料保存;2、值得收藏的书,所以买来收藏,我可能已经阅读过,仅仅为了收藏而买;3、值得装逼的书,所以买来装逼,晒完单,书放哪里了都不一定记得。

“值得读的书”是买了就是为了阅读的,不论是拿到手就读,还是放在书架上,三不五时会取下来读一读,都是当下适合自己阅读,符合自己阅读品位或者阅读需求的书。比如我当下需要的是提高我的时间管理能力,所以我买了《把时间当朋友》、《番茄工作法图解》、《拖延心理学》;当下我因为工作及生活的原因,我对极简的生活方式感兴趣,于是我就买了《断舍离》、《少就是多》这样的书来读。及时的阅读、学习、成长,这里的书体现了它的知识源泉的作用和价值。

什么样的书买来注定是堆积的命运?

比如我买了,但是连塑封都没有拆开的地中海三部曲之《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阿拉伯的劳伦斯》、《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当初买这些书是因为我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而且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的书非常好,于是我冲动之下就买了。我在买书的时候并没有计算我的可利用的阅读时间。比如我一个月大概有10个小时可用于阅读,那么我买的这些大部头历史著作是否是当下我最需要阅读的书籍,这10个小时的时间能否读完。如果我买书之前想过这些问题,那么我就不会为他们身上落满的灰尘而心有愧疚了。这些书我买了并不后悔,只不过当下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时间可以留给这些与兴趣相关的、“无用”且耗费时间的书籍了。

所以,当很多人在说书很贵的时候,我建议不妨先买“值得读的书”,有更多的买书的基金的时候,再买一些值得买和值得收藏的书。如果实在是爱书,实在有些心头好不忍割舍,那“值得读的书”买电子版,能读就行,值得收藏的书挑选基本珍藏就好了。

喜欢的书都想买,跟什么都东西都想要是一个道理,很贪心,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五、总结

“四月雨带来五月花”,这是我最喜欢的谚语之一。隔天晚上跑步或者写作读书,成为我浪费时间最好的方式。希望未来自己每一次收获,都能看见过去努力的影子。



我是筱婷,与你分享阅读和有趣的生活。公众号:把生命浪费在读书上(kmreaders)

微博:@姚筱婷

微信:ytt784181022


    关注 把生命浪费在读书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