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傻逼:你这么讨人嫌,你自己知道吗?

 

每晚十点,一位少年陪你说晚安~...

每晚十点,一位少年陪你说晚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晚安少年
文/大将军郭

经作者授权发布
主播 | 忆三
前一阵子,我接二连三听到朋友跟我吐槽圈内的一个姑娘。

朋友甲心情不太好,这姑娘主动私聊朋友甲,问是不是跟男友闹矛盾了?

朋友甲说是,姑娘接下来噼里啪啦发了十几条消息,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说朋友甲平时做人太较真了,男人都受不了这样的女朋友。

且不说这话有没有道理,让人不舒服的是先来窥探隐私,又在对方并不需要听取意见的时候评论了一大堆,结论竟然还是朋友甲做人有问题。

朋友乙也被这姑娘伤害过,他在群里分享一家公司的面试情况,话还没说完,这姑娘直接@他说,你刚才那个回答太幼稚了,面试官不会喜欢的。有人出来打圆场,姑娘说,我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他不会这么小心眼吧?

朋友乙很无语,我们也都看在眼里,明明大家就是轻松愉快分享一下,她又不是面试官,凭什么这么评价别人呢?这姑娘明显不懂得什么叫界限感,被她“指点”过的人没有一个跟她关系要好,也没有人主动找她倾诉,更没有人想听她的大道理建议。她却太拿自己当回事,没摆正自己的位置,想插手别人的生活。

别人有没有跟你沟通的意愿,难道不是说话前先要考虑的事吗?

除此之外,她丝毫不懂沟通的艺术,不但说了没用的废话,这些废话还句句藏刀,听者轻则皮外伤,重则要被挖心挖肝。

现在,圈子里的人都躲着这姑娘,她自己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大家讨厌,怎么就跟我们产生了隔阂。

其实,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没有好好说话引起的。或许谁都不是故意侮辱别人,但最终却还是落得被讨厌被疏远的境地。

比如,那些包含贴标签、下定义的言论。

“你就是绿茶婊。”

“你不爱我了。”

再比如,那些指责对方的言论。

“你真的很没用。”

“你就是情商低。”

我不止一次在日常对话中听到过以上这样的沟通内容,这些话语很难唤起听者耐心平和沟通的意愿,一味否认对方不但贬损了自尊,也破坏了关系,抹杀了建设性沟通的可能,因为这样的暴力沟通是在加重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语言也有拳头的力量,用暴力的方式对话,就像是在向彼此挥拳。如果你能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会有人更爱听你说的话。

非暴力沟通并不难,不是让你曲意逢迎或言不由衷,你只需要掌握四个要素就可以学会好好说话。

01。
用观察代替评论


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在沟通中表现的很“低智”,习惯性先入为主的带上自己的主观评判,决口不提事实如何。

任何评论都可能有失偏颇,同时也会让听者产生反感,觉得对方在居高临下,很不利于沟通的进行。

尽量尝试用你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代替主观意识加工后的结论,让你的语言更有说服力,也不会引起对方的防御意识。

比如,“我哭的时候你没有反应”是你的观察,而“你不在乎我”是评论。前者是你们在那时那刻共同经历的事实,而后者是综合了所有事实的主观想法。

如果你听到“你不在乎我”这样的话,很可能也会感觉不公平吧?明明不过是这一次没有给到及时的安慰,却被抹杀了此前所有的在意,想必是谁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会带着怨气或者愤怒反驳。

所以,用观察代替评论,能减少对方的对抗情绪,也是保持客观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02。
表达感受


国人喜欢讲想法,却不擅长讲感受。压抑以及不鼓励表达感受的文化下,我们也模糊了感受的价值。

当被问起有什么感受的时候,大多数人只会说,我感觉好或者不好,这种粗放的分类方式不仅不能让他人理解你,也会让你无法确认自己的需求。

其实,情绪是最直接的沟通,能引起共情,能打动他人。在说话的时候表达感受,也是一种巧妙的“示弱”,缓和气氛,让对方卸下防御和对峙的状态,更快触及核心问题。

悲伤、愤怒、嫉妒、开心、激动、着急、忧虑……这些都是你的情绪感受,每一种感受对应的是不同的需求。

比如你跟另一半发生争执,当悲伤占了上风,那表明你需要关注和抚慰,但如果是愤怒占了上风,那表明你需要尊重和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在吵架后需要耐心的哄和甜言蜜语,有人需要平静的沟通和道歉,背后主导的情绪不一样,需求当然不一样。

03。
明确需求


大多数人习惯把责任和原因指向外部,觉得情绪都是别人引起的,但真相是不管对方做的是否正确,我们的问题都根源于自身的想法和需求。

跟朋友见面,对方迟到一个小时,有人会大发雷霆。他会觉得,朋友不守时,才让自己很生气。

其实,从不守时到自己很生气中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中介变量,就是自己的需求,真相是,朋友不守时,我很生气,因为我一直在盼着早点跟你见面。

也不仅针对他人,有时候我们会以为是一些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绪。我们会觉得,“这件事失败了让我很烦躁”,但真相是,“这件事失败了,我很烦躁,因为我很在意这件事”。

所以,是情感背后的需求在驱动着我们,认清自己的需求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你可以尝试向他人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模糊的给出主观评论和感受后就此结束谈话,不讲出需求,别人未必知道。但也要注意区分假性需求和真实需求。

比如,你最近下班到家都是在十点钟之后(观察),我很失落(感受),你以后九点前到家吧(假性需求),我想让你多陪陪我(真实需要)。

04。

提出具体的建议

需求容易表达,但真的落实起来,还需要可操作性强的、符合现实的建议。

以刚才提到的为例,“我想让你多陪陪我”是需求,但怎么才叫多陪?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标准呢?如果能在需求之后,加上你希望的具体措施会让对方更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需要你多陪陪我”+“到家之后我们一起看电视”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我希望你能同意我换新工作”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人习惯说“不要”,总是以否定句式表达自己,这不是建议,而是命令。

“你不要总是玩手机”

“你不要不听话”

“你不要太过分”

这种类似于命令的话会让对方感觉不适,更好的方式是提出希望和建议。

“你不要总是玩手机”VS“你可以看看书”

“你不要不听话”VS“关于是否出去旅游的事情,我希望你能听听我的想法”

“你不要太过分”VS“每次吵架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哄哄我,比如……”

当你能通过这四个要素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至少你可以从自己做起减少沟通的成本和障碍,促进积极沟通的发生,不做一个让别人讨厌的人。

当然,沟通从来不是单向能决定的事,把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也渗透给你周围的人,让他人也学会这样的沟通,才能真正促成改变的发生。

作者:大将军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性感而又实用地传播心理学知识,吐槽点评,治愈大众。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新书《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火热销售中。原标题:《有些人啊,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人讨厌》

 - END -


    关注 晚安少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