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汉字 大名鼎鼎的秦王朝,为国定名居然与农业有关?

 

秦国从周朝时的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成长为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历经了六百年的艰难进取,然而历经艰辛修成正果的秦帝国...





秦国从周朝时的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成长为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历经了六百年的艰难进取,然而历经艰辛修成正果的秦帝国,却仅仅历时十五年就灰飞烟灭,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寿的王朝之一。秦朝虽然短命,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悠远绵长。

有历史学家评论说,秦始皇不能建立一个传之万世的王朝,但他所建立的帝国制度虽偶有间断,却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被证明是世界上最持久的政治制度,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的名称究竟有着怎样的来历,“秦”字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和渊源呢?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张一清,与您一起谈古论今说汉字。《百家讲坛》系列节目《解码汉字》之《王朝名称有讲究》第四集——秦。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张一清
“秦”字与农事有关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诛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被称作“君”或“王”。
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嬴政认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荣,于是他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创造出来“皇帝”这个新的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那么对于名号如此在意的秦始皇,对于他所创建的王朝的名称,又会有着怎样的讲究呢?

民间说,秦朝时,起家的“秦”字当时写在是上边两个“王”下边一“木”字。
“秦”字的民间解读一

秦始皇很不喜欢这字。让文臣想个办法,要换掉这个字。于是大臣们揣摩,了解秦始皇的自负,说其功绩抵得上半部《春秋》,于是就换成了各取“春秋”两字半边的“秦”字。
“秦”的另一个解读,来自“春秋”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真实性跟历史是完全对不上的。本来的双“王”加一“木”与秦没关系,更何况这字在秦朝时期没出现过,到宋朝时才出现这个字,而且是钢琴等乐器的俗写。
然而“半部《春秋》”的“秦”字也有问题。当时统一文字,小篆中“春”与“秋”两字的一半,与这个完全不同。这个传说是后人的附会,并不是真的。
甲骨文的“秦”字

文献中,也有关于秦最初意思的记载。许慎说是“伯益之后所封国,所宜禾也。”
伯益后代的封地,适宜种庄稼。“秦”地是哪儿? 大禹治水后在禅让时给了伯益,伯益是秦的祖先。当时伯益做的是牧业,也就是现在的畜牧业,他养了些家畜类的东西,其中有马。直到后来秦非子在周孝王时期也养马,而且养得非常好,于是有大臣报告周孝王,就赏给秦非子一块封地,在渭水西边的几十里地,就叫秦。这是秦封地的源起。



泾渭分明,渭是渭水,是黄河的支流,有一块冲积平原,东西八百里,这八百里跟秦代结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八百里秦川,也就是今天的关中平原。这个地方土壤肥沃,《史记》里说,如下图,表明这些地方是肥沃的土壤。
秦地一直是适合进行农事的地方。现在看到的是下边是一个“禾”,以前是两个“禾”并在一起,有没有其他意思?两个禾并列读“秝”Li,表明的是农作物多的意思,更主要是说这些庄稼间距离比较合适。所以“秦”字就表明了在秦国的土地上,十分适合种庄稼,收获好,农业发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字表明用作王朝名称时的自豪感。秦历史上确实非常重视农业,商鞅在秦孝公时变法,对秦国震动大,想提升国力,有名的论断是,作为国家有了农业与征战,就能安定政策核心就是加强国家力量,鼓励百姓开垦
秦朝统一文字
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图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以利于统一。其中文字的统一可谓影响深远,在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形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那么秦始皇如何将文字统一,统一后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秦始皇统一后,推行了许多强势的国策,有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

在统一文字上,当时的文字乱象,可以说咋不同诸侯国,文字的形体差异巨大,以至于影响到秦国统一后的正常交流。
战国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字

在诸侯国时期各国还可以闭关锁国,到了统一后,再这样乱,就给中央集权带来麻烦。于是嬴政下令让当时的丞相李斯推行统一的文字。

李斯等人对文字研究后,推出标准的小篆。小篆因为是产生在秦国,也叫秦篆。
现代书法中与小篆接近的字体

战国时期的钱币也比较乱,秦始皇也统一了币制,一种是黄金,二是统一铸钱,统一铸“秦半两”。
秦朝统一的货币“秦半两”

秦朝的钱币形状上是圆的,中间有方孔,跟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像,历史上几千年铜钱都延续这样的样子。后世研究表明,实用性上考虑,中间有孔,容易串起来,便于携带。用方孔,也是由于不容易转,不易磨损。弄成方的,不容易损伤。同时,方的形状,铸制文字上好排列。也有天圆地方的解释。
秦与China
有学者认为,秦朝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及各种制度,这也为融合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与齐鲁文化等等打下了基础,使得“秦”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甚至有学者认为,“秦”这个名称是中国在西方语言中的名称“China”的来源,那么关于秦朝对于后世的影响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兵马俑

兵马俑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重大的奇迹。兵马俑达到这样的规模,可见秦对后世的影响。中国这个词,在西方语言中是“China有人说是音译,慢慢指代一个国家了。异域的人指中国的人,现在也有研究认为,也有其他的考证来源,像说是来源梵文中写作“China”;清末苏曼殊说是指智慧,可见秦朝的强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秦晋之好”,表示两国间有婚姻状态。说春秋战国是地,秦与晋国有联姻的事。秦穆公娶了晋国的女儿,后来将女儿也嫁给了晋国。

“避秦”,秦始皇统一后,许多政策有利于王朝的稳定,对百姓却是暴政。这种状态下,许多人避祸乱,避秦就有隐居的意思。有些高人隐士,就躲避过秦国,像四大隐士,再后来有陶渊明。

“秦镜高悬”,实际是与“明镜高悬”一个意思,指执法公正。其中有典故,传说秦始皇有面镜子,能照出人的脏腑,能看出人的心思。他常拿来照人,如果发现不轨,就铲除掉。

“秦”字作了王朝名称后,后边对于后世,这个字本身还衍生出许多故事,需要通过史书和典籍来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本期视频✬


    关注 CBox央视影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