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园居23 青春作伴好还乡

 

外面的世界精彩又无奈,逼着他们回头。...



大舅家门口的小菜园。

镇上每十天赶两个集,分别在农历逢四和八这两天,只要不忙的话,爸妈都要去逛一逛,权当散心。继父每次都会买点最便宜的蔬菜或者咸菜回来,给这一趟驾驶三轮车去镇上的小旅行打掩护:不是一目了然的玩,而是师出有名。这一次,三轮车在门口砰砰砰地停车,继父提了许多菜进门,有花菜、西红柿和大白菜。妈妈诧异:怎么忽然舍得买这么多菜?继父笑说:没花钱,送的。我这才知道,大舅家的表妹和妹夫也回了老家,干起卖菜的行当。

我赶紧给表妹打电话,好奇她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前因后果。结果,她并不在大舅家,正在回平度她婆家的路上,上一车蔬菜已经卖完了,两口子回去进货呢。平度农民大多靠大棚种植蔬菜谋生,可选择的范围充裕得多。表妹的生意刚开头,货源还不稳定,需要货比三家,慢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之前,表妹两口子对于家门口的蔬菜大棚视而不见,像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打工谋生。也不能怪他们,像父辈一样在土地上赚钱实在旱涝不保。表妹的婆家种葱,前年的时候一斤葱卖七八毛钱还卖不动,都烂在地里了;去年,葱的价格一飞冲天,涨到五块钱一斤。年轻人没有耐心花几年时间,去摸准蔬菜价格涨落的频率。可是,外面的世界精彩又无奈,逼着他们回头。表妹在家具厂上班,家具厂扣押了她半年的工资没发。妹夫一心闯世界,承包了很多工程,也是收不回来钱。去年年底,妹夫买了一辆二手车,赶着年前卖了二十多天的酒水。开春之后没事做,去表妹婆婆打工的蔬菜大棚玩了几趟,忽然就有了灵感:货源、车子和人都是现成的,为什么不卖蔬菜呢?

于是就开张了。第一车抱着广种薄收的心情,黄瓜、西红柿、辣椒、甜椒、茄子,林林总总装满一车拉回栖霞,没太挣钱,却摸着了市场的脉搏。第二车拉回去的全是大白菜,去市区的东山早市出售。黄心、白皮、甜兮兮的大白菜,早晨六点开张,上午十点收摊,四个小时卖出去三千多斤,表妹两口子应接不暇。旁边一个卖海鲜的,眼见表妹的大白菜如此抢手,便踊跃地当了二道贩子,从表妹这里批发走四百斤大白菜,第二天一早同样被一抢而空,再接再厉又批发了四百斤。一车四五千斤大白菜,两三天就卖光了。在平度批发的价格是一斤一毛五,在早市出售的价格是一斤一元,这一车大白菜的收入令两人喜出望外,走着瞧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往返于平度和栖霞之间四五趟,蔬菜档已经有声有色起来。两口子也渐渐摸准了老家人的消费心理:大家并不喜欢那些陌生的蔬菜,热衷的还是自家菜园里能够长出来的,只是眼下季节不到吃不着,所以从菜摊买回家烹饪,也是温故知新的心情。畅销的除了大白菜,还有大头菜(包菜在老家的叫法)和有机花菜。除了去早市,批发给二道贩子,还去小区,仍旧供不应求,于是,表妹和妹夫一分为二,妹夫先帮表妹在城镇的集市上摆好摊位,自己再开车返回市区,摆起了两处摊子。继父就是在镇上的集市被表妹看到,硬塞给他许多蔬菜的。

当然,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比如,表妹在我们镇上就遇到麻烦。她碰上收地摊费的,缴费之后还被百般刁难,责怪她摆摊的地点不对,要求她搬走。表妹不为所动,她的理由也立得住脚,她说:我一个妇道人家,这一筐菜就上百斤,我怎么搬得动?如此拖延了一个集又一个集,也不是长远之计。如何是好?没事,表妹在电话里告诉我:咱们市区汽车站附近新建了一个农贸市场,这两天就开业,我已经承包了一个摊位,一天缴十多块钱,从此安枕无忧。如此看来,表妹和妹夫真是铁了心要长期做这档买卖了。

最开心的要数大舅和大舅妈。以前,表妹一年回来探望爸妈的次数屈指可数,现在,两口子每天卖完菜就回来,常驻娘家了。表妹说,本来我们可以选择青岛或者莱阳,离得近,价格还卖得高。可是,干了一辈子木匠和瓦匠活儿的大舅现在得了肌肉萎缩的毛病,双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也是抱着方便照顾老人的初衷,妹夫才选择了在老丈人家门口做买卖。大舅嘴上对表妹和妹夫说:我跟你妈身体都好,你们不用挂记;可以想象,他心里肯定暖洋洋的。





前年我们一起去大舅家,给姥姥过九十大寿。

2016年4月18日

这里是:代读(ID:daidu-smith),一个书迷、影迷、写字人、异乡人的私人号。

史密斯,原籍山东栖霞,现居深圳;前媒体人,现自由撰稿。约稿、合作可发邮件 shixy1979@vip.sina.com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哦!


    关注 代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