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孩都开始攀比了?自我敏感期问题太多,你的责任在于平衡孩子内心

 

自我敏感期问题太多,你的责任在于平衡孩子内心...



小邦家的娃已经度过入园的焦虑期了,好像融入得也蛮不错的,但是前两天突然哭闹着要买某一款手表,说是小朋友们都有,他也想要....小邦真的很诧异,连小孩子都有这么严重的攀比之风了吗? 育儿达人 @小安妈妈 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但是她却认为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



有一天,小孩回家跟我说:“妈妈,我想要买一双XXX的鞋子。“我问他为什么突然想要买新鞋子,小孩回我说:“XXX 说,一定要穿XXX才可以当他的朋友。”

我听了后,一方面觉得现在的小孩太早熟,怎么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讨论商品的牌子呢? 另一方面,我很惊讶,小孩居然为了迎合同学的喜好,而盲目的跟随...

虽然知道小孩爱模彷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心里却觉得小孩应该要有自己的想法,不应该被别人操纵,随波逐流。当我跟朋友谈论这事情时,朋友却说这其实是孩子到了自我意识敏感期

什么是自我意识敏感期




自我意识敏感期,是瑞士儿童心理专家让.皮亚杰经过长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

0~6岁的儿童,几乎将他们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构中。

恰恰是因为有了这种激情和全部投入,婴儿才能形成自我、走出自我,才会塑造出我们所期望的创造力、幸福感、独立性、意志力。

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就会非常坚持自我,这表明他们的意志在形成,他在表示我和你是有差别的。孩子逐渐发现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于是悄悄有了自我意识。

儿童的第一个自由宣言:“我的”



自我的觉醒是在一到两岁期间开始的,当自我觉醒的时候,儿童首先发现的是:这个东西是我的,那个东西是我的。

他用“是我的”来区别我跟你是不同的,我是我,你是你,这两个人是不同的,那这个靠什么呢?就是靠拥有某种物质性的东西,是他对物品的所有权。

第二个自由宣言就是说“不”



“吃饭?”“不。”

“上厕所?”“不。”

“睡觉?”“不。”

“把你的小火车给小朋友玩一下好吗?”“不。”

孩子这时候喜欢通过说“不”来表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当我们认为那个凡事都爱说“不”的孩子怎么这么爱“作对”的时候,其实,他是在通过语言来感受“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

孩子说不,父母不必纠正过来,该做什么照做,不必和他商量分辨,这就不会影响他的敏感期,过了一段时间自然就过去了。

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满足孩子的需要,尽量让他快乐和顺从。

孩子打人是在表达“不同意”的态度



比较让人头疼的是,伴随着说不,同时出现的还有“打人”。(主动“打人”一方孩子的妈妈尤其头疼)

当孩子开口说“打”甚至动起手来的时候,家长会认为这个是粗野的行为,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打”并不是真正的打人的意思,只是孩子表达不同意、不喜欢的一种最直接的态度,意思是在告诉你“我不同意”!

我们可以制止这种行为,但是不要说教谴责!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过了几个月之后,这个敏感期自然过去了,儿童就知道用别的形式来进行。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而应该保护孩子的自我主张



等到四岁的时候,他已经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能够清晰地了解我和你之间的界限在哪里,所有他认为属于他的东西他都不会给别人。

但是等到接近五岁的时候他的生命又会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那时的孩子会迫不及待的把自己东西分享给别人,因为他发现分享给别人,可以得到别的东西,这个时候,儿童自我的形成又往前迈进一步。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不愿意分享就责备他或者冠之以“小气鬼”之类的称号!因为孩子在还没有学会主张所有权的时候就强迫他们去分享,很容易养成他们的依附性格。

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强迫他们分享,反而应该保护他们对所有物的主张!

孩子的性格随波逐流,是不是应该让他更独立?




因为自我意识敏感期也是培养孩子个性的关键期,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培养孩子顺从的个性,还是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呢?

孩子的“顺从心理”其实也很重要



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都会渐渐的想要融入群体,不希望被排斥,这是很正常的心态。而且主动去寻求融入的小孩一般都比较比较听话,因为他们懂得顺应大家的要求,不会标奇立异。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适应团体的生活,但是又害怕他们很容易会受到同学压力的影响。(比如相互间的攀比和排斥),于是我们便和孩子说不要顺从!

其实,顺从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很重要的!

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教导了孩子社会的规则和传统的价值观,如尊师重道、孝顺父母等,而且可以帮助小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是太过于顺从也会失去了自我的价值,而失去自我的小孩就会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作出错误的选择。

父母的责任在于平衡孩子的内心



而且,正在发展“自我”的小孩,一方面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很想要展现自己;但是同时却为了迎合父母、朋友的期待,而不断的在内心拉扯。

个性比较顺从的小孩,他们很容易因为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相反的,过于自我的小孩只会听到自己的声音而忽略了别人的善意提醒。

父母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小孩平衡内心和外来的声音,教导他们要懂得分辨是非,不要盲目的跟随。

怎样帮助孩子平衡自我意识?




既然父母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孩子平衡内心和自我意识,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当小孩拥有健康的自尊心时,他们的思想便不会哪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我们应该多鼓励小孩,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

关于鞋子的事情,后来我有给孩子解释,跑得快与慢是在于哪个人本身的能力,而不是在于鞋子的牌子。

当有需要时,如鞋子破掉了,或是不合穿了,我们便会去买新的鞋子,但是不会因为想要跟别人一样,而去买。

不要预设标准答案



我们可以教导小孩从多方面去了解事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让小孩有一个更广阔的心去接纳不同的意见。

因此当我们教导小孩时,不应该预设一个标准答案。

有时候小孩的想法没有错,只是因为孩子的答案跟我们预设的不一样,便会视为错误的。长久下来,会限制小孩的思考能力。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记得“国王的新衣”这个故事吗? 故事里的村民因为所有人都说国王有穿衣服,所以明明看到国王没穿衣服,也不敢把事实说出来。

其实很多时候,成年人也一样会因为对自己没自信而屈服于“大部份”人的想法里面。所以我们要建立小孩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平常我们可以多问小孩的意见,如“你觉得这本书怎样”、“你喜欢哪个颜色”等,让小孩有练习发表意见的机会。

支持孩子的梦想



很多时候哪些受到同学影响的小孩,都是因为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目标,所以只好盲目地跟随。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培养小孩的兴趣,帮他们建立一个人生的目标,使他们有更多的内涵,他们便不会没有目的的追随别人。

而且他们为了达到目标,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去练习,所以也间接的杜绝了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不好习惯的机会。

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情



现在的资讯过于发达,孩子很容易会因为媒体广泛的渲染而把衣服品牌、3C产品、电动游戏等物质的东西作为自我的形象,也会以为这些物质的东西会帮助他融入团体中。

这样不只让小孩变得物质化,当他们没办法得到或是失去这些物质后,便会对自身的价值大打折扣,认为自己本身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所以父母要常常提醒小孩不要过度相信媒体的报导,要学习从多方面去求证。

不要过于严格



通常太过于严格的父母,会造成比较脆弱的小孩。有些父母会常常对小孩说“不要问为什么”、“听我说的去做就对了”...虽然小孩都会听你的话,但是他们却会因此失去了自我。

而密密麻麻的时间表也会让小孩失去发展自我的空间!因为他们只会一直跟随着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情,但是到最后却不晓得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所以,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以为帮他们安排一连串的活动是对他们好,其实是剥夺他们寻找自我的机会。

而且通常这样的小孩会比较容易屈服于同学的压力。所以父母要懂得适时地放手。

参考资料

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5/07/24/building-social-skills-to-do-well-in-math/?_r=1

http://www.friendshipcircle.org/blog/2011/03/28/12-activities-to-help-your-child-with-social-skills/

http://www.ahaparenting.com/parenting-tools/socially-intelligent

相关阅读:

只有1%的家长真正在意!一直在说的敏感期如何影响孩子终生

万一错过再也赶不上了!敏感期大全(0-4岁)

宝宝为什么这么难搞?也许到了秩序敏感期

(文章由小邦编辑整理,转载请先联系,谢谢)




欢迎各位辣妈达人将自己的育儿妙招,海淘经验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peijun.li@fumubang.com

商家合作请直接联系小邦QQ:11679417


    关注 母婴育儿问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