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女神篇】路英豪:行云之间,芳华自在(中篇)

 

继续继续,干货满满!!!...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
添加小编的个人微信号:ABClalala007,投出稿件、开设专栏、参与讨论、胡作非为吧


作者保留权利

嘉 宾 介 绍

路英豪,同济大学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2016年以民商法专业初试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研究生,通过司法考试。

·“曾宪梓奖学金”获得者

·曾进入东阳人民法院、大成律师事务所实习(!!!)

·2014年赴日进入大阪大学等高校交流访学

(封面再拿走不谢)
中   篇:关于考研司考

Tips:樱桃有专门写考研经验帖喔,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ABClalala007

Q1:考研生的心态应当如何?

A:一句话概括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备考的时候,说不紧张肯定是假的,但因为要顾及到两个研友的情绪,所以一直表现的很淡定,只是在英语错了13个的时候(后来发现答案拿错了)也会在宿舍歇斯底里哭一下。但是哭完了接着就好了。我觉得考研期间真的是一场心理战,会喜欢自我怀疑,喜欢高估对手贬低自己。但是我总体上心态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不停的对自己说:你只要尽力了,结局哪怕不好也问心无愧。我当时想到最糟糕的结局是司考考研都过不了,可这么糟糕的结果,我好像也能接受,何况好的结果呢?

(为什么选人大?)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想报其他学校,因为我不确定加上准备司考,我能不能hold住,毕竟人大初试复习量挺大。后来我看了一下人大的历年真题感觉很适合我,没有那么难而是比较看重基础。加上自己在司考备考阶段渐渐有了自信,又因为GPA0.01分之差无缘保研,就想报考人大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要换个环境,体验一下呢北京的学术氛围!求其上者得其中,一个高的目标让我更有动力,我不想将就(哈哈哈)。

(经历决定眼界)
(梦想也会决定眼界)


Q2:考研时间表和复习计划?

A:9月22号,司考的第三天我去北京转了一圈,看看了梦想的学校,总算有一点要考人大的实感了。26号才开始看专业课,基本上是四天以内看完一本书(记得民法看了三天半),对照教材在讲义上做适当的添补(讲义不做推荐啦又不给我广告费哈哈)。之后讲义背了三轮吧大约,八本讲义平均90页每本,我开始要五天背完,后来可以两三天背完。之后是默写加晚自习滚动交叉回顾,默写太差的继续背诵。最后考前十五天背了两遍押题手册(160页)有763个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想起来都累。(看着都累~)

每天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每天5小时看专业课课本,一小时做英语阅读或者背单词,晚上背200-300个单词,两小时看政治大纲。

第二阶段每天上午背俩小时专业课,看政治一小时,下午学一小时英语,剩下时间都用来回顾专业课。

第三阶段一天背四个小时专业课,默写一小时专业课,晚上回顾一个半小时专业课。剩下时间学英语政治。最后冲刺阶段一天默写仨小时(练习速度),回顾复习的上一门专业课俩小时,剩下时间学政治,单词一直是用扇贝每天背,背了两遍。

Q3:参考书目和文献?

A:初试参考书目:人大出版社的21世纪法学系列全套,其中宪法建议换成韩大元老师的《中国宪法》,知产《知识产权关键词》也很好用。为了节约时间并且把握考试重点(毕竟第一次考没有经验)我买了某机构的讲义,感觉就是课本的浓缩,延伸不多,时间充足意志坚定的同学可以自己做笔记,不过笔记尽量要全面一点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考点。其实人大历年真题重复率极高,法制史高达60%,所以历年考过的地方就是考试重点。再就是结合学科前沿,这个在初试准备阶段可能有点捉襟见肘。

文献可以拓宽视野了解学术动向,但是初试时间精力有限没有太大必要。指望看文献押到题目可能不如把历年考烂了的题目默写熟练更有用,但是复试文献很有帮助。我今年复试前在知网看了王利明老师的几篇文章,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了。关于人格权商品化。另外复试的笔试题也涉及到了法学方法论和民法典编纂,这个王老师都写了论文。(王老师脑残粉~)总结一句,基础不牢的情况下初试看太多文献本末倒置。

Q4:人大出题风格?

A:初试人大的风格个人觉得很保守,题目很看重基础,却又暗藏玄机。换句话说,都会答,但不是都能答得好。素养和技巧都需要一些吧。尤其是今年的题型改革,更体现了人大考试题目的基础性与创新性兼具的特点,一些喜欢死记硬背或者不擅长用法言法语表达的人会吃亏。题型包括名词比较,法条分析和论述。名词比较是看我们对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是否扎实,是否理解这个词以及它上位概念的内涵外延,并且以比较规范全面的语言表述。法条分析题则是第二层,一方面考查透过法条分析立法目的立法精神的能力,更重要的(高阶的做法)看考生有没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如果能在分析中看到法条的不完善之处(前提是有理有据不是找茬),不仅不会扣分反而会让老师惊喜。论述更是法律积淀的输出了,能围绕一个问题,激活自己所学,自圆其说就可以了。这些都是一个准研究生应该具有的素质。

复试的话,与时事联系十分紧密,比较活,很容易区分一个人是不是真有水平(尴尬)比如今年的乌木案,民法典编纂,多看点文献可能会有帮助。但这不够。因为看文献得到的是学者的观点,考卷上最后需要输出的是自己的观点。如何在复试中拿到高分呢(我很低)?不仅要有对学术前沿的敏感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在初试做法条分析和论述的时候动用的方法同样很重要。今年复试题型大变,没考商法。但总之基础扎实,多读文献多思考总是有用的。

初试考的是术,复试考的是道。(呲牙笑脸,谜之大拇指。)

Q5:考研最大的收获?

A:我以前很在意别人的眼光,我打算考人大的时候,不少人都质疑我,只不过我还是挺住了。最大的收获是内心变强大了,敢于去不惧别人的眼光尝试很多事。比如游泳和练字,我可是笨的自行车都不会的人。(暴露了萌萌哒的属性。)
(已然文艺且勇敢)


Q6:司考复习的总体情况?

A:其实司考我复习一个最大的失误是战线实在太长了。我大三寒假就把民法刑法的讲义对照网上厚大先修班的教程听了一遍,做了一遍民法真题。开学后我当时报了一个周末班,每周末去上课,平时回顾并且做真题对答案。一轮复习下来就快暑假了。之后二轮,我觉得跟着辅导班进度不满意,天气又热,就自己听音频,做模拟题。(中间当然还要上课啦以及穿插着学英语)三轮主要是背诵,厚大的119系列我把民刑以外的科目都背了,因为民刑复习的比较充分,而且不适合死记硬背。第四阶段就是黄金六十题,还有辅导班一些押题,继续滚动背119,这些背诵的知识对我考研帮助不小。坏处是,八月份就很颓废了,因为疲惫了,当时觉得自己复习的特别好,掌握的很扎实,最后折在最自信的刑法了——最大失误就是,二轮的时候没有听刘凤科,换了别的老师,讲的不一样 。卷二影响特别大——最满意的地方是自己很有规划。个人觉得要是不报班紧凑点暑假三个月足矣。战线长太容易遗忘了,司考,输在方法和情绪吧。考前有点紧张。(简直是太谦虚。)

Q7:科目复习顺序?

A:第一阶段先修:民法8天,民法真题4天,刑法8天,刑法真题4天。寒假就过去了;

第二阶段系统强化:三国法,商经,诉讼,理论法,行政 ,刑法,民法;

第三阶段串讲:诉讼,行政,理论法,三国,商经,民法,刑法,卷四。

Q8:司考考研的联系区别?

A:司考更侧重于实务,考研更注重理论。二者的联系在于通过复习司考,可以形成整体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平常学习时都是将各个部门法拆开来学习,像民法更是拆成总则、债法、物权法之类的,没有好好俯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二者的出题风格和题型完全不同(详见上文);第二,二者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不一致。(考研时最后才复习刑法,为的是忘记刘凤科那一套与人大观点不同的理论体系。)总体来看,考研注重学术、理论、学说的罗列和堆砌;司考则是需要填充司法部想要的答案,有其他答案就要予以保留。

记得关注英豪女神的微博:@樱桃师姐学法学
请扫描并广泛传播以下微信二维码
~~~~~~~~~~~~~~~~~~~~~~~~~~
或者直接搜索微信标识:DogeLawWow


    关注 法科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