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手中用惯的工具,也能咂出味儿

 

既要干得好,更要干得巧。手中用惯了的工具,那些工作中看似不起眼的小诀窍、小手段,还真的就能咂出味儿。...





在秦皇岛烟机公司制造中心,不同的工段,以牌匾的形式记录着7个“创新工作法”及其发明人的名字。

秦皇岛烟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郭冬青说:“一线员工中,有许多能工巧匠。他们宝贵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实现‘烟机智造’的关键。”
1
为了更好地发掘员工的聪明才智,2015年年初,秦皇岛烟机公司在制造中心一线员工中开展了“创新工作法”征集活动。

他们鼓励员工把自己生产和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总结整理出来,对于确实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率的好点子、好方法予以奖励,并在公司范围内推广。

既要干得好,更要干得巧。手中用惯了的工具,似乎一下子分量更重了,那些工作中看似不起眼的小诀窍、小手段,认真剖析一下原理,还真的就能咂出味儿。
付强正在更换数控铣刀头。

付强,加工中心数控铣工,圆弧端面柔性数铣法发明人。工作中,他常常会涉及制作管路系统和管路支架等,其中有一大批管件的端面要加工成不同半径的圆弧面。由于公司目前使用的数控铣床内存较低,每次加工都要重新编程,编程后还需要试切,合格后再进行正式加工,这在无形中延长了零件的加工时间。

于是,付强就根据管件端面圆弧的特点,动脑筋、找规律,对设备的老程序进行重新编制。应用新的程序后,不用每次重新编程,只需将程序中的3个变量进行调整,就可以进行加工。经测试,原来加工一件管件包括编程试切需要四五十分钟,用新程序后只需20分钟左右。公司每年要生产此类管件上千件,每件节约至少20分钟,每年至少节约工时3000多个小时。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家常智慧”,正是创新的亮点所在。

截止到2015年10月,秦皇岛烟机公司制造中心共收集到了类似的创新工作法24例。经公司有关部门实际考察、数据比对,最终确定了7例作为首批创新工作法,予以命名表彰。
2


张军在3D操作平台上精确测量工件尺寸。

“这些创新工作法,可以说是我们在工作中碰壁碰出来的。”45岁的铆工张军说,“碰壁次数多了,我们就慢慢琢磨出了解决办法。”

张军是薄板防变形焊接操作法的发明人。在HT加温加湿机流化床侧板焊接过程中,对于流化床侧板的组焊,车间一直采用的方法是将工件放在普通焊接平台上,用F形卡子等夹持固定。由于平台高度较低,工件处于低位,焊工需要弯腰或趴在工件上进行焊接。这种焊接姿势极易造成操作者身体疲劳,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由于姿势别扭,极易产生焊道质量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我们的工友中有几个胖子,加工起来很不方便。没办法,有时我们只好找身材娇小一些的女工帮忙。”张军说。

同时,由于流化床材质为板厚1.5mm的不锈钢,当侧板进行满焊时,焊道表面氧化现象明显,焊道外观质量较差。

针对这些情况,张军和工友们反复揣摩,确定了解决方法:首先制作一套专用工装,用于代替不合适的工作台装卡流化床;然后再针对焊接时散热速度慢、焊接极易变形和氧化的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辅助散热措施——在流化床底板和侧板焊道正面、背面处用卡具装卡散热铝板和散热铝块。

自从采取了这种方法,焊接制作流化床侧板时质量非常稳定,一次交检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来源于实践,再指导实践。“创新工作法”的实施,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而那些完成后的工件,也变得更加完美。
3
机械行业习惯上把生产过程中可变因素较大、不可预见性较强的生产环节称为特殊过程。组对焊接就是这样一种特殊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人为的因素相对较大,仅仅按照工艺要求操作远远满足不了质量要求,还需要操作者变模仿为创新,认真对待每一个生产细节。
 唐凤全与工友协同制作柳州合作产品烟梗回潮机筒体。

在与虹霓公司合作生产过程中,HT加温加湿机上盖的加工成为新的课题。根据设计要求,上盖板需要沿长边的方向做出“拱形”反变形,且上盖内有筋板点焊在壳体上,上盖门板最终反变形要求在5mm左右。

HT上盖反变形操作方法的发明人唐凤全遇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难题:由于焊接是一个复杂的“特殊过程”,每一个焊点的确定,每一个参数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如果仅仅按照虹霓工艺照葫芦画瓢,没有一套自己的原理和操作规程,就很难保证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不碰钉子。

为此,唐凤全与工友们进行了反复讨论和研究,确定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双层板的反变形支撑点问题,然后是反变形支撑的高度问题以及各部件组焊顺序对变形的影响。经过试验,他们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反变形方法:首先,将上盖的底板和筋板进行组焊,这个过程要保证焊后底板的平面度,尽量避免变形;将盖板与组焊件组对好,再进行整体反变形;点焊完成后,待工件完全冷却,卸掉卡具。检测上弓拱度,如没达标,需再按上述方法将上盖板卡好,按顺序将塞焊点重新加热,直至达标。

经最终测定,该方法甚至已经超过虹霓的工艺标准,完全可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员工中提出了这样一种理念。”秦皇岛烟机公司制造中心副主任孙革说。7个“创新工作法”被命名后,车间将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装订成册,下发到各个班组,进行推广应用。

只有创新,才能在生产中把握关键要点,以最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而这些“创新工作法”,也只是发展历程中的一步。随着操作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升,它们也将会得到完善和优化。

·END·
智造工场
最新·最全·最in
微信号:zzgc521


    关注 智造工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