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经验梳理(5)记录与检视

 

今天公号关注人数破百,发篇压箱底的庆祝下~...



我是2012年夏秋开始跑步的,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马拉松,就是觉得身体和精神状态不好,又没有明确目标,看了Tal在《积极心理学》(又称哈佛幸福课)中提出的建议,就开始跑了。

1.初跑者,要记更要晒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跑步时断时续。直到11月。

11月15号,我在Qzone上(那时还没有微信)开了一个帖子,就叫“我跑”。每天跑完之后,就把里程记在上面,然后更新状态,秀给QQ好友们看,很像现在的晒朋友圈。现在回想起来,最初阶段的记录与展示,对自己能否坚持向前走的作用非常大。

每天看到Qzone里面又有好几个朋友看了我的记录,心中就充满了自豪的感觉,在寒冷的冬季换衣服也变得没那么难了。



2.记下新纪录,再设定新目标

初跑者的乐趣在于,总是可以挑战自己的记录,并努力突破它。

很快,我给自己设定了跑一次3000米计时和10公里以上距离的目标,并在12月完成了。几年过去了,今天我还清晰的记着挑战成功时的喜悦和记录在案时的自恋~

QQ好友持续的关注、鼓励、怀疑和不解,让我不再是独自一个人,渐渐的,在Qzone里面记录已经成了不亚于跑步本身的另一个吸引我去做的动作。那么,到底是因为跑步而喜欢记录、晒Qzone,还是相反呢?总之,对于初跑者,坚持把自己的每一次跑步主动记录下来、晒出来,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为了自我激励,在月末我还认真统计了一个月的出勤次数和里程,并制定下月计划。



3.不要依赖APP,它只是个程序:主动记录方可有效检视

或许是因为我自己是数据控吧,虽然有手机上的跑步软件(当时用的是Runtastic)和后来的GPS手表,但我一开始记录跑步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从Qzone日志转到了本地Excel。

疯了吧?!

的确。我在Runbible Hubei跑团年会上讲到用Excel记录跑量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无法理解。各种APP都有自动化的记录统计功能,何必自己费劲去做表格?

我的解释是:记录并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检视。

我这周跑了几次,多少里程?比上周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如何保持?如何提高?下一周(月)的目标是什么?

在记录的过程中,对照着“明码标价”的数字表格,这些问题自然而然的就冒了出来,并要求自己给出回答。



如,图中2013年1月26日参加喻家山山神@hiclimber (谜途鸽)组织的森林公园约跑,23k的混合路面完爆当时能力不足的我,髂胫束伤休两个月。后面还有多次受伤,都可以从表格中一目了然的看到,作为今后对自己的警示和伤后恢复性训练的参考。

4.训练——量化——分析——再训练(Train,Mesure,Analysis)

跑步,是一个典型的可量化、周期性的行为,所以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整计划并并指导下一步行动,是这个TMA loop(升B格专用自造词)中真正有难度同时也最有价值的部分。而且,这种分析能力,就像跑步一样,本质上不难,但是要靠不断练习才能积累起来。

频繁而认真的自我观照,可以把对身体状态的观察和对配速、周跑量等数据变化的观察结合起来,增强对身体状态和配速的感知能力,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节奏和模式。

初跑者要想进阶,垒跑量很重要、校正跑姿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结合工作生活等外部因素,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节奏。只有这样,跑步才能持续,不断进步才有可能。


    关注 直挂云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