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荷:春到溪头

 

若荷,女,本名宋尚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中华散文》《山东文学》《满族文学》《散文百家》《火花》《北方文学》《山西文学》《青年作家》《名作欣赏》等国内外数百家报刊30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散文选刊》等杂志转载。...



您喜欢这篇作品吗?

如喜欢,就去文后打赏吧!

作者的稿费该发多少?完全由您来做主!

若荷:春到溪头



春到溪头 

年少时,当教师的母亲的柜子上,摆了一本厚厚的小书,虽然印的是些繁体字,但是也能断断续续地读下来,并且对照里面的词语的释义,感觉已经略读得“懂”了。可当我升至高中、大学再读之时,却越来越感觉其妙。它们不但有诗歌的节奏之美,还有一个个优美的故事,就连一个传情的物什,一丛普通的野菜,都让我们看到,那些无法掩饰的朴素的诗情。

这本书就是《诗经》,而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关睢》。关关鸣叫的雎鸠,在河中小洲的左右,面对长长短短的荇菜,有位美丽的姑娘左右采摘——也许是这首诗太着名了,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面对和煦阳光里的一地碧绿,自然就让人想起关关雎鸠,更想起“窈窕淑女” 与“君子好逑”来。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这流传了三千多年的《诗经》里的每一首诗,每一句话,其实就是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反映出古时人们的日常行为,情感生活,就好象诗者对生活的一种歌颂,一种诗意的表达。参差荇菜是一个画面,左右采之是一个画面,窈窕淑女与在河之州的关睢,以及隔岸相望的君子,又何尝不是一个个画面的组合呢?

参差荇菜,在河之洲,又让人不由想到“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诗中的前半阙,真的是把一幅春天写活了。不仅写活了春天,还写活了山中的桃李,桃李旁边的春水,春水之畔的野菜。每每读这首诗,就像自己置身优美的春天里漫步,与那些豪放而富有情趣的歌者相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孟浩然,“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杜甫,“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苏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贺知章。就连唐朝才女鱼玄机,也不忘适时写下流传甚广的逸句:“绮陌春望远,瑶徽春兴多。”

想,那个时候的诗人,关切的不仅是诗歌,还有乡下时光的归属,山野万物的变化。诗人眼里的春天,是用这些物象来借代的,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诗人的生活来自于乡间,在动笔之前,先把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倘若没有真实的触及心灵的感受,就没有这些生动而有情趣的诗歌的诞生。而现在的诗人脱离了乡间田野,有几人还能形象地写出这样的诗句,以流传千古?

从古至今,我们的人民就喜爱在草长莺飞的春天,卸下沉重的心灵包袱,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古时人们的活动是赏花、垂钓,访友、吹笛、鼓瑟吹笙,沉醉于春天多姿多彩的世界。其中又以登山、采集为最广泛的活动,它不仅能够亲近乡野,还能遍赏春花和田野的景色,让绿色作物爽心悦目,花香、景美,无边的绿野,实是赏春郊游的一大乐事。

我是在乡下生活长大的,在乡野里疯长到十五六岁随父母进城,这一去,就再没回过。然而乡野里的景物,已然留在我的脑海,抹也抹不去了。对乡野的感情,也是永远抹不去的。我知道阳春的三月,正是春到溪头的时节。溪水潺潺处,最是水草丰美、野菜茂盛的地方。没有溪水的温润,北方山野里的春天,也便没有了“遥看绿渡寒溪转”的保证。

荇菜是怎样的一种野菜,我不知道,不过在我们老家,每年春天到野地里采野菜,已成为一种约定和习惯。野菜一露头,人们就动身了。春天的野菜,大多是荠菜,齿状的叶片褐中带绿,深藏在杂草丛生的地里,不容易辨认。可是,当你沿着田野仔细寻找,总能得到不小的收获。松软的小溪边与麦地里,是荠菜生长的最多的地方。采挖回家摘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攥干水份剁成末,掺上切碎的豆腐和成馅,用来包饺子吃。讲究一些的,还在调好的馅里放鸡蛋,名曰三鲜饺,味道更佳。

春季天气转暖,万物生发,总有许多野菜绰立而出,茵陈、苦菜、蒲公英等等。蒲公英的叶子呈披针形,春季生发,田地里经常看到它那绿盈盈的影子。荠菜还没生发时,它就突兀地长出叶,开出金黄的小花来。茵陈的叶子呈圆柱形,棵茎低矮,一般都是伏在地面,荠菜开花结籽了,它还那么鲜嫩,只是叶上披了身白色的茸毛,没有春风润泽的光华,倘若采回家精工细作,能做出各种具有特色的菜肴。

有的野菜名不好记,可一旦记住了,一辈子都忘不了,比如“秃妮子头”(一种野菜的别称)。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只是在早春的山里,实在是长得泼实。凡是生长野菜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硕大地铺展在地面,就像野菜之中的霸王。食用的方法是将它们摘洗干净,在瓷盆里用力揉搓,直到搓出青绿的浆汁,清洗之后,用滚开的热水在锅里焯几分钟,就散发出野菜的清香了。这时再将它剁细,沁入水中两个小时,之后再反复淘洗几遍,去掉原本的苦味,才可加工成味道鲜美的小豆沫。

听老人们说,旧时闹粮荒,野菜都吃光了,就有人食用“秃妮子头”,结果很香,就是做起来麻烦些。曾请教过一位中医,说,它以全草入药,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之功效。吃过野菜的人都知道,多数野菜都略带苦味,中医观点认为“苦寒清降”。而春天人们容易上火,除了多饮茶,野菜中许多营养成分本身就是良药,且大多野菜生长于林园之中,未受到现代工业和农药的污染,早就被我们视为健康食品,以至摆上了超市的橱柜里,与普通的青菜相邻,却格外招人欢喜。

老人们都说,“野菜是个宝,采也采不了。”野菜的清新口感,也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从《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青春女子在灿烂春光中愉快地采挖野菜,到《影梅庵记》中所忆董小宛腌制绿者如翠的野菜,可以想见,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我国早已是源远流长。芳草依依,流年偷换,至二十一世纪春光明媚、姹紫嫣红的今天,仍然成为餐桌文化的精品,尤为珍贵。

俗语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菜根谭》里也有句名言:“吃得菜根,百事可为”。意思是说,人们只要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咬得菜根,是否百事可做,当年或许如此,今朝却不敢说了。当年食物匮乏,生活不太宽裕,以野菜为食充饥。生活条件好了,再愿以野菜为食的,是朴素。朴素是现在为官做人的根本。《庄子·天道》载:“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可在是生活条件太好,酒足饭饱之时,这才视野菜为上品,目的是减去增厚的脂肪,瘦身健肌。而这些野菜,也正好解决了减少脂肪,补充绿色营养的问题,不足以谓“百事可为”。

也由此,无论是蓝天,地绿,花草怒放,山溪奔流,还是灵巧的飞鸟追逐嬉戏,总是在我的心头,组成一幅迷人的春景,我常因此对它而感恩。这是春天的图画,淡淡的,飘渺而又轻盈。



附个人介绍:

若荷,女,本名宋尚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中华散文》《山东文学》《满族文学》《散文百家》《火花》《北方文学》《山西文学》《青年作家》《名作欣赏》《青岛文学》《芒种》《岁月》等国内外数百家报刊30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散文选刊》《文苑经典美文》《经典阅读》《中学生阅读》等杂志转载。作品收录《感悟父爱》《高中语文阅读欣赏》《美丽心灵故事读本》《2006年度散文年选》《2008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11年中国散文年选》《2013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14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美文21世纪10年散文精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等多种选本,着有《悠悠茶香》《像一片叶子一样成长》《高天上的流云》《善良如嘉木》等多部散文集。


    关注 双月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